商务英语课堂学生“说”英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商务英语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本文试总结学生在商务英语课堂中“说”的两大主要问题,即学生不愿主动说英语和学生会话类练习的质量不高,并以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其主要原因,探讨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
  关键词 :商务英语;说;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11-0041-4
  
  Abstract: Among the five basic language skills—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ng—speaking is of the most importance for most Chinese. This paper highlights two major problems of learning speaking skills in Business English, namely, students being unwilling to speak English in class and bad conversation practice. So, using psycholinguistic theories, we aim to explain the main causes of the two problems and propose some tactics to solve them.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speaking, problems, tactics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教学已转向“从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教学质量,从而使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高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作为一门特殊用途的商务英语还要背负为社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任务,即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良好心理素质、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和谈判能力的人才。其中,外语素质的要求也从过去的会读、写提高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开花的复合型要求。其中,会说是一项最基础、最活跃、综合性十分强的素质要求。这正体现了商务英语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说”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商务英语课堂上说英语的问题重重。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在实践中探讨解决办法并总结对策对商务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课堂教学中“说”的问题及分析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说”的训练占据了几乎一半的教学时数,其形式也多样,主要通过回答问题(answer questions),陈述个人观点(presentation),对话(dialogue),会话(conversation),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和模拟情景剧(role play)等形式操作的。在这些形式的课堂口语练习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如下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不愿意主动“说”
  这是一个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口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在以“说”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商务英语课堂练习中,这个问题便显得格外的典型。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沉默或是想方设法地逃避“说”,而被老师点名发言的学生则是自认为“倒霉”而随便应付。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不愿主动“说”的原因很多,例如,性格,或是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然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从语言本质上给了我们解释。假说认为“人们看待世界的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为他们的本族语的结构所决定”。也就是说语言可以决定人的思维方式,说不同的语言的民族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以汉语为例,方块字的结构决定了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思维也容易被定式 ;决定了崇尚集体主义而鄙视个人主义的观念 ;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要以集体为主,以大体为重,个人行动服从集体行动。所以,长期受着汉语的影响加上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国学生便形成了不愿主动“冒尖”的想法。而商务英语的课堂设计几乎是以英语为基础的,按照讲英语的人的思维方式来设计的,更需要的是个人的观点和行为。当两种不同语言决定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时,矛盾自然产生,问题必然出现。
  2.2 学生会话(conversation)类练习质量不高
  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练习是要求2-4个学生根据模拟的情景会话的,例如:对话(dialogue),会话(conversation),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和模拟情景剧(role play)等形式的练习。由于是课堂练习,为考虑到课堂秩序,这类练习在组织时一般要求同桌的两位同学或者临近的几位同学一起完成。在一段时间的准备练习后,学生再被要求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间的会话质量不高,达不到训练的要求和目的。
  实例(1)*:
  情景会话:假设你是A公司办公室秘书,现在老板要求你打个电话给B公司的李经理约个时间会面。要求两位学生根据情景恰当运用以下句型对话。操作时,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位是A公司办公室秘书,另一位则是B公司的李经理。
  句型 :I would like to make appointment with...
  Are you free...?
  See you at...
  May I check...?
  以下是总结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练习时的对话:
  A: Hello! I am Lucy, are you Mr. Li?
  B: Yes, I am.
  (Sometimes pause)
  A: Are you free tomorrow night?
  B: Yes.
  A: My boss wants to have a talk with you?
  B: Yes. What is the time?
  A: 9 a.m?
  B: OK. See you then.
