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园的“森林时间”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在德国的一所公立幼儿园实习,亲身感受到在我们看来比较新鲜的一些教育理念,其中就包括他们对大自然与孩子亲密关系的高度重视。
  每周二有固定的“森林时间”
  在德国幼儿园实习的第一天是星期一,老师没有安排我做什么,只是先熟悉一下环境,并告诉我每个星期二是他们班的“森林时间”,他们早上要出发去森林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和我们的春游差不多的场景:大巴车驱车一两个小时到郊外,书包里当然装的都是好吃的,一到目的地孩子们就开始惦记分享食物。第二天一早我特意在自己的包里多带了一个三明治,因为估计午饭要在森林里解决了。


  早上到幼儿园,吃完早点,孩子们开始整装待发。他们先到地下的更衣室换上登山鞋、冲锋衣,然后戴上小帽子,背上小书包,书包里每人都会装一个防潮垫和一点儿食物。可是始终没有见到我想象中的大巴车!于是我好奇地问老师,我们怎么去森林?她说走着去。我惊讶了,接着问,那要走多久?她说十几分钟吧。我更惊讶了,心想反正跟着走吧,也许就是一片小树林。
  我实习的幼儿园每个班级一般有十七八个孩子,但只有一个老师,去森林也是一项外出活动,所以他们就会两个班级同行。我所在的是一个大班,同行的班级是一个中班。前往森林的路上,并不像我们的幼儿园队伍,要两个两个手拉手,排成队整齐地走。他们没有队伍,只是一群人一起走着,那些男孩子甚至会成群地往前跑,还会比赛谁跑得快。我很担心,这样跑得不见了,或是出危险怎么办?可是他们的老师依然在后面闲庭信步。没想到那帮男孩只是在人行道上跑,到要过马路的地方,即便是很窄的马路,他们也立刻停了下来,乖乖地等着老师和其他的孩子走过来,再由老师带着过马路。重新上了人行道,男孩又开始比赛跑步,到下一个路口等待大家。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规则和自由之间的和谐。也许一味的压抑和限制,只能造成更多的冲突。
  过了一个很宽的马路后,真的看到很多树木。由于树木的阻碍,我们自然地变成了一个小纵队,一个班级的老师在前面带队,另一个班级的老师在后面收尾,孩子们则非常有序地一个个走在中间。我们越走越深,终于,眼前出现了一片视野开阔的场地,原来是一个小湖。湖水平静清澈如同镜子,他们还给这个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银湖。湖的另一边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树木,这真的是一片森林!从城市到这里不过十几分钟的步行,就别有洞天,这完全得益于德国的森林高覆盖率。


  “撒欢式”自由活动
  到了之后两个班级分开行动,一个在湖的这边,一个则在湖的那边。老师先带着孩子们来到一棵树下,让孩子们拿出防潮垫坐下,把带来的一点食物吃完。然后让孩子们把书包集中放好,并且询问他们的活动范围,得到孩子们准确的回答后,孩子们就开始了自由活动,十几个孩子一溜烟地走出了老师的视线,在划定范围内四散开来。我的心不免又揪了起来,靠着湖,又有这么多大树遮挡,让孩子们自由活动会不会出危险?我把这种担心向老师询问。她很轻松地笑着对我说没有发生过什么危险,只有一次一个孩子摔了一跤,坐到水里,裤子全湿了。
  我开始观察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几个孩子在解散后立刻奔向他们的老地方。他们告诉我,他们在挖水渠,把银湖的水引到树林里,那个水渠他们已经挖了很久了,回去之前,他们还不忘用东西把它又堵了起来,等下次来了再挖;还有的孩子在爬树,老师路过看到时,只是很平静地提醒站在树上的那个孩子,注意脚边有个尖尖凸起的树杈,然后就走开了;还有一些孩子则被地上的一些动植物吸引,蹲在一旁观察;另外几个孩子找了一片空地玩起了拉圈的游戏,很快有很多孩子慢慢地加入进来……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玩耍,时而独立分散,时而交互协作,教师只是在一旁观察,偶尔提醒安全事项或是给出建议,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们主导活动,没有限制、没有压力地自由玩耍。
  临近午饭时间,老师便组织大家回幼儿园。孩子们先是完成收尾整理的工作,例如将一些玩耍过的树枝、木棍放到路边,以免影响路人通过,然后整理自己的衣物,背起小书包,整队出发。两个班级再次汇合,一同返回幼儿园。


  实践结果和启示
  据说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是在1950年代初期在北欧丹麦成立的,并且是源于一位全职妈妈带两个孩子在森林中散步得到启发而建立的。他们发现,经常接触森林的孩子身心更健康,游戏行为和社会交往行为也发展得更好。德国人很认同这个理念,于是这样的幼儿园发展起来了。目前在德国,已经有超过1500个“森林幼儿园”。实践结果显示,在森林里活动,孩子不仅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意外伤害,各种轻微的意外伤害也比室内幼儿园少得多!孩子的身体也更强壮,体能更好,动作发展更灵活、协调。


  虽然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并不是一家“森林幼儿园”,但是他们的“森林时间”活动,也让我初步体验了孩子在森林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这一印象深刻的活动中,我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关于“自由和规则”的思考。我们成人往往会给孩子一些规则,让孩子在规则内自由,规则就像是一个圈,可是如果这个圈画得太小,孩子就会不断地触碰规则,引发冲突。如果这个圈能适当地画大一些,是不是更能让孩子在感受自由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律?而圈的范围的划定,需要成人对孩子的理解、了解、认同以及大大的信任!

