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让孩子更强健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秋以后,孩子感冒咳嗽的次数明显增多,这与外界环境和孩子本身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有关,有针对性地进行瑜伽呼吸练习会改善很多。
  众所周知,呼吸是瑜伽练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练习亲子瑜伽,做一些适合孩子的呼吸练习法,有意识地、有控制地去呼与吸,增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从而使身心变得强壮。
  时间:
  秋高气爽的日子,最好选在上午进行。
  地点:
  室内、户外皆可,户外平整的场地更棒!
  适合对象:
  3岁以上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可以邀请有兴趣的同龄小朋友一起来。
  准备:
  1. 乒乓球一个(能吹得动的塑料球也可以)。
  2. 若在户外练习请准备好瑜伽垫。
  3. 羽毛若干。
  4. 小音箱及音乐。
  5. 哨子或计时器。
  Part A:和自己的呼吸联结
  进入10月,我们依然会在开始练习之初听和唱曼陀罗“Ong namo guru dev namo”,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更强调一下呼吸的配合——
  用鼻子吸气,接着,在呼气的时候唱“Ong namo”;再吸气(很短很快地换气),呼气的时候唱“guru dev namo”,重复三遍。如果觉得自己在声音或者同步上还有欠缺,建议多唱两遍。
  小提示:
  中间换气的时候用嘴巴吸气,如此创造出来的音流更顺畅,当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协调共振,接下来的练习将更加愉快和更有创造性。


  Part B:欢快的热身
  比一比,谁的“气力”大!
  玩法:
  1. 将事先准备好的乒乓球(或者塑料球)放在垫子的中央,对垒的双方分别趴在垫子的左右两头,准备好。
  2. “预备,开始!”裁判妈妈将小球放在一方“队员”的前面,由这一方率先发起“进攻”,用嘴巴将小球吹过界。
  3. 当小球过中线后,另一方可以发动反击(规则规定:双方都不能过界吹),将小球再吹回去。
  1分钟定胜负,1分钟哨声响的时候小球在哪一方的场地上,哪一方算“输”。
  小提示:
  1.吸气足,呼气才够长!
  2.用双膝跪地,双手手掌撑地,借助身体前移增强吹气的力度。
  Part C:来自呼吸与气的感受


  风车式
  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想象风车的样子,接着,再用身体呈现出来——


  做法:
  1. 起立,站在垫子上,双脚分开,距离比肩膀稍宽。
  2. 吸气,向身体两侧伸展双臂,手掌心朝下,手臂与地面平行。呼气,身体转向左下方,左臂向上,指尖指向天空,右臂向下,用右手去握左脚背,或者脚踝,或者膝盖。
  3. 吸气,慢慢起身,回到开始时向身体两侧伸展双臂的姿势;呼气,身体右转向下方,右臂向上,指尖指向天空。左臂向下,用左手去握左脚背或脚踝、膝盖。
  重复2~3分钟。


  小提示:
  可以闭上眼睛来练习,不依赖视觉,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在闭上眼睛的时候,充分地感受呼吸在身体里的作用:吸气,完全地打开身体;呼气,让身体自然地向下折叠。
  气球式呼吸
  做法:
  1.仰卧在垫子上,双手手臂伸直抬起并伸展,一直伸到头顶后方,放松地呼吸,想象自己好像一个大大的气球。
  2. 闭上眼睛,用鼻子吸气,整个身体从肚子(腹部)开始,一直向上到胸部,都被“吹起来”了,越吹越大,好像“大气球”一样。
  3. 用鼻子呼气,将身体里的气完全呼出,想象身体如同“气球”被放了气一样,瘪了下去。
  慢慢地吸气,慢慢地呼气,重复3分钟。
  在呼吸中,感受自己身体里的“气”发生的变化。
  战士式(射手式)


  做法:
  1. 左弓步(左膝不超过左脚的脚趾尖),双手来到身体左边,上半身和头也转向左边,将手臂上抬到与地面平行,感觉手上正托着一张弓一样。
  2. 双手大拇指竖直,朝向天空,其余的手指内扣,指尖压在指根处,左手臂伸直,弯曲右肘,扩胸,上半身右转,将右手后拉到右肩处,保持右肘与肩齐平。
  3. 双眼专注于左手大拇指,从指尖看向远方。保持这个体式2~3分钟,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呼气,好让呼吸更深,耐力更持久。
  4. 到时间结束后,换另一边,重复2~3分钟。
  抓气式
  做法:
  1. “小战士”仰卧在垫子上(还没有到休息时间哦),双手手臂向上伸直(与地面垂直),左右手的手掌心相对。保持这个身体姿势,做几次深长而缓慢的呼吸。
  2. 吸气,手臂向天空伸展,屏住呼吸,双手握拳,好像抓了两大把空气,感觉用到全身的气力,将双拳收回到肩膀处,然后从嘴巴呼气,松拳,完全地释放掉双手抓握的“气”。
  3.吸气,手臂向天空伸直,再重复3~5次。
  大休息(摊尸式)
  全身放松,仰卧在垫子上,双脚略略分开,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心朝上。呼吸自然、平缓,全身放松。双脚双手和小腹部盖上毯子,以防着凉。7~8分钟后,妈妈或爸爸轻声唤醒大家。
  Part D:想象力与呼吸结合的凝视羽毛冥想
  方法:
  将一根羽毛竖直,右手握羽毛的根部,左手包裹住右手,大拇指向上。双手放在身体的前方,大约20多厘米的位置,手的高低差不多与胸口齐平。
  双眼向前凝视羽毛,感觉到自己鼻孔的呼吸,每次呼气,羽毛都会轻轻地舞动。
  保持身体姿势,保持呼吸,保持双眼凝视羽毛。