  A: OK. Bye-bye.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会话的两个人似乎完成了练习的任务,即定好了约会的时间。然而,从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失败的练习。练习的质量不高且效果不好。因为情景会话的要求之一就是会话的语言和行为符合模拟的情景。这个实例是商务电话预约,要求会话者运用正确的电话交际用语和技巧达到商务预约的目的。学生在这个实例中恰恰在这两个方面犯了错。首先,运用电话英语的失误,诸如“Yes, I am.” ;“I am...are you...”等句型都是不符合电话交际用语的;其次,商务预约的内容应该包括约谁、约会时间、地点和事件等要素。显然,实例中只约了时间而没提到其它几要素,从商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失败的商务预约。这类质量不高的会话在课堂口语教学中屡见不鲜,其原因可以从会话参与者的属性来分析其怎样影响会话的过程和结果的。Clark(1996)曾提过会话参与者的“common ground(共同背景)”会影响会话的进程,因为会话者之间享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信仰和经历等,因此,会话时除了一些基本的信息,他们会把其它事留到以后讨论。Hornstein(1985)也研究过朋友之间的电话会话,发现他们会使用更多的暗示性的开头 ;有着共同经历的、关系密切的会话参与者会简化表达,快速转换话题而无须转换的暗示。这些正是学生课堂会话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为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设计的会话一般都是让同桌的或临近的同学操作。他们是同窗好友或是室友,彼此都非常熟悉,有着相同的背景。而商务英语设计的会话几乎都是以不同背景的陌生人或者不太熟识的商务伙伴为基础的。所以,学生练习起来就常常会使用暗示,会快速转换话题,会把一些他们背景中共同的信息留到以后讨论。这样,他们的口头练习就没法达到原来设计的要求。例如,在上例中,练习要求是用例句完成商务预约。由于参与的学生之间熟悉的关系,在会话时,他们很快就从第一个话题(问候)转到第二个话题(确认对方时间),又迅速转到第三个话题(约时间),最后快速结束对话。预约要求的对象、时间、事件和地点等要素只完成了前两个,因为他们的共同经历和环境致使他们的约会不需要约定事件和地点,更不需要确认。因此,这类的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要求和目标。
  
  3. 对策
  3.1 针对学生不愿说的问题,我们可从练习设计,心理和语言输入的存储三方面入手
  首先,由于教材的练习大多数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有些练习的形式和话题让中国学生感到很陌生和不适应,所以容易造成不敢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地增加和转换一些练习形式和话题,换上一些以中文思维为基础的练习,让学生习惯和适应,自然敢说的人也多起来。其次,从心理上多给学生自信。许多学生在学习阶段和生活中很少用英语与人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的要求和鼓励下很想与老师配合,但是不自信还是让他们选择沉默。所以,在口语练习初期,教师可以以增加学生自信为主要目标,结合练习设计,引入一些中国学生熟悉和适应的话题,例如: My Favorites, My School,My Mother等,或是如复述故事、做游戏和唱歌等简单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这些练习中找到信心,为之后更专业、更复杂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谈判之类的练习打下心理上的基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语言输入的存储。“语言学习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组成部分。所谓输入是指学生通过听和读多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所谓输出是指学生通过说和写来进行表达的过程。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输出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之上,在此意义上,输入是第一性的,输出是第二性的。一方面,在人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理解的总是比能表达的要多。另一方面,语言输入的量越大,语言输出的能力就越强。”(崔刚,2006)在中学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做好了一些基础英语的储备,然而,这些语言的储备对商务英语中的专业性较强的口语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有些同学的基础英语的储备还很不够。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有大量的英语语言输入和专业英语的语言输入。这些输入可以通过课外布置材料让学生读、背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尽量做到全英语来实现。这样,学生可以尽量多的处于英语的环境中,通过语言的储备不仅有利于他们开口说,还可以通过英语语言来渐渐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以便减少说英语时汉语对其思维方式的一些不利的影响。
  3.2针对学生会话质量不高的问题及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打破会话者之间的共同背景(common ground),减少会话暗示
  文章已分析了课堂商务英语会话练习的参与者都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背景,再加上课堂练习一般都是让同桌或者临近的同学参与练习,会话质量不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情况便很难避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变这个状况,教师可以从组织教学和组织口语练习参与者的方面做一些针对性的改变和突破。在教学组织上,教师的一般思路是先给会话参与者操练一段时间,然后再“说”给老师或者大家听。这段时间的练习恰恰给会话参与者一个熟悉对方、建立共同背景的好机会,而这个背景接着就影响了商务英语口语练习的目的和质量。所以,笔者建议在组织会话练习时,不要提前给参与者太多时间和机会反复练习,小段时间的心理准备足以。另外,在组织口语练习参与者的方面,最好也常常变化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时,为了课堂秩序,教师常常安排同桌或者临近的几位同学参与会话。多次下来,本身就享有共同背景的几个人又更加了解和熟识,他们之间的会话很难避免暗示而影响练习本身的情况。所以,在组织参与者时,教师可以刻意地去打破他们的共同背景,例如,让座位相隔较远的同学参与会话 ;让男生和女生搭配参与会话 ;或是让不太熟识的同学组合(这点需要教师很好地了解所教的学生)等等,经常这样变化组织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共同背景的影响。
  实例(2):
