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历史课堂灵动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中学历史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文章提出了创设生活化情境,注重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掌握。
  关键词: 生活化 情景设计 历史课堂
  时代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公式化教育已很难让学生关注课堂。而历史的过去性特点给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学生在脑海里很难形成一条线索和全局的时空观。特别是书本上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专业名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繁琐,这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的原因。因此,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鉴于此,我在学习新课改和平常教学的时候,尝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离不开生活。把生活寓于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会引起学生很大的共鸣。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笔者在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时,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一、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而鲜活的导入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首先教师把中国共产党比做一个生命,其次用幻灯片展示本课的副标题:国难中新生命诞生记——中国共产党。1.孕育;2.诞生;3.成长。
  二、教学过程
  教师先设计问题:“第一板块‘五四风雷’,为什么说它是共产党的孕育阶段呢?”
  以一段影视资料展示五四运动片段,学生深受感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材料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结果。
  在讲述五四运动的影响时,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五四精神,从而升华情感。
  教师提问:“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什么?”
  学生回答:“孕育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
  教师过渡:“经历了阶级、思想、组织上这么久的孕育,这时一个全新的有生命力的政党诞生了。”
  幻灯片展示:诞生篇,出具一张中共的出生证明(中共生日、籍贯、诞生标志、意义等),学生兴趣盎然,回答积极。
  教师设计问题:“每个人在婴幼期都会有幼稚的一面,从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来看,有什么不成熟的地方吗?”学生回答:“没有认清中国国情,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反帝反封。”
  教师归纳:“这个问题后来在中共二大上得以纠正。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当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进步的,一个政党也是一样,知错能改,才能保证一个党的先进性。”
  教师过渡:“中共自诞生以来,生存环境恶劣,因此,中共要找个志同道合的携手共干革命。”由此导入第三模块的内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在这里,教师把国共两党比做一对夫妻,夫妻结婚前要看双方的条件,由此引出两党合作实现的条件。把共产国际比做媒人,结亲方式为党内合作,初步定亲是中共三大,正式结亲是国民党一大,两党结晶是黄埔军校,共同的革命事业是北伐战争。最后生动讲述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婚姻,两党婚姻走向了尽头。
  教师引导:“做一件事情失败了不能光怨天尤人,一定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从而吸取经验教训。”以幻灯片展示一段材料,学生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中共得出的教训。
  结语:“这是成长过程中一次深刻的打击,中共吸取教训,在成长路上不断摸索,两党分开后,开始反目成仇,历史进入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两党以后还会复婚吗?两党的命运又如何?中国的命运又如何?我们下节课再接着探讨!”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运用了生活化的语言,让干巴巴的历史灵动起来了,不仅知识活起来了,关键是学生也活起来了。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将历史知识赋予一定的生活价值和生命意义,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创设生活化情境,对教师也有几点要求:首先,教师可以适时地变化多种角色。其次,创设生活化情境时,一定要以尊重史实为前提。第三,可以多多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第四,对于课本中一些难理解的历史概念和专业名词,教师可以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讲述。第五,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让学生置身历史情境,从而引起共鸣。
  以上是笔者从日常教学当中总结出的一些拙见,怎样建设一个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
  [2]汤翠英主编.陶行知教育思想讲稿.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活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恰当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合作意识,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学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 动手意识 合作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在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很多种“经验”和“体会”也在不断地涌现。在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学生活
摘 要: 作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学生口语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入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语言交流的机会增多,社会对各行业人才语言使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了社会人才标准的指标之一,也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
口语是有声的语言。口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知识转换能力,即让学生通过读和听等输入手段获取语言信息,经过思维对获取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然后以语言形式输出;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口语评价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于一身,它的出现促进学生口语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语言的信心。我在英语教学中,尝试进行口语评价,效果不错,现将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模式,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与促进者。任务驱动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日益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中,时事政治类课程资源以其鲜活性、时代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有助于贯彻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青年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优化整合时事政治资源,提
摘 要: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指导原则、基本要求和实施策略的探讨,发挥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问题情境 思想政治教学 指导原则 基本要求 对策思考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程改革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互动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思品课程课程教学 素质教育 互动教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随着教学的逐步改革,学
如何开展有效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课堂实践,我感觉较难把握和操作的就是“展示评价”这个环节。从课堂效果和学生发展来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