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点努力实践“用教材教”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关注学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学;关注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教;关注学生说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这三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怎样用好教材教语文的问题。“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功夫首先应该放在课前的备课上,只有充分地解读文本、研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本文以《广玉兰》的教学为例,谈谈用好教材教语文。
  
  一、解读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
  
  《广玉兰》是一篇描写植物的文章,如果单从文字上分析它仅仅是为了表现广玉兰的美,表现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作者创造的广玉兰形象,是否还有另一种意味?我们再回到文章的开头。作者之所以每一次散步都要去观赏广玉兰,在于广玉兰的幽香,广玉兰洁净与高雅,这是它与别的花不同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作者的地方。作者以他最爱的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作为结尾,是否在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广玉兰真正的就是美是它旺盛的生命力,花品既是作者的人品,我们的这节课的教学就以解读广玉兰的花品和作者的人品展开。
  要准确地理解教材,还必须重视咬文嚼字。文本中“终年不败”、“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几个关键词,总体把握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四种形态的花,都抓住反映其主要特点的词语进行仔细品味,反复诵读。
  
  二、恰当定位。妥善地处理教材。
  
  处理教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定位,要尊重编者的意图,努力实现教材预定的目标。《广玉兰》是六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被安排在同一单元里的课文还有《夹竹桃》《古诗两首》,从描写对象上都是状物类的文章;从价值取向上,都是作者是通过写一个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是咏物抒情。因此,在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具体的课文内容人手,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与作者、与文章中的描写对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融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在思想上有所启发,从而领悟文章中所寓含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就课文是如何写状物类的文章,联系具体的语段进行品味、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多角度观察、多种方法描写,为练习写状物的习作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广玉兰》这是个单元的起始课文,那么在第一课时就要和学生一起梳理出这个单元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单元整体性的把握。同时,这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可以指导学生诵读积累,指导学生走近作者,品读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品味语言的精妙,特别是品味第二自然段作者语言形式的独到,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在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仿写。
  
  三、合理规划。确立教学设计
  
  第一步,是要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述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于掌控。所谓“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不能超“标”,也不能低“标”,又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广玉兰》这课的目标设定:
  1、认知目标:品读广玉兰的叶子和花形,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词句,细读品味,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的,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情感目标: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3、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读出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2)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学习多角度观察(花叶的不同形态)、多种方法(比喻、拟人、侧面烘托等)并重写一种花。
  第二步,要合理地划分课时任务
  《广玉兰》第一课时,主要训练点是(1)读作者,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2)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课文,训练将课文读准,读通,读顺,长句子读出节奏,同时,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3)在读的过程中,检查字、词的预习;(4)通过抓住最后一段的文眼,让学生进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5)精读、品味第一二自然段中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训练背诵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从花、叶两方面来品读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为了方便学生的仿写,我们把叶子的教学放在花的前面,预设的所用时间不长,抓住“终年不败”体会其特点。重点把时间花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上,这段中两条主线并存,一是仔细品读花的四种形态之美,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数世同堂、生生不息”体会其旺盛的生命力。一条是写作方法的训练,训练学生从第三自然段提取“比喻、拟人、侧面烘托、咏物言志”的写法和“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目的是训练学生仿写,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第三步,要科学地处理课后练习题
  本课书后有四道习题:(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一背;用钢笔描红;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
  第一二两题我们分解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三四两条我们放在了第二课时。每课时的容量还是很大。第二课时中,我把三四两条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第三题的教学为第四题仿写打下基础,第四题的教学时第三题的迁移和延伸,他们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割裂开。四条题目合理分配每个课时各有侧重,更能体现训练的目的性,更能有效地、立体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四步,要周密地制订课时计划
  以第二课时为例,制定行之有效的课时计划。第二课时我们的阅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体会到广玉兰花、叶中所蕴含的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其中,对于描写花的第三自然段又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既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品出花之美,更要品出花之旺,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法的点拨,让学生从中学会描写花的一种方法:先写它的外在特点,再分写它的几种形态,最后用一句话点出它的内在特点。以此鲜活的教学引发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在描写中写出一种花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清晰的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努力实践“用教材教”,学习文本中的多种描写方法进行当堂仿写,让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达到言意兼得的效果。这样的课堂目标明确,训练点更鲜明,重点更为突出,这样可能对于学生会更适用,教学更高效,基本实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观察和表达是学习科学必备的技能。笔者根据观察和表达的要求,就活动单导学模式科学课堂的教学,提出提高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自身的感悟,以此实现观察和表达的共同成长。  关键字:观察;表达;观察;表达能力;感悟    观察与表达,是学习科学必备的两种技能。观察为表达提供了材料,同时表达也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的需要对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理解性、敏锐性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察与表达有着密
作文如同做菜。一盘鲜嫩的猪肉,无论是红烧、还是炖汤,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的食欲。要是一盘猪婆肉或是一盘死猪肉,无论是烹饪技术有多高的厨师,都难以把这盘菜做好。作文也是这样,精当的选材先声夺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谁不感兴趣?然而,成功的作文选材是如何得来的呢?    1,新奇抢镜,彰显文章魅力。    好文章求新求奇,这种”新“和”奇“归根到底是文章选材的”新“和”奇“。”新“,给人耳目一新,”奇“,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
馬戏团舞台
新《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新的理解。记得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学习是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学会了”。这句话十分形象的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捷径。    一、提供材料,引发兴趣    《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
阅读多被教者视为语文学习的专利,其他学科,尤其是数学,不需要去关心阅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提倡阅读教学。记得班里的一位家长曾对我说:“杨老师,我们家孩子做其它题还行,就是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我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会了,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数学阅读是顺利、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
1.小兔急急忙忙地趕路,一不留神掉进了一个土坑(kēng)。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因为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若是将视听相结合运用在学习中,就能使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特定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课总在播放配套录音带,却不播放录像,可能是贪图省事,但主要是认识不够。老师们是否想过,上课的学生“渐入佳境”了还是“渐人梦境”了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
新课程标准增添了对学生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培养,对此我感觉到: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轻松、竞争、质疑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乐学,才能善学,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强扭的瓜不甜”,在他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只是一种负担,这如何能学好?因此,在制定科研课题时,我就想到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