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四方方位意识的来源异同

来源 :网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2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的四方方位意识是跟人类认识自然有关,同时这与人类学习并深化地理知识和天文知识有关。四方方位意识广义上是个世界性的事。狭义上是一件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信念。要了解它的来源,了解其形成、发展的过程,研究每个民族对四方方位意识的来源是对了解四方意识对本民族生活的影响是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四方方位意识;东;南;西;北
  一、维吾尔族四方方位意识的来源
  先人们在从被自然界屈服,转变成人类屈服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当中认识自然界,了解自然界事物的来历及起因。后人则把先人对自然界认识的规律运用在认识社会现象上。
  (一)以颜色来表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
  《白》与《黑》。先人分清了自然界的黑、白两个颜色,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理性认识。他们认为白色是日的象征、黑色是夜的象征。《乌古斯汗》中也有有关这个观点的叙述。(kün qa?anni? w?ziri ulu? türk … künl?rdin bir kün uyquda bir altun ya k?rdi,y?n? y? kümü? oq k?rdi.Bu ya kün tu?u?tin kün peti?qi?ε sozul?an kerilg?n idi.Y?n? bu y? kümü? oq tün ya?aqa(?imal?a)qarap turatti … kün,ay,yultuz(ü? o?ul)sil?r ta? sari?a beri?lar,k?k,ta?,t??iz tün sari?a beri?lar,deg?n idi…)kün tu?u?__ta? sari,kün peti?__tün sari d?p k?rstilg?n.一般,在日出时说,日落时说?kün qaraydi?(tün boldi)。在这一认识的迁延下把“白”与“黑”当作是日和夜的象征。
  四方意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重要过程。生活在中亚北方的民族对太阳(日)的崇拜最为深,最为突出。维吾尔族先人居住在中亚的北方,他们在北方居住的时间比较长,在这过程中遭受了漫长的寒冷的冬天的折磨,他们渴望得到光明,得到温暖。因此他们对唯一发光、发热的太阳(日)出生的方向很重视。随后这种重视发展成了一种崇拜。最初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崇拜日出的方向。他们所扎营帐的门朝着日出的方向,每天早晨起床走出日出方向的门,等着日出,朝着日出的方向祈祷并拜太阳(日)。古文献中他们把日出的方向当成前面,称为“ilg?rü”。也就是说前面就是——最先(最前面)的方向。这成了原始社会后期所产生的具有特性和规律性的崇拜日的认识的焦点,也就是表明先人认识了方向。
  “ilg?rü”在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中亦称为前面(前方)。《暾欲谷碑》,《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磨延啜碑》等绝大多数碑铭文献中“ilg?rü”与“aldi”这两个词一起使用。在《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中还用“kün tu?s?q”(kün tu?ar yaq)来表示日出的方向。朝着日出方向的时候,后面就是“qur?”(k?yni)来表示后面。这个在《阙特勤碑》中用“kün batsiq”(kün batar yaq)来表示日落的方向。于是在古代突厥语中用“qur?-quri-quriy?ry”来表示西边,日出时间比较长的是南边,运用“bu y?r,mu?u y?r”的意思南边称为“b?r-ber-bir-birg?rü”或“kün ortus?”(kün otturisi),于是在古代突厥语中出现了表示南边的词。在这基础上,用表示比这边(bu yεr)远的那边(awu y?r,u y?r),称为“y?r-yery?ry”或“yeryaru”来表示北边。北边还称作“tün ortusi”(左边)。例如:
  (1)ilg?rü kün tu?s?qqa,birg?rü kün ortus?ηaru,qur?aru kün bats?q?ηa,yirg?rü tün ortus?ηaru,anta i?r?ki bodun qop maηa k?rür.
  维语翻译:
  aldi t?r?pt? kün ?iqi?qi??,j?nubta kün otturisi?i?ε,arqa t?r?pt? kün peti?qi?ε,?imalda tün otturisi?i?ε,bu qigralarni? i?idiki pütün x?lql?rni? h?mmisi ma?a qaraydu.
  [《阙特勤碑》,南边,第二行]
  (2)“?ηr? q?tayda,biry? Tb?a?ta,qurya qurd?nta,y?rya O?uzda ?ki ü? biη sümüz k?lt??imiz bar mu n??”
  维语翻译:
  ?riqt? qitandin,j?nubta tab?a?tin,??ribt? ??ribtin,?imalda o?uzlardin kelidi?an ikki-ü? mi? ?skirimiz barmu?