其他文献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  有一个妈妈在微信里记录了她的孩子看了“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应:  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儿子忽然对我说:“妈妈,人活那么久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对吗?”隔了一会儿又说:“世界有第一天吗?世界的最后一天又是哪一天呢?”  儿子这是怎么啦?是因为作为妈妈的我最近老在看“东方
期刊
王立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儿科呼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感染化疗学会委员等。长期从事儿童呼吸与免疫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著有多部呼吸道疾病、免疫缺陷病方面的论著。擅长诊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疑难肺部疾病。  秋天,气候凉爽宜人,但同时也是尘螨等过敏原大量繁殖的时期。有些孩子敏感的呼吸道承
期刊
作为成人,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任何东西都形成了“速览”的习惯,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最大量的信息。这样的快速阅读方式当然有其好处,但是当我们把这种习惯带到看儿童画的时候,往往会遗漏掉大部分信息,进而会浪费掉与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亲密接触的大好机会!  相反,如果我们仔细看儿童画,会发现有些孩子画的细节特别有趣。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它们代表了孩子独特的思维和他看这个世界的方式。透过这一个
期刊
“二宝日记”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很多妈妈或自己或被说服着把“二宝”纳入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二宝的到来,代表着我们要放弃什么,又意味着我们能得到什么?作为资深的二宝妈妈,崔老师也许能给你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妈妈不在,姐姐在!”  文/崔华芳 编辑/俞燕  某个周末,我有事外出,照看姐妹俩的任务就落到了老公的身上。当我回家的时候,老公正忙着做饭,姐妹俩坐在一起,姐姐正在给妹妹讲故事,妹妹
期刊
女儿一出生就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备受疼爱,有求必应,吃的喝的都尽量给她最好的,家里的玩具也渐渐堆成了小山!也许是我们对她太“有求必应”了,时间一长,惯出了她任性、浪费的坏毛病。我尝试着对她说“不”,但我一说“不”,她就开始又哭又闹,最终都只能以我们的妥协作罢,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还助长了她的不良习惯。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朋友介绍我参加了一个家庭教育讲座。讲座上,专家说,和大人不一样
期刊
“简单教养手册”  教养总是在生活之中,但因为过于日常化的“外貌”,很容易就被我们忽视。作为一个有学前教育学背景的妈妈,管倚把教育学的理论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贯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很愿意和妈妈们一起分享生活中就能轻松实践的育儿法则……  在孩子面前要“真情流露”  文/管倚 编辑/俞燕  理论上,孩子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察言观色了。  著名的“视觉悬崖”实验中,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制作了
期刊
爸爸时间  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尤其在3岁以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爸爸更擅长带着孩子往外走,去探索广阔、多元的世界,认识新鲜事物、发明富有创造力的玩法,培养多种技能与能力。爸爸给予孩子的,是创造力、想象力与行动力。  小孩子旺盛的精力要有宣泄的去处,但这事儿妈妈很难陪伴得了,那就得老爸出马了,和孩子一起撒点儿野!  在暴风雨中:玩水升级版  有一年夏天,来了一场大台风,虽然并非正面袭击上海
期刊
加拿大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课本?是的。  不是排排坐、面对老师和大黑板?对。  没有作业?是的,几乎没有。  书包里只有午餐盒、点心和饮料?是的。  没有考试?对。  那,怎么学习啊?这也叫“上学”?!  儿子要在加拿大读一年级的时候,我打听到这些信息以后,脑子里立马打上了这样一个大问号!  一眨眼,一年过去了,我逐渐领悟到:学习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儿子在这一年学到的,正是我当年错失的。  没
期刊
秋冬交接之际,孩子比较容易受凉腹泻,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对腹泻的原因、症状、对症治疗若有所了解,就不至于成为手忙脚乱的“紧张父母”。  判断孩子腹泻缺一不可的2个要点:  ·大便形状和稠度:与平时不一样,严重的甚至是水样大便。  ·大便的次数:多于平时的次数。  找到孩子腹泻的可能原因:  ·突然腹泻,伴随呕吐,略有发烧(可能是肠胃道流行性感冒,需就医)。  ·突然腹泻,大便恶臭、带血,伴有腹痛(可
期刊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的基本理念就是从秋季开始锻炼机体,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严寒冬季。原因是,相比动物们到了冬季会通过毛发增生致密、皮下脂肪增厚、新陈代谢会降低甚至蛰伏冬眠等本能方式来适应寒冷,人类则通过其他方式(穿衣、住房、取暖等)来保持恒定的体温,所以那些本能的耐寒能力就慢慢地退化了。因此,冬季是一个多发疾病的季节,尤其是孩子,体温调节能力更弱,在忽冷忽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