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R6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电教手段能创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深化思维。教师应在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学生
  
  运用电教手段能创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深化思维。下面,笔者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枯燥的说教,乏味的文字,很难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而多媒体的介入,让文字立体化,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首首美妙的音乐,真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如在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前,播放一段“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忘我工作的场景,配以文字说明当时形势的严峻、医护人员面临的考验,唤起学生的敬佩之情,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医护人员的高贵品质和伟大情操,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再如,在《葡萄沟》一课的导入时,设计一段新疆维吾尔族乐曲,随着乐曲画面出现了一群新疆姑娘,她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他们的情绪,个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甚至有的同学还随着音乐动了起来,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葡萄沟,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
  
  二、深化情感,拓展延伸认知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常常感到课文陌生,难以想象其中蕴涵的无穷魅力。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把课文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景促情。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设计让学生担当潜水员的角色,观察水面,随时报告海底所见所闻,这一创造性教学环节,令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真切感,积极投身于教学环境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善于抓住教材中蕴含的情愫和作者的情感,在作者浓墨重彩渲染情境处采用多媒体将其正确地表达出来,则可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深刻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的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以境陶情、以情感人,进而以情育人的目的。
  
  三、收集资料,超文本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化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面对无边无际的知识瀚海,面对层出不穷的陌生领域,如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新答疑,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极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利用信息工具为学习服务是当前学习语文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可具体到以下形式出现。
  1.驱动搜寻。教师布置收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范围,利用收集的材料为学习服务。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课前教师布置收集资料:小兴安岭的位置、作用;小兴安岭物产风光;小兴安岭人文文化及其它。同学们在课外积极准备、查找资料,课上随着课文内容的理解穿插汇报,资料与课文内容揉合在一起,文字更为立体化,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2.自由浏览。自由浏览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确定具体内容,活动范围更大,更广阔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比如,学习古诗,进行一次古诗大赛,要求描述诗的意境、写作背景,配以恰当的插图,大多数同学能从课外查阅到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插入精美的图片,制作成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
  3.整理总结。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的其它资料,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课文中心来收集整理,有重点,简单明了,便于汇报,要学会归纳总结资料。
  
  四、触类旁通,促进知识融汇
  
  多媒体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把语言与音乐、美术、动画、科学、数学等各门学科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在指导学生自学古诗《村居》时,笔者设计利用多媒体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汇报自学成果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大胆想象,设计汇报形式:有的选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有的打开画板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还有位同学用英语朗诵了诗的内容,更多的是利用丰富的资料加工成篇篇文字精美的小文,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早春图。这样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表现大自然的欲望,融思想教育、艺术教育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使各学科知识素养得以充分发挥。
  
  五、主动探究,操作解决疑点
  
  在进行课文重难点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疑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化解难题。如在学习《葡萄沟》第四自然段时,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地域差异等因素,很难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这一难点的:第一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与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文件另存;第二步,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为问题,按顺序进行整理,提交交流中心;第三步,在交流中心问题库中,选取感兴趣的问题先由学生组内讨论,充分发挥想象,理解课文。第四步,我借助多媒体选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葡萄干的过程,理解为什么要留小孔、搭木架,怎样利用热空气等问题。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虚拟制作过程,改变了生活环境对学生造成的葡萄干制作过程的片面认识,探究解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课堂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通过小组内互相之间的讨论、学习,对不同观点可以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加深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如在学习《奇异的激光》这一课时,首先,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读懂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激光的什么特点;其次,组织学生细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互教互学,了解激光的特点和用途,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自己设计一段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激光,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最后,学习小组成员在班内交流,交换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达到资源共享。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交际,学会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受益终身。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开拓学生视觉空间,充分挖掘语文教学的审美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学生的记忆。多媒体的巧妙运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市民主路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优化作文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优化 作文教学    多媒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实现教学的优化整合,充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