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园;闽南民间;体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043-01
1.注重选择适宜的闽南民间体育游戏素材
在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已有的体育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此游戏本身的特点,如其在目标、情节、规则、趣味性、运动强度、动作技能要求等方面的特点,以决定内容是否适宜于幼儿体育游戏。
另外,在搜集闽南民间体育游戏时,也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教育性。有些闽南民间体育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当然在这些闽南民间童谣或儿歌中有的也存在不少迷信、过时、或不正确的知识,需要加以筛选和改编,赋予它积极向上的内容,使幼儿在发展体育技能中接受积极向上的新知识,新信息。
2.明确各年龄段幼儿身体锻炼目标
在选择或设计闽南民间体育游戏时要注重各年龄段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如,中班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 “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 我们就可以选择“跳房子”“斗鸡”等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跳的动作。
有时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还需要对游戏内容进行创编,这是因为有些好的游戏在目标、动作技能要求等方面与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不相符合,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游戏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使之重新改编成易于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如,为了让小班幼儿能够玩中班的游戏“跳房子”,教师可以针对小班幼儿的体育目标要求,将游戏中的动作技能改编成适合小班幼儿能力水平的动作,使之成为小班幼儿也能进行游戏的体育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各年龄段教学手段应用
小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性不高,规则意识薄弱,理解动作术语能力弱。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一种使幼儿“置身其中”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化教学如:“老鼠仔钻墙洞” 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角色“老鼠”和“墙洞”设置情境从而达到教学教育目标。而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以竞赛式的活动内容,使幼儿在团队的合作中,调动运动的热情,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意识,在游戏中可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竞赛活动。例如,“斗鸡”,既有单个斗又有群体斗,斗出线外的队为优胜队,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大班幼儿,在指导中侧重于综合练习法、比赛法、游戏法。综合练习法指导依次进行几项活动内容的方法,如,幼儿可依次玩“救瓶子”“揪尾巴”“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游戏以此练习,躲闪跑、分散跑等技能。
4.游戏材料的提供
《指南》指出“给幼兒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可见选择适宜的材料非常重要,而民间游戏中使用的游戏材料种类多可代替性强。有的时候我们为了有效利用材料保持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投放材料;美化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补充辅助材料,组合材料,增加民间体育游戏情节;调整游戏规则如:小班幼儿动手制作能力差,在游戏中,我们多提供一些成品玩具,一来便于幼儿游戏,二来吸引其注意力。如《吹肥皂泡》中,我们直接提供一些形状不一的泡泡器,让幼儿游戏。中班幼儿的游戏可提供废旧材料或一些自然物。比如,《滚铁圈》中的铁圈;《挑扁担》中的竹篓或扁担;这些自然物可以由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有的材料可以由幼儿自己制作。在大班,可给幼儿提供废旧物品、半成品,让幼儿自制游戏玩具,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总而言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闽南民间体育游戏,不仅能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认知,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能使幼儿认识和传承闽南民间文化,从中培养幼儿爱国爱家乡的美德。
参考文献
[1]麻莉.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J].甘肃教育,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