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小河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回忆是一种享受。不知怎么的,近来我总是在享受,这不,昨晚又在梦里回到童年,回到了家乡的那条小河里,家乡的那条小河当地人称“淖儿水壕”,从我家的房脚下至南向北流过,不论春夏秋冬从不干涸,即使到了春夏之交最干旱的时候,也仍然流水潺潺。村民们多数傍水而居,一年四季虽然不直接饮用这河里的水,但却是紧靠河岸挖了许多眼水井,井有两三米深,周围砌了石头,井水清清的、略带点苦涩味儿,尽管如此也养育着这一方土地上的人。
  我忘不了家乡的那条小河,因为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打从记事起,夏季里,母亲一手端着需要清洗的衣服,一手引着我,跌跌撞撞的就在这小河边开始“生活”了,伴随着母亲那“噌——噌——噌——”的洗衣声,我在这里寻找我的乐趣。在岸旁的浅水处垒一道弯曲的小坝,再将水舀进去,用一根小棍穿个窟窿,看着水涌出我高兴的不得了。有时水将小坝冲出一个豁口,但我不气馁,饶有兴致地再来重新建造,就这样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直到把自己弄成个“泥人”。可母亲没有责怪我,顺势按到水里洗个澡,那清凉的河水,缓缓的从头流到脚,痒痒的不时打一个“冷格森”,舒服极了。
  渐渐地我长大了,但这小河仍然是我的乐园。每到夏季,大人们总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在小河里耍水、捞鱼,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孩童变成了大人们捞鱼的好帮手。记得大人们提一只萝头,让我们使劲在水里跑跳,把水搅浑,越浑越好,这时鱼儿的脊背就露出水面,这时大人们用萝头顺势一舀,一条活蹦乱跳的“脊瓜子”、“红拐子”或小绵鱼就到手了,再后来,我知道了这就叫“浑水摸鱼”。其实这小河里的鱼很多,父亲不止一次给我说过: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想吃鱼了,就让你娘娘(奶奶)先烧火,自己就拿一个罩圈出去了,等你娘娘(奶奶)把水烧开了,我就提着鱼回来了,而且鱼的个头挺大的,种类也多。父亲还说:那个时候,小河对岸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林,我给人家放牛,常常因为牛钻进芦苇林找不出来而挨主人家的训骂,甚至是不给吃饭。那时候,芦苇林中的鸭蛋、鹅蛋----到处都是。现在想来,这家乡的小河不仅是我的乐园,而且是父辈们的“聚宝盆”,河中的鱼、林中的鸟、丛中的蛋不知帮多少村民度过饥荒,不知给多少人家的餐桌上添了美肴。
  小河边的老柳树上,我和伙伴们在那里练过跳水。那时的夏日,我和伙伴们几乎每天都在水里,“死门扇”、“狗泡泡”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玩腻了,就想玩个新鲜的,于是就抱着老柳树,强忍着树皮划破肚皮的疼痛,上到树的较高处往下跳,有头先入水的、有脚先入水的,这两个动作都没有什么危险,倘若整个身子横着落在水面上,那可真要命,我就经历过几次,疼的你生泪直流,现在我看电视中的跳水节目,既为他们有那么好的环境而眼馋,同时我还默默地为他们捏着一把汗,千万不要横着落水,我知道这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了,可我就是身不由己。
  冬日的小河,也是妙趣横生的。小河刚结冰,我们便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到对岸的学校去上学,贪玩儿的伙伴们是绝不放过这一天赐良机的,凭借着自己的功夫轻跑在并不结实的冰面上,随着“噼噼啪啪”的冰爆声,有的幸运过去了,站在了对岸得意地哈哈大笑;有的倒霉踩破了冰层落水了,垂头丧气的挣扎着爬到了岸上,同样迎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当然不能逃课,还的忍受着刺骨的冰冷去上课,在教室里,这样的同学往往可以享受到坐在火炉旁的政策,后来大家对成语“如履薄冰”理解的极为准确而深刻。当冰层结实了,伙伴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在上面玩耍了,滑冰车、打嚓嚓、抽毛孩儿、揭干锅等等。“滑冰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项目,因为你得自己动手做冰车。我的记忆里大人是没有给我做过,所以我的冰车就是自己动手做。先选择好木料,再设法捡几个铁钉钉好后,就是安装跑道——这是问题的关键,没有好的跑道,滑起來既费力,又跑不快,因此我常常为此而大伤脑筋;然后再做两支长短适中的冰箭。等这些完全齐备后,兴高采烈地拿到冰摊上,试车、比赛。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来没有取得过好成绩,最后自我安慰道:那冰车是我自己动手做的。“打嚓嚓”挺有乐趣,大家依次进行,在那长长的滑行跑道上,做着各种姿势,有侧身的、蹲着的、单腿的等等。有时是个人赛,有时是团体赛,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有时竟忘了完成课外作业,这时你就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惩罚。“揭干锅”是大人们的事,冬季里,他们也没事干,就在冰面上围上一圈土将中间的冰层打开,把下面的水舀干,便可得到许多鱼,后来我知道了什么叫“竭泽而渔”。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可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吧,家乡的小河就有了断流,直到今天完全干涸死了。岸边只剩下几株满身疤痕的老柳树无精打采地弯着腰低着头,在默默地追忆着过去。昔日的小河也只剩下走了样的河床,像哭干泪的老人对曾经熟悉他的人述说这些年的岁月沧桑。
