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北京故居往事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renma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美丽的后海碧波荡漾。垂柳北岸,有着许多名人的故居,后海北沿46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故居内碧水回环,山石嶙峋,花木荟萃,芳草萋萋,楼堂亭榭,错落其间,好一处娴静典雅的庭园景观。
  踏进故居,人们来不及仔细欣赏这里幽深秀丽的景色,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宋庆龄展馆参观。这里用图片、文字和实物,向参观者展示着宋庆龄的传奇人生,讲述着宋庆龄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讴歌她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致亲笔信,邀请宋庆龄进京商筹建设大计
  1913年8月,宋庆龄从美国径直来到中国革命党人集中的日本东京。1915年10月25日,她毅然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合,成為孙中山的战友和伴侣,投身到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五号,那是他在北京的临时行辕。那时宋庆龄只有32岁,与孙中山结婚整整10年的她,第一次来到了古都北京,竟然经历了与丈夫的诀别。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为维护、贯彻孙中山的政策主张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发表了著名的“七-一四”声明,抗议国民党右派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行为,毅然决然地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坚定地同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中国共产党站在了一起。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主张举国团结,抵抗日本侵略,反对国民党当局“欲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争取人民正当的民主权利,她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保护、营救了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她还发挥了自己的特殊作用,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争取了大量的国际援助。她毕生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在国际事务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9年6月28日,怀揣着毛泽东与周恩来两封亲笔信的邓颖超来到上海,会见了宋庆龄,向她面交了中共领导人的亲笔信,邀其北上与中共中央商讨建国大计。北平(今北京)在宋庆龄心中曾是最伤心的地方,她当年就是在那里送别了孙中山。但现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领导人又如此殷切邀请,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大业,她果断地下定决心北上进京。
  1949年8月28日这一天,天气晴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伯渠、董必武等中共和国家领导同志亲自来到北京前门火车站迎接宋庆龄的到来。下午4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宋庆龄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了前门火车站。宋庆龄凝望着曾经的“伤心之地”北京,此时正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列车到站停稳后,她身穿黑色旗袍,步履轻盈,仪态优雅地走出车厢,欢迎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此后的10多天里,宋庆龄在北京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活动。9月21日,宋庆龄出现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会场上:9月30日,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出席了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周恩来主持筹划,为宋庆龄修建寓所
  1949年10月15日,宋庆龄从北京返回了上海。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这一职务又需要她长期留在首都北京工作。于是,1950年的4月,宋庆龄再次来到北京,住进了为她准备的第一个寓所,位于建国门附近的方巾巷44号。这是一座日本商人留下的二层小楼,楼房前后有小花园,宋庆龄在这里居住了9年。
  时间到了1959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大庆,北京要兴建十大建筑,其中,新北京火车站的选址就离宋庆龄的住所方巾巷很近。于是她从方巾巷搬出,迁入了她在北京的第二个住所——前海西沿18号。但是,由于此处房间潮湿,而宋庆龄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环境对她的健康不利:而门外又是面对什刹海游览区,嘈杂吵闹。细心的周恩来知道宋庆龄好静,一再坚持为她另建府邸,于是中共中央准备再次为宋庆龄选址建宅。周恩来总理亲自物色了后海北沿的一所宅邸,也就是后来宋庆龄居住时间最长,最被人们所熟知的醇亲王府花园,即现在的北京宋庆龄故居。
