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力 新溧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因为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若是将视听相结合运用在学习中,就能使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特定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课总在播放配套录音带,却不播放录像,可能是贪图省事,但主要是认识不够。老师们是否想过,上课的学生“渐入佳境”了还是“渐人梦境”了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虽然都说音乐是世界语言,解情传神,但那需要一定的修养和造诣,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码事。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应该配合图像资料,特别是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创造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景。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袋鼠》时,由于学生很少看到过袋鼠,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袋鼠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活蹦乱跳的小袋鼠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愉快的梦》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课上,唱歌和跳舞还比较活泼,但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述,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老师觉得头痛。我们使用电教媒体,把同学们熟知的曲调进行变速、变拍播放、人为停顿等操作,改变了原有的节律,听起来可能优美的旋律变成了哭腔,轻快活泼变成了沉重悲伤;让学生听音响辨别乐器的种类,接着再看其图形讲述音高与音色;如此运作,学生不仅易记书本概念,也能较好的体会基本概念的内涵。如果不采取这些手段,很难描述好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点。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良好的音乐教学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有效的,唱游教学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作等,发挥他们的创造欲。唱游动作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学生这些所熟悉的内容见切成一段段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引导他们大胆仔细观察,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创编。如在教学《动物说话》时,先播放歌词中所涉及的小动物片断,让学生模仿影片中小动物的叫声及行走时的样子,再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创编动作。这样,学生们创编的动作就比较生动而富有感情。教唱完歌曲后,我让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刚才我们演唱了《动物说话》,那么我们能不能来自己创编一段歌词,编得最好的同学,老师就把他的作品用实物投影展现出来,大家共同演唱。”这时孩子们都显得非常活跃兴奋,就连平时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开始接受并积极参与,充满创新的欲望。
  四、优化教学结构,扩充教学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此歌曲表现的是一种悲伤、沉重的情绪,第二遍,我放快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悲伤、沉重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增大课堂的教学信息容量。如在认识管弦乐器一课中,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出示挂图再讲解板书恐怕一节课的时间不会够,然而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这一内容只用了半节课时都不到的时间,既让学生在高涨、激动的情绪中学习,又保持了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挂图及音响播放所消耗时的时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全面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其他文献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熊博士坐在实验室里想:“这个儿童节,我送什么礼物给小动物们才好呢?”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想到好主意。  这时,窗外传来一只小动物的声音:“要是梦有味道就好了,像什么橙子味、巧克力味,我都喜欢……”  熊博士一听,兴奋地说:“对呀,我可以送有味道的梦给小动物们。比如,我可以研制一台给梦加味道的机器。”  于是,熊博士马上动手研制给梦加味道的机器。熊博士不愧是伟大的发明家,只用了半天
老爸有时会懒洋洋地躺在床上听音乐,有时会在阳台“嘿嘿哈哈”地打拳。他勤劳起来连厕所马桶都能擦得锃(zèng)亮,而懒起来可以几天不洗袜子。他很胆小,看到一只小虫子也会吓得哇哇乱叫;他又很胆大,敢在高速公路上把汽车开得飞快。  我到现在还琢磨不透他。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一(1)班 张大千  指导老师:韩 涛
摘要:观察和表达是学习科学必备的技能。笔者根据观察和表达的要求,就活动单导学模式科学课堂的教学,提出提高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自身的感悟,以此实现观察和表达的共同成长。  关键字:观察;表达;观察;表达能力;感悟    观察与表达,是学习科学必备的两种技能。观察为表达提供了材料,同时表达也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的需要对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理解性、敏锐性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察与表达有着密
作文如同做菜。一盘鲜嫩的猪肉,无论是红烧、还是炖汤,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的食欲。要是一盘猪婆肉或是一盘死猪肉,无论是烹饪技术有多高的厨师,都难以把这盘菜做好。作文也是这样,精当的选材先声夺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谁不感兴趣?然而,成功的作文选材是如何得来的呢?    1,新奇抢镜,彰显文章魅力。    好文章求新求奇,这种”新“和”奇“归根到底是文章选材的”新“和”奇“。”新“,给人耳目一新,”奇“,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
馬戏团舞台
新《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新的理解。记得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学习是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学会了”。这句话十分形象的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捷径。    一、提供材料,引发兴趣    《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
阅读多被教者视为语文学习的专利,其他学科,尤其是数学,不需要去关心阅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提倡阅读教学。记得班里的一位家长曾对我说:“杨老师,我们家孩子做其它题还行,就是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我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会了,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数学阅读是顺利、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
1.小兔急急忙忙地趕路,一不留神掉进了一个土坑(k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