  在商务英语“说”的练习中,模拟商务谈判是一项基础的口语和技能训练。一般设计是在介绍完谈判技巧和句型后,把学生分成2-4人组,每组均分为买卖双方进行口头练习,目的是要求参与者能运用专业的词汇和句型较为完整地完成模拟谈判并体会谈判技巧的运用。如果按照惯常的方式组织教学,练习效果不好的问题很可能依然出现。在实践中,笔者从上述的两方面进行改变,首先是参与者的组织。打破常规的分组方式,不再让同桌和临近的同学组成一组,而是把两个平行班混合到一起。每个谈判小组由四名学生组成,每个班两名同学,而且同班的那两名同学平时的座位是相隔得较远。同班的两位同学组成买卖中的一方,会话的对方则是另外一班的两名同学。这样既能让同班两位同学好好合作,又能把会话参与者的共同背景尽量打破。在组织教学时,提前几课时把基本的知识、技巧和语言介绍给学生,完成语言和基础知识的输入。在进行谈判练习前,学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商量谈判对策,然后就要投入口语练习。实践证明,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方式的组织下,会话者表现得更认真和专业,其效果更接近练习的要求;在学生练习结束后写的总结中,大多数人都表示这样练习更有效,对“说”商务英语更有帮助。
  此外,在改变组织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语言基础的教学,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任何“说”的练习前,让学生打好语言的基础和语言的储备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对策如果有效地结合,效果最好。
  
  3. 结语
  总之,以上仅仅是针对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试着从教学实践中找到一些更有效可行的方法。然而,口语教学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问题不同,解决方法也不一定相同。教学时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我是中西两种制度的产物,在两种社会环境里生活了若干年,而且在美国高校工作和学习十余年,亲身体会到了两种文化、特别是教育方面的差异和利弊。我很想通过我的观察和笔墨,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主线,以教育和信息分享为主导,将我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经历在这个专栏里用聊天和随笔的形式与读者朋友分享……
期刊
摘 要:基础阶段英语课文教学可分为基础前期和基础后期两个阶段,它要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系统性与灵活性,语言知识点和时代气息的关系。基础前期的课文教学活动可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  关键词:基础前期;课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11-0037-2    Abstract: College English
期刊
摘 要: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文化动物词意义上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和语义空缺,揭示了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
期刊
有报道说,日本松下集团从创办之初起即提出只用中等人才的战略。他们认为,中等人才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以B0分的水个干出100分的成绩来。中等人才有自觉的进取动力,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以使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期望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使用中等人才,让他们更容易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样的人会感到公司对他们的进步是有帮助的,自然不容易跳槽。而企事业单位使用优秀人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2006高考英语湖南卷阅读填空题试探讨高考阅读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旨在为广大参加2007年高考的考生指明该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出路。  关键词 :阅读填空题 ;破解 ;思路 ;方略  [中图分类号]G4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11-0035-3   高考英语阅读填空题是2005年新诞生的一种阅读理  解题型。对这一新题型,考
期刊
I recently taught an adult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 literacy class that broughthome to me a very importantpoint: Teaching is way too dif-ficult a way to earn a living. Mynext job will be somet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行为的主体,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正被提到议事日程。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11-0019-4  
期刊
摘 要:翻译界对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很多,特别是在文化移植中究竟应采取哪种翻译策略,国内外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认为,归化与异化各有利弊,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互为补充。文化移植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译者应对翻译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作综合的分析,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案。在翻译的过程中把归化与异化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使用它们,做到文化移植中的“妥协”,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归化;异化;文化移植
期刊
摘要:学习策略对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接受相关训练,选择并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训练的任务主要应由教师来完成,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以往的研究重点是具体各项学习技能的策略训练,如词汇学习策略、听力学习策略、会话策略、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等,却很少研究教师在这些训练中所起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教师训练学生了解并能够使用适当的策略的三个步骤,最终达
期刊
摘要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课文的导入,实质上就是课文的最初呈现,也是课文教学的“序曲”。针对目前的英语课文教学模式和大多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英语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导入课文,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文;导入  [中图分类号]H319.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