  1963年,醇亲王府花园改造工程完成。主楼外部造型为占典式大屋顶,内音B按照宋庆龄起居习惯设计为西式现代风格。当初设计方案还特请梁思成提了意见。竣工后,周恩来陪宋庆龄参观了一遍,宋庆龄觉得房子太大,周恩来说,需要经常接待外宾,会客室应该大一些,接着又陪她看花园。园中良辰美景,让宋庆龄非常喜欢。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宋庆龄频繁往返于京沪两地,搬进王府花园后,因为工作和政治需要等原因,她开始常住北京。她始终觉得,在北京是“上班”,回上海准海中路旧宅才是“回家”。上海家中,留守着她在大陆仅剩的“亲人”——跟随其几十年的保姆李燕娥,后半生她们相依为命。宋庆龄寄去自己和后海新居的照片,李燕娥把照片摆在卧室内,便于随时看到,以慰思念之情。
  就这样,在这座新的寓所里,已经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宋庆龄投入工作、生活、接待外宾,并在妇女儿童事业方面承担着越发重要的职位与工作。
  追思过往,宋庆龄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北京故居的院子里,有两棵傲然挺立的西府海棠。这两棵西府海棠已经有两百多年树龄。宋庆龄在世时,每到海棠花盛开的春天,她常常在这两棵海棠树下漫步。宋庆龄还经常邀请友人赏花并亲手制作海棠花酱送给友人们品尝。作为宋庆龄的好朋友,美国援华医生马海德夫妇常常是宋庆龄居所的座上宾,他们就曾经在这两棵海棠树下和宋庆龄一起赏花饮宴。
  宋庆龄当年在这里邀请友人欣赏海棠花的传统被故居的工作人员延续了下来。每年4月初海棠花开,在娇艳动人的海棠花下,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都会举办海棠花节,邀请文人雅士前来,大家在琴声中赏花品茶,观看中华女性传统文化研习班表演的熏香、插花、挂画等技艺。此情此景,引得诗词名家诗兴大发、纷纷吟出佳句,书画名家则泼墨挥毫即兴创作。   在故居主体建筑二层卧室与书房之间,有一间小小的厨房,里面所有的厨具都是供宋庆龄自己使用的,老式冰箱,台式电炉,一条棉布围裙,各种锅、铲、盘、碗一应俱全。宋庆龄喜欢在家里招待客人,她有时也会亲自下厨,做上几样小菜,而且她的烹饪技艺也非常精湛。她生前有许多外国朋友,其中,她的老朋友、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也曾经在这间餐厅渡过了愉快的生日。
  在故居的餐厅中,留下了许多宋庆龄与老朋友欢聚一堂的记忆。而她在这座住宅里的生活却朴素而简单。她一日三餐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她每个月的伙食费是40元人民币,是从她的工资里直接拨给伙房。
  在主楼二层,宋庆龄的卧室和办公室里,她使用着许多陈旧的家具。办公室后面的椅子,椅套已多处磨破。桌旁的地灯灯罩是她让工作人员用布缝制的,她使用的两个皮摇椅,是从上海带到北京的。到了宋庆龄晚年,摇椅的皮面已经磨破并开裂,身边的人要去换新的,她总说还可以用,不同意换新的。宋庆龄一生没有子女,她把满腔的母爱全部献给了普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关怀少年儿童的成长,为儿童事业呕心沥血,倾注了大量精力与心血。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中,有她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两架秋千,这里曾经回荡着孩子们的阵阵笑声,而这些来看望宋庆龄的小客人们还曾在故居的另一角,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身居要职,尽管国事繁忙,但她仍然关心着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的发展。早在1950年8月,由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儿童的福利事业。
  1981年4月底,宋庆龄不幸被确诊为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这时传来消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决定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对于此事,维多利亚大学十分重视。因为这是该校第一次在国外授赠学位。5月初,维多利亚大学的校长率领相关人员,专程远道赶赴北京。这时的宋庆龄已经多日卧床,一直发着高烧,身体十分虚弱。考虑到她的健康状况,有关部门建议,请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代表她接受学位证书。出于对远道而来的贵客们的尊重,宋庆龄拒绝了这个好意,坚持要亲白接受学位。于是大家又劝她在家里接受学位,以免路上的颠簸。对这一建议她依旧没有同意,在宋庆龄眼里,接受学位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她坚持要亲自去人民大会堂出席这一庄严仪式。
  5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樂队高奏中、加国歌,身着大礼服的维多利亚大学校长霍华德·佩奇博士亲手将学位证书交到了宋庆龄手里。佩奇校长致辞后,宋庆龄没有允许工作人员播放她事先录制好的讲话,而是亲自用清晰流利的英语致答辞。她说:“我接受这一学位,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把它看作是你们对中国人民的崇敬和友谊的象征。”她温和灿烂的笑容、雍容大方的举止,使人无法想像她正在重病之中。在场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
  早在1981年3月,宋庆龄的病情开始恶化时,有关部门便开始考虑她的后事安排。按照常理,宋庆龄应该与孙中山先生合葬。当时台湾也有些人推测,说她可能会埋葬在南京中山陵。然而她在病中却多次表示说,自己死后不要葬在中山陵,而要葬在为普通百姓服务的上海万国人民公墓。宋庆龄不愿借助丈夫的名望、地位,来提高白己的殡葬规格。这一年的2月21日,她就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她希望葬在上海宋氏墓地。她说:“在那里,朋友们会比在高耸的紫金山更容易找到自己。紫金山是只为真正伟大的人物服务的。”她不愿挤进中山陵分享中山先生的光辉,不愿中山陵因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为此花费国家、人民的更多钱财。宋庆龄始终把白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国民,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中。在她的心里,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她峻洁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将永远被后人敬仰和怀念!