  冥想时间:
  3~5分钟
  作者简介:同前
其他文献
女儿一出生就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备受疼爱,有求必应,吃的喝的都尽量给她最好的,家里的玩具也渐渐堆成了小山!也许是我们对她太“有求必应”了,时间一长,惯出了她任性、浪费的坏毛病。我尝试着对她说“不”,但我一说“不”,她就开始又哭又闹,最终都只能以我们的妥协作罢,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还助长了她的不良习惯。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朋友介绍我参加了一个家庭教育讲座。讲座上,专家说,和大人不一样
期刊
“简单教养手册”  教养总是在生活之中,但因为过于日常化的“外貌”,很容易就被我们忽视。作为一个有学前教育学背景的妈妈,管倚把教育学的理论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贯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很愿意和妈妈们一起分享生活中就能轻松实践的育儿法则……  在孩子面前要“真情流露”  文/管倚 编辑/俞燕  理论上,孩子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察言观色了。  著名的“视觉悬崖”实验中,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制作了
期刊
爸爸时间  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尤其在3岁以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爸爸更擅长带着孩子往外走,去探索广阔、多元的世界,认识新鲜事物、发明富有创造力的玩法,培养多种技能与能力。爸爸给予孩子的,是创造力、想象力与行动力。  小孩子旺盛的精力要有宣泄的去处,但这事儿妈妈很难陪伴得了,那就得老爸出马了,和孩子一起撒点儿野!  在暴风雨中:玩水升级版  有一年夏天,来了一场大台风,虽然并非正面袭击上海
期刊
加拿大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课本?是的。  不是排排坐、面对老师和大黑板?对。  没有作业?是的,几乎没有。  书包里只有午餐盒、点心和饮料?是的。  没有考试?对。  那,怎么学习啊?这也叫“上学”?!  儿子要在加拿大读一年级的时候,我打听到这些信息以后,脑子里立马打上了这样一个大问号!  一眨眼,一年过去了,我逐渐领悟到:学习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儿子在这一年学到的,正是我当年错失的。  没
期刊
秋冬交接之际,孩子比较容易受凉腹泻,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对腹泻的原因、症状、对症治疗若有所了解,就不至于成为手忙脚乱的“紧张父母”。  判断孩子腹泻缺一不可的2个要点:  ·大便形状和稠度:与平时不一样,严重的甚至是水样大便。  ·大便的次数:多于平时的次数。  找到孩子腹泻的可能原因:  ·突然腹泻,伴随呕吐,略有发烧(可能是肠胃道流行性感冒,需就医)。  ·突然腹泻,大便恶臭、带血,伴有腹痛(可
期刊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的基本理念就是从秋季开始锻炼机体,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严寒冬季。原因是,相比动物们到了冬季会通过毛发增生致密、皮下脂肪增厚、新陈代谢会降低甚至蛰伏冬眠等本能方式来适应寒冷,人类则通过其他方式(穿衣、住房、取暖等)来保持恒定的体温,所以那些本能的耐寒能力就慢慢地退化了。因此,冬季是一个多发疾病的季节,尤其是孩子,体温调节能力更弱,在忽冷忽热
期刊
我曾在德国的一所公立幼儿园实习,亲身感受到在我们看来比较新鲜的一些教育理念,其中就包括他们对大自然与孩子亲密关系的高度重视。  每周二有固定的“森林时间”  在德国幼儿园实习的第一天是星期一,老师没有安排我做什么,只是先熟悉一下环境,并告诉我每个星期二是他们班的“森林时间”,他们早上要出发去森林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和我们的春游差不多的场景:大巴车驱车一两个小时到郊外,书包里当然装的
期刊
绝大多数的父母们会认为只要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一款价格高的或者进口的牙膏就可以防护宝宝成长阶段的口腔问题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牙膏品牌的日新月异、玲琅满目,牙膏品质逐步得到创新与提高,但儿童口腔问题的平均患病率却并没有减少,反而呈增加趋势。  上海佳美口腔的李蓬鹏院长经常与家长们分享一些儿童口腔的保健常识:  1.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很重要,尤其是2~6岁的年龄段。除了选择适龄的儿童牙膏,
期刊
秋季天气转冷,是滋补身体的好时机。孩子脏腑娇嫩,各个器官发育都不完善,所以容易生病。用食疗来调节孩子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是一种没有副作用又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好方式。但由于孩子体质不同,食物又有温、热、寒、凉之分,所以要根据孩子的不同体质进行相应的食物调理,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六种体质,食疗各不同  脾虚体质  表现症状:孩子易感冒,爱出汗,食欲很差,大便稀薄,消瘦,面色萎黄,眼周青暗,鼻梁上有青筋
期刊
孩子扣个纽扣或系起鞋带来磨磨蹭蹭,走路时容易踢到物体或跌倒,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操或学舞蹈时,常常跟不上节奏,手臂动作对了,腿脚却来不及跟上……孩子动作发育迟缓或协调性差,往往伴有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  什么是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  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曾称为“笨拙儿童综合征”、“运动障碍”、“感觉统合障碍”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