  [《暾欲谷碑》,南边,第七行]
  (3)ilgarü ?antuη yaz?qa t?gi sül?dim,tuluyqa ki?ig t?gn?dim;birg?rü Toquz ?rsink? t?gi sül?dim,Tüpükt? ki?ig t?gm?dim;qur?aru Y?n?ü ügüz k??? T?mir Qap??qa t?gi sül?dim;yirg?rü Yir Bay?rqu yiriη? t?gi sül?dim;
  维语翻译:
  [??rqt? ??ndu? tüzl??likigi?? qo?un ?w?ttim,de?iz?a az qal?anda toxtidim;j?nubta toqquz ?rsingi?? qo?un ?w?ttim,tib?tk? az qal?anda toxtidim;??ribt? ün?? d?ryasini ke?ip ?tüp,t?mür qowuqqi?? qo?un tarttim;?imalda yir bayirqu tupraqliri?i?? qo?un tarttim.]   [《阙特勤碑》,南边,第三,第四行]
  (4)tük?n y?rig qonmi? t?yin ??idip biry?qi bodun,quryaqi bodun,y?ryaq?,?ηr?ki bodun k?lti.
  维语翻译:
  (türük x?lqi)?tükεn te?i?a makanli?iptu,d?p x?w?r a?lap,j?nubtiki x?lql?r,??ribtiki,?imaldiki w? ??riqtiki x?liql?r bizg? k?ldi.
  [《阙特勤碑》,南边,第十行]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古代突厥人创造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意义的词来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固定运用这些词。
  2.在古代突厥人的方向意识中以“东、西”方向为主,认为“东”边是“前边,前方”,“西”边是“后边,后方”。把朝着日出方向时的右边作为南边,左边作为北边。在制定南北方向时是以“南”为主。
  部分突厥人,包括古代维吾尔人是以游牧民为主的部落,他们以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以日出的方向(东边)为主,日落的方向为次。日落的方向(东边)以自己一些独特的特点被先人看重。Sutuq bu?raxan(????? ????????)Ⅸ世纪后半叶喀什噶尔的北方接受了伊斯兰教,此后先人以日出方向为主的观念有了变化,因为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是在维吾尔族等突厥民族居住的地方的西边,所以形成以日落方向(西边)为主的新的观念。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语中表示四个方向的词代替了之前古代突厥语中表示方向的词,即??rq(东),??rb(西),?imal(北),j?nub(南)。
  (二)维吾尔族四方方位意义
  1.方位“东”的意义
  古代突厥人居住的营帐的门是朝着日出的方向的,凌晨翘盼日出,朝日出的方向祈祷。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和苏公塔吐鲁番的门都是朝着日出的方向的。甚至,先人每天早晨还没日出就起床,就看着东边的碧蓝的天空,期盼日出。从而先人也就形成了重视,崇拜蓝色的信念。黄帝开宴会或决定关系到居民利益的决定的时都是朝着日出的方向入座。
  2.方位“西”的意义
  西方意识也跟先人崇拜日出方向的信念有关。崇拜太阳(日)是形成太阳神意识的主要原因。日出的方向是太阳(日)休息的地方,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崇拜,同时日落的方向(西边)也是太阳(日)休息的地方,也是月(月亮)升出的方向,是白色、光明、纯净的象征。维吾尔人接受伊斯兰教。因为阿拉伯半岛是位于古突厥(包括维吾尔族)人居住的地方的西边,所以维吾尔人接受伊斯兰教以后他们崇拜西边(日落的方向)的观念加深了。例如,家门是朝着东边的,不能朝着西边。
  3.方位“南”的意义
  先人是以日出方向为主,他们做每件事都是从日出方向开始,右边——南边日出后,日出时间最长,比较热、明亮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就因为右边——南边日出时间比较长,比较热、明亮,所以人的右脑,右脚的行动能力发展得比较快,也就是人的右身比左身发展得较快、较灵敏。
  右边——南方是象征着碧绿、光明、顺利、美丽和生命起源的圣地。
  4.方位“北”的意义
  左边——即北方是黑暗、寒冷,暴风雪、冬季的象征。也被先人认为是灾难、祸害、恐惧、残暴恶劣的的起源。在民间文学中左边——北方都被指风源、魔影。虽然左边——北方是黑暗、祸害、灾难的象征,但它也是能培养人坚强的性格、坚强的毅力的象征,也被先人在心地佩服,崇拜。从而形成了以“黑”来造的很多词语。如,“qara yüz”意思是“被给人面子的、卑贱的人”;“qara yür?k”意思是“大胆,勇敢”。
  虽然左边——北方一时使人讨厌、厌倦,但因为左右两手团结时能顺利完成任务,恶劣环境有益与能培养人毅力,自然界昼日平分的原则,先人也把左边——北方看重。先人对左边——北方的崇拜表现在:生活在北方草原的部落建立王朝时,大多数情况下建置两个营地,一个建置在北方,另一个建置在东方或南方。
  二、汉族四方方位意识的来源
  一种说法,即东,是个会意字,字形表示“一日在木中”,表示旭日初升。因为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用作了东方的东。西,根据古字形,象“鸟栖巢上”之形,本义为鸟在巢上,因为太阳西沉鸟儿归巢,因此又引申为西方的西。南,《说文》中:“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意思是草木承受了南方充足的阳光而长得茂盛。古人从这些现象中认为南方是主掌生养之方,所以引申为方位的南。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形象是“背对北”。后经引,败逃称败北,追击称逐北;古代宫室都是坐北朝南的,所以引申为北方的北。
  还有一种说法,“东南西北”与天帝和神有关。五天帝即日中黄帝,日中赤帝,日中白帝,日中青帝,日中黑帝。《周礼·天官冢宰·大宰》:“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拒”亦作“矩”。据《山海经》记载:
  东方青帝: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苍帝、木帝。《晋书·天文志上》:“东方苍帝灵威仰。”
  南方赤帝:五天帝之一。南方之神,司夏天。亦作“赤帝”。《晋书·天文志上》:“南方赤帝,赤熛怒之神也。”
  北方黑帝:五天帝之一。古指北方之神。《晋书·天文志上》:“北方黑帝。叶光纪之神也。”
  西方白帝: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晋书·天文志上》:“西方白帝,白招矩之神也。”
  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上,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下,代表冬季。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为青色的龙,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记载:《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周游四冥,来立吾左。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签》卷七十二引《故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为白的老虎,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成白虎。记载:“《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慑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朱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南方的灵兽。方位是南,前,代表夏季。朱雀,亦称“朱鸟”,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成: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玄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北方的灵兽,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武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名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鸟龟。以后,玄武的含义不的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武成了水神;鸟龟长寿,玄武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三、小结