  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1981年5月28日晚上11点多,宋庆龄已经恶化的病情开始急转直下,卫生部领导及有关专家进行了紧急抢救,抢救工作持续了20多个小时。到了5月29日晚8时18分,宋庆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1981年6月3日,宋庆龄同志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把宋庆龄生前居住了18年的居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这块匾额上的字是由书法家启功书写,宋庆龄故居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5月29日,宋庆龄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从此作为3A级景区的北京宋庆龄故居吸引着无数游人进人参观。
  如今,自1982年宋庆龄故居对公众开放以来已经过去了36个年头,宋庆龄故居内珍藏着两万多件孙中山、宋庆龄文物,保持了宋庆龄生前在此工作、学习、座谈、宴请、喂鸽、赏花等生动场景,每年接待20多万国内外游人前来参观学习。宋庆龄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永远值得后世瞻仰。
其他文献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愈加增福添彩。过去,我们常常斟满陈年的香醇,祝长辈健康长寿、祝儿女婚嫁、祝孙辈金榜题名。而今,除了这些喜事之外,我们还应满怀激情为美好的夕阳情干杯,为温馨的黄昏恋祝福。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10%,达到1.3亿左右,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不但要关注老
贵港:广西最古老的城市  若问广西最古老的城市是哪一个?大概十之八九的人都会回答:桂林。这样回答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  为什么?说对,因为它基于这样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史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开发岭南,派了大将屠睢率兵50万分五路南下远征岭南。屠睢被西瓯部落袭杀后,秦始皇又派大将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以解决军饷的运输问题,继而又派出大将任嚣、赵佗,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
今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五十载春华秋实,广西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在关注广西各方面建设成果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广西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喜人成果。众所周知,文化是软实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广西文学以壮族题材为主。《美丽的南方》《百鸟衣》《刘三姐》《回音壁》等优秀作品铺垫了广西文学发展之路,但之后的20多年里,广西文坛一度沉寂。改
“凭栏望,韩夫子祠,如此江山,争让昔贤留姓氏;  把酒吊,马将军墓,奈何天地,竟将残局付英雄。”  这副韩愈祠堂前的对联,叶剑英元帅特别欣赏,常常吟诵不已。可能,他认为自己一生中总在扮演这种“收拾残局”的角色吧。  叶剑英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三大历史时期:早年追随孙中山,后来拥护毛泽东,晚年匡护邓小平。在中国革命进入危急关头之时,他起到了扭转局面和推动历史的作用,用赤诚忠心捍卫了革命事业。孙中山、
“文革”结束之初,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先是发表怀念周恩来、贺龙等一系列报告文学,有外媒将其解读为思想解放的信号,后来又陆续发表了作家黄宗英、柯岩、刘宾雁、理由等的《小木屋》《船长》《人妖之间》《希望在人间》等作品,其他报刊也积极刊发报告文学作品,一时间,报告文学成为社会反响巨大、契合新时代精神、助力思想解放的一支文学“轻骑兵”。重新恢复中央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同志称赞当时报告文学作品“能够振奋人民和青
摘要:主要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棉ZY6 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主要优缺点以及推广中需采取的防控措施。并提出了该品种在湖北省植棉区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鄂棉ZY6;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4-0030-03  DOI:10.3969/j.issn.209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京剧名角孟小冬的一段感情经历,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1927年,就在梅兰芳和孟小冬结婚不久,随着几声枪响,发生了一桩震惊京城的“血案”,梅兰芳险些被孟小冬的戏迷所绑架,虽然化险为夷,但事后梅孟的婚姻便被打裂了一道缝隙。这起梅兰芳侥幸躲过的绑架案耐人寻味。  狂热戏迷  梨园世家出身的孟小冬,自小受家庭熏陶喜爱唱戏。她9岁开蒙,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旋即走红;后成为京剧著名老生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15公里处的永定河上,是北平城外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坐落在桥东头的宛平城是北平西南的重镇。从1936年底开始,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处于日本侵略军控制之中,日本经常在中国军队驻防的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军队挑衅,蓄谋制造事端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提出进入宛平城内搜查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当局的拒绝。在双
孙小空穿着潜水服,独自认真地练习着潜泳。他知道,要想探究大海里的奥秘,高超的潜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反复地练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就在孙小空觉得有点累的时候,一个美丽的精灵闯入了他的视线,让他一下子兴奋起来。  这个美丽的精灵,仿佛一只飞舞在珊瑚丛中的蝴蝶,一副悠闲自得、从容不迫的样子。  “啊!好漂亮啊!海里的蝴蝶!你就是蝴蝶鱼吧?”  “错!虽然蝴蝶鱼跟我一样美丽,但是我不是蝴蝶鱼,我叫狮子鱼
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汉代海上丝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其历史成因是多方面的。在这诸多因素中,“秦瓯之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海上丝路和合浦始发港  “秦瓯之战”,又称“秦戍岭南”。秦始皇为开拓疆土,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攻百越。当地的古越族人不愿臣服,与秦军对抗,使得秦军陷人了3年不“解甲驰弩”的相持僵局中。为解决军队运送兵员和粮草之需,秦始皇令监御史禄率军队在桂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