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输注脂肪乳剂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将定量结果与输注脂肪乳剂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输注脂肪乳剂前相比,连续7 d外周静脉输注20%脂肪乳剂(250 mL/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酰乙醇胺中棕榈酸(P<0.05)和油酸(P<0.01) 明显增加,硬脂酸下降;磷脂酰胆碱中棕榈油酸(P<0.05)和亚麻酸(P<0.05)明显增加,而两种磷脂中花生四烯酸及其它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以及脂肪酸的不饱
其他文献
采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qTOF)联用技术,对3种三唑仑苯二氮Chuo类药物进行CID研究,并以质子化准分子离子[M+H]+作为内标物,对碎片离子进行了准确质量测定,确认了这些
1 引言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FQS)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组织分布广等特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有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
用直流伏安法(D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在玻碳电极(GCE)上研究了依沙吖啶(EAD)在不同介质中的阳极伏安行为,发现在0.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于0.38 V(vs.A
1 引言蛋白质的分析测定在科研和临床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建立了许多对蛋白质进行定量的方法.利用血红素等天然酶,或者金属卟啉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已实现了对蛋白质样品
综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作为模型体系在电化学电极过程中长程电子转移方面应用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电子转移距离、电活性中心的微环境、膜表面分子的设计和状态等因
苯酚对固定在增塑的聚氯乙烯(PVC)敏感膜中的2,2,7,7,12,12,17,17-八甲基-21,22,23,24-四氧杂四烯(TOE)有可逆荧光增强作用,据此研制了测定水溶液中苯酚含量的荧光化学传感器
报道了一种新型聚合物二(2-羟基-4-吡啶偶氮苯基)聚氧乙烯醚(di(2-hydroxyl-4-pyridineazobenzol)polyethenoxy ether,PE*HPAB)的合成及性质,并与相应的小分子试剂4-(2-吡啶
微量蛋白质对依波西隆蓝的共振光散射产生增强作用,且增强程度与蛋白质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灵敏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合成样品和血清
将Hb涂布到由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聚乙烯硫酸盐(2C12N+PVS-)在热解石墨(PG)电极表面形成的薄膜上,即可形成稳定的Hb-2C12N+PVS-薄膜.在pH5.5的缓冲溶液中,该薄膜电极在-0.18V
基于土豆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对H2O2-Luminol体系的催化作用,设计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流通式化学发光植物组织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