  维吾尔族的祖先们对大自然白昼的最初认识,在气候及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下,产生对日的崇拜,因是游牧民族,故将这些认识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碑铭中可以看出,生活、作战等方面都要考虑方位因素,赋予不同的意义。在接受伊斯兰教之后,因圣地麦加的地理位置,维吾尔族人民形成了新的方位观念,直至今日。
  汉族方位意识的来源则是在对客观世界认识基础上,对所创文字的一种延伸,对表方位的会意、象形文字解读。另一方面则是对古代汉民族文化的剖析,有文字记载的史书中寻找例证,更是吸收道教、五行学说方面的宗教及天文知识,给予方位意识一个有力说明。
  俗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是生活决定意识”。从上面的叙述可以可以肯定这句话,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古代突厥人)和汉族人都有四方意识,都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是他们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维吾尔族人和汉族人最先都是以日出方向为主,分清了四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最先他们最尊重,最崇拜的方向是都是“东边”(日出的方向),但是主要是宗教信仰改变了维吾尔族人最崇拜的“东边”(日出的方向)被“西边”(日落的方向)所代替。但两个民族分清四边,命名四边都是以日出的方向为主,这一点没变。可以看出,都是对大自然从主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一个升华。四方方位意识既有本民族的色彩,也有与其他民族共同的绚丽点。这就充分表明了人类的四方方位意识是广义上是个世界性的实践,狭义上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阿不读热依木·艾比布拉.维吾尔族风俗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4).
  [2]伊敏·吐尔逊.古代维吾尔文化[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
  [3]艾尔肯·阿热孜,阿布都拜斯尔·许库尔译.鄂尔浑碑名(维吾尔文)[M].民族出版社,2009(3).
  [4]阿不都许库力·穆罕买提伊敏.古代中亚[M].新疆教育出版社,1998.
  [5]薛晓平.现代汉语成语词典[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修订版).
  作者简介:张白羽,女,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学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梳理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一、调研情况  在湖北省某市,中小企业是全市经济的主体。为了切实抓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笔者对该市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方式有:填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等。  该调查选取了100家样本企业,这100家企业分属建筑、化工、
目的探讨实施对医护人员的管理,以控制血液透析室血液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管理,将管理贯穿于医院感染监控的各个环节,健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结果使各项医院
【摘 要】本文提出开发西安六大佛教祖庭文化区的策略如下:首先要致力于核心佛教祖庭文化区的保护开发,均衡发展佛教祖庭文化区,可采取举办大型佛教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挖掘资源文化内涵。其次要向游客提供佛教祖庭文化区养生体验之旅,包括提供养生斋饭、佛教教义心理顾问,开发登山攀岩健身旅游、短期修行归隐旅游项目等。再次是打造佛教祖庭文化区文化体验之旅,包括佛教书院之旅、佛文化博览园之旅等。  【关键词】西安;佛教
大量证据显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报告质量不理想.报告不透明,则读者既不能评判试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也不能从中提取可用于系统综述的信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居住空间的改善,舒适、实用、美观、富有个性的居室是人们的追求。目前中国已进入家居软装饰时代,在人们居住环
【摘 要】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环渤海经济被视为拉动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冀及辽宁和山东五省市,而京津冀板块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出现以来,作为环渤海经济带核心层的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并没有如人们期望带动整个环渤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是明显的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速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地方高校的技术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便成为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何将课堂主动权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构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国饮食它既是一门文化、又一门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本文从审美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烹饪,阐述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刀工的艺术。  【关键词】中国烹饪;刀工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烹饪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进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烹饪体系,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烹饪越来越具有审美性质,直至发展成为实用与审美并重的各种花色造
【摘 要】西安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融合西安的历史文化,把农耕文化、宗教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在农村的发源地发展起来,发展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型;融合  一、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经初具规模。西安市规模化(100亩以上)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发展到86个,已建成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18个。2013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