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教学模式下的德育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急剧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加上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并需要对青少年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达到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而云空间作为一个强大的网络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更提供了一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交流港湾,是德育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
  一、 空间德育:未来德育存在方式
  德育的根本,是引导学生以一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姿态去生活,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追求树立起价值的确定性和道义上合理性的信仰,并从中产生恒久的精神动力。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于21世纪的中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并且不断提升着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建构、思想模式与学习方式。生活化德育旨在引导中学生建构和重构一种全面、丰富的生活,而网络化德育为德育生活化目的的实现提供开放的平台。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行动力强的时期,他们对于新生事物往往采取直接吸收并主动适应的态度,缺乏理性的审视。对于网络化德育这一新事物,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接受,这时,教师应作为空间德育的指导者、监督者与推动者,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另一方面要对空间德育课程实施有效组织,使得空间德育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基于空间模式下的德育生活化的实现方式
  (一)建设家校联合群组:做好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
  笔者在世界大学城创建了家校交流群组,并不断加强家校联合群组的交互功能建设,扩展德育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德育知识专栏,开设讨论专区,吸收家长、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处理应用相关数据与案例。另一方面,加强家校交流群组的宣传推广建设,并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基点,实现家校交流群组的内涵发展,从而在云端用一种更便捷、更开放的方式去实施思想品德教学,用网络改变教育,用教育改变生活。
  (二)基于空间模式下的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性实施路径
  巴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感性,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爱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是爱的延续。教育就是用我们的心,倾听学生的忧伤、欢乐。就思品这门课而言更是如此,思品课的魅力存乎生活的沉淀,在于对学生心理、道德与爱的引领。因而,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而言,与其说世界大学城是教育平台,倒不如说它是生活平台。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生理急剧变化。他们追求美,追求爱,追求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他们青春的朝气,年轻的脸庞,独有的聪慧感染着我,但是,当青春与天真邂逅生活,他们往往无法纯粹如一,也会犯错。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他们进行恰如其分的成长教育,方能促使他们正确的感受人生,发展自我。
  1.知识传授如夏花之绚烂,心理渗透如秋叶之静美
  2012年世界大学城走入临沭之后,我在自己的云空间里设立了网络心理咨询室--"心灵有约",陈珍等几位老师成为了"心灵有约"这一群组的心理咨询师,及时有效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包括思品老师,班主任在内的很多老师在群组内及时传递心理健康信息,学生有任何留言都可以通过留言发送站内信等方式寻求帮助。世界大学城不仅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课堂导入也有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导入材料。
  学习《认识自我》这一课时,将很多同学在"心灵有约"中倾诉的烦恼作为情景引入课堂,然后启发学生谈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困难与挫折,而这对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目光和心神很容易因为被关注而集中。因此,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会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激发学生产生出创造的火花。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追逐着欢乐产生的思考,体验着思考带来的成长。老师不需要说太多,只是偶尔引导一下,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思考、熏陶,就是我所追求的那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德育之道,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镜头一:心会跟爱一起走
  德育生活化是赋予教育生命力的基础,德育网络化是德育生活化实现的有效途径。
  云空间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帮助老师有效的"备学生"。在《认识自我》这一课中,利用大学城挖掘的信息,我特别关注有自卑情结的学生,发掘他们的优点,设置成一个一个的小情镜。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确评价自己的基本方法,学会全面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让教育与爱一起走,给学生一个喜欢这门课,喜欢你的理由。
  镜头二:用你心 换我心
  课堂最后,我会设置"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群组讨论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当然,引导学生关注生理自我,更要注重内在的心理自我,以及社会自我。通过描绘完整的形象,积极完善自我形象,塑造崭新的理想自我。
  陶行知曾经说过:"学生的责任不是应该专读书,他们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而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学习人生之道的起点。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渗透爱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那最柔情亦最坚定的人,今后不论以何种姿态行走于生活中,都能温暖坚强,笑靥如花。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辅导学生参加市中职旅游英语竞赛,笔者在结合旅游英语专业的要求和教学特点的同时,优化了情景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功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法在中职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中职旅游英语 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47-02  一、中
期刊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在立足吃透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前提下,更应该用层层递进的课堂师生对话,启迪学生思维高度,为学生架设知识阶梯,让他们去摘"顶峰杨梅",品尝数学的甜蜜。我的做法是,在充分的课堂欲设下,教师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而繁,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  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通过老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舞蹈教育也在发展中不断的探索,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实现舞蹈教学和岗位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在"剧目引导,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尝试,充分挖掘利用传统艺术资源,从2005年舞剧《一把酸枣》到2011年舞剧《粉墨春秋》的创作与演出成功,在建立高职舞蹈教育模式
期刊
我深切地感受到:少先队只有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其魅力四射,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能从中收到有效的教育。我校少先队认真、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德育教育——春风化雨  1.师德教育——引领、沟通、自律  尚德的教师更能塑造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优先抓好教师的德育教育,多次组织各种活动,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洗脑充电。对于社会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则分类进行交流沟通
期刊
鲁迅是一个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家,他的小说《祝福》在写人方面除了读者所熟悉的常见手法外,还运用一个"独特"的手法,那就是在"重复"与"追问"中描写人物形象,体现鲁迅先生高超的写人艺术,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一、在"重复"中写人  重复本是文学创作的大忌,然而,鲁迅先生在《祝福》中非常娴熟自如地运用了这个"手法"来勾出人物的"魂灵",入木三分却又不露痕迹。《祝福》"重复"的写人手法主要有:
期刊
【摘要】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的方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难写作,写作难"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写什么,如何写"是多数学生普遍的困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作文教学的特殊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小作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呢?本文紧抓"写",从科学命题、课堂教学、阅读训练、生活积累、实用写作和作文评价六个方面入手,浅谈笔者在小学
期刊
从教十多年,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一直在传统和教改之间徘徊:从传统教学中出走又走向传统。曾经,我在课堂上演绎着最为传统的教学:精讲多练,教学严谨、严肃,极少面露微笑,课堂纪律特好,学生听课非常认真。课后分发资料、试卷,每日重复着批改、讲解的套路,这段时期里的确也出了不少精英(高分学生),我陶醉于自己对应试教育利器的熟稔,然而,我静心下来,却发现课堂成了我个人的独角戏的主阵地,我的课堂不再充满活力,更多
期刊
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阐述道:"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这句话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转化。转化是指把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演绎归纳等思维过程转化为已有已知的,熟悉的,简单问题,从而使问题顺利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每道数学题的解题过程都是转化的过程。  转化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
期刊
【摘要】本文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探讨,以典型人物范进中举前后为例,以分论点方法进行评论,以小见大,论述作品讽刺的表现手法,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道理,对当今社会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讽刺 辛辣的讽刺 借鉴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84-02  《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杰出的古典的讽刺小说。对,《儒林外史》这部讽刺杰
期刊
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在教学要求上应做到深到理解,但如何做到理解上的深刻,教师往往是措施不力,空谈有余。不少人还把基本知识当作初级的,简单的问题,孰不知,基本的知识既简单又博大精深,有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人们普遍钟情于推论中技法的运用,却忽视了基本知识中包含着更大的视角,存在着更丰富的技巧,这种主次不分,本未倒置的做法,容而让解题思路误入歧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