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抗日战争资料的搜集越来越深入,这场战争的真实面目逐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抗战中体现出来的那份韧性,让我们明白作为属于这个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有能力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压力。
独闯日本战机群
1940年,日寇对成都组织了一次空袭,共出动重型轰炸机32架。为了宣扬这次轰炸,他们在行动之前特意请了记者小柳和八木登上轰炸机,带着摄像机准备拍摄轰炸的情景。
当时成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空军本来就处于劣势,而且警报预警做得不够好,使我方经常遭到意外损失。有一天,日寇空袭完一次,又来空袭第二次。这时大家都在往防空洞里跑,只有一个飞行员,忍不住被压在地上打的怒气,跳起来冲向了跑道,试图驾机起飞抵抗。这个刚毅的飞行员就是林徽因先生的弟弟——林恒。可惜的是,他在飞机刚起飞的时候被日寇击落在跑道的尽头,战死沙场。
当日寇飞到成都上空,发现有一架中国战斗机起飞迎战——仅仅一架,从空中如陨石一般凌空俯冲向32架日军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他在乱军中选择了自己的目标,恰好就是小柳和八木所在的轰炸机。他率先对日寇发起攻击,但当发现自己的机枪威力太小,打不下日军大型轰炸机后,日寇惊恐地看到——这架中国飞机撞了过来。当时的中国飞机只有机枪,很难打下日军的重型轰炸机,这使战斗还没打响,胜负的天平就已经倾斜,但他仍然无畏地杀入日寇机阵中英勇冲杀。查找资料后发现,这个中国人是中国空军航校的一名教官。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汪雅臣残部抗战在东北
我们在昔日日本关东军作战地图上,找到一个像钉子一样的黑圈。经过考证,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百姓称之为“双龙队”的汪雅臣部建立的一块根据地。汪雅臣是一个擅长隐蔽的指挥官,有个笑话这样说,汪雅臣的密营太隐蔽了,党组织要联系他,在他周边转了大半年都没找到他。
1941年,由于出山作战,汪雅臣最终阵亡。他的残部撤入深山,据寨自守,坚决不下山投降。这支残存的抗联队伍一直抵抗到了日本投降,却不知战争已经获胜,直到人们在深山中找到了他们,这些战士才下山。
郭汝瑰的一封信
九一八事變发生时,有中国军人在东京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事变发生后,这些中国人立刻赶到了日本的陆军省,要掷还军刀。他们说,我们要把军刀扔回给你们日本人,以后战场相见,永不留情。这些人因此被捕,后来在我方人员的努力下,陆续回国参加抗战。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郭汝瑰。
19 37年淞沪会战,郭汝瑰作为参谋长率领十四师8000人在前线抵抗。打了几天以后部队伤亡惨重,军长担心他守不住,派人去问他是否需要援军。郭汝瑰回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独闯日本战机群
1940年,日寇对成都组织了一次空袭,共出动重型轰炸机32架。为了宣扬这次轰炸,他们在行动之前特意请了记者小柳和八木登上轰炸机,带着摄像机准备拍摄轰炸的情景。
当时成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空军本来就处于劣势,而且警报预警做得不够好,使我方经常遭到意外损失。有一天,日寇空袭完一次,又来空袭第二次。这时大家都在往防空洞里跑,只有一个飞行员,忍不住被压在地上打的怒气,跳起来冲向了跑道,试图驾机起飞抵抗。这个刚毅的飞行员就是林徽因先生的弟弟——林恒。可惜的是,他在飞机刚起飞的时候被日寇击落在跑道的尽头,战死沙场。
当日寇飞到成都上空,发现有一架中国战斗机起飞迎战——仅仅一架,从空中如陨石一般凌空俯冲向32架日军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他在乱军中选择了自己的目标,恰好就是小柳和八木所在的轰炸机。他率先对日寇发起攻击,但当发现自己的机枪威力太小,打不下日军大型轰炸机后,日寇惊恐地看到——这架中国飞机撞了过来。当时的中国飞机只有机枪,很难打下日军的重型轰炸机,这使战斗还没打响,胜负的天平就已经倾斜,但他仍然无畏地杀入日寇机阵中英勇冲杀。查找资料后发现,这个中国人是中国空军航校的一名教官。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汪雅臣残部抗战在东北
我们在昔日日本关东军作战地图上,找到一个像钉子一样的黑圈。经过考证,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百姓称之为“双龙队”的汪雅臣部建立的一块根据地。汪雅臣是一个擅长隐蔽的指挥官,有个笑话这样说,汪雅臣的密营太隐蔽了,党组织要联系他,在他周边转了大半年都没找到他。
1941年,由于出山作战,汪雅臣最终阵亡。他的残部撤入深山,据寨自守,坚决不下山投降。这支残存的抗联队伍一直抵抗到了日本投降,却不知战争已经获胜,直到人们在深山中找到了他们,这些战士才下山。
郭汝瑰的一封信
九一八事變发生时,有中国军人在东京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事变发生后,这些中国人立刻赶到了日本的陆军省,要掷还军刀。他们说,我们要把军刀扔回给你们日本人,以后战场相见,永不留情。这些人因此被捕,后来在我方人员的努力下,陆续回国参加抗战。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郭汝瑰。
19 37年淞沪会战,郭汝瑰作为参谋长率领十四师8000人在前线抵抗。打了几天以后部队伤亡惨重,军长担心他守不住,派人去问他是否需要援军。郭汝瑰回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