  每当我故地重游,回家探亲访友,看到那干涸的河床被各家各户耕种着,心里就不是个滋味。我也常常讲给和我同行的女儿,我说:这里曾经是我童年时的乐园,是我成长的摇篮。这里有水、有鱼、有花草,是一年四季的运动场。可女儿怎么也不能相信,也难怪孩子了,这里已面目全非,根本就没有一点能让人展开想象的蛛丝马迹。
  “淖儿水壕”就这样死去了。我心中的小河就这样远逝了吗?难道我只有到记忆里去翻捡你的美好吗?流水奔腾,逝者如斯,未来只能去习惯,过去只能是偶尔的缅怀。
其他文献
大学以培养人为天职,关心人的完善、人的自由和人的发展。大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要使其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崇高的人文精神。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讨论21世纪的报告中提出,教育有四个重要领域:第一是学会认知;第二是学会做事;第三是学会共同生活;第四是学会做人。在这四个领域中,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学会做人。就功用来说,科学教育倾向于
期刊
重庆,简称:渝,也有被人们美誉为雾都、山城。重庆是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最年轻的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经济带。美丽重庆,山水之城,两江(长江、嘉陵江)环绕,依山傍水,碧水蓝天,独具风格。重庆市“两点(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定位和“两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战略目标的实现已全方位展开。  
期刊
又是一年开学季。  天阴沉沉的,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该不是上天也无法忘记这个日子吧?我,你的学生,别人口中的所谓的你的得意门生,爱徒,就更不会忘记了,25年前的今天,你走了。  未动笔,泪已成行,思绪久久难以平复,你的音容笑貌在晶莹的泪光中闪烁,清瘦的面庞,镜片后一双眯着的带笑的眼睛,薄薄的微微上扬的含笑的嘴唇,似乎要对我说点什么,李老师,我们的渊源该从何说起呢!  记得升初中的第一天,你就把我叫
期刊
在苍茫的历史拐点,何去何从,谁能辨得分明?  ——题记  在一个窑洞的木头门额上,刻着“贡元”两个大字。圍绕“贡元”,右、左、上分别刻着“福、禄、寿”三个小字。这是柳青当年上私塾的通道,经过这个通道,可以上到一个有五孔窑洞的院子,那里就是柳青当年上私塾的地方。柳青八岁起在这里读书三年。柳青上私塾这一年,大哥刘绍华考入北京大学。柳青诞生在这个并不显得特别的寺沟村后的一百年,六月的一天,正午的阳光照着
期刊
吴堡县是个很小很奇特的地方。说小,它只有五镇一街道办,8.4万人口。说奇特,是从那里出发的人和发生的事物都不得了。  你看看吴堡,它是大作家柳青的出生地,是领袖毛主席离开陕北去解放全中国的黄河东渡口岸,是西安文化艺术餐饮荞麦园掌门女薛莹巧的故乡,是舌尖上的中国堪称神奇的空心挂面制作基地。它不仅有建于五代时期,坚固时尚如铜墙铁壁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头城,听说那里面有1924年建成的女校;还
期刊
最后一次见清水河时它已经快要干涸了。单凭想象勾勒出的回忆,如近郊被风吹拂的狗尾草一样在风中摇摆,在我记忆里飘荡。  河水是一方水土生生不息的摇篮。夏日里,亦或是深秋,河水像带着使命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不一而鸣,数不尽的生计便在周围生根发芽,传承不缀,直至消融、灭亡。生在水边的人们,在心头留有河水的裨益,或直接将这水中情愫刻画进骨子与意识里,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不管在哪一方水土生活的人们,对生人养人的
期刊
一转眼,一千多年了。石城依然屹立在那里,深情地与那条河紧紧怀抱。  城,是石头城。一座大山,由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硬生生地生长起来。石头山上,有座城堡,叫吴堡石城。石城建于五代时期之北汉,直到民国时期,均设县城于此。石城孤立山巅之上,山下是陡然石崖,襟山带水。盛夏的午后,石城院落的枣树成荫,青果串串;满地的野花朵朵,芬芳簇拥,我们一行人沿路而入,街长巷道,城垣窑居,庙祠建筑,均由一块块石头错
期刊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河流,这河流或许因为水流湍急,使人们无法到达对岸。此刻,当我站在黄河西岸的吴堡县川口村红军东渡渡口,眺望那黄河之水从眼前缓缓流过时,我怎么也无法想象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中央前委机关是如何渡过黄河的。时间老人假如存在,我会问他:当年的红军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诗人说:红军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牧羊人说:红军从黑暗中来,到光明的地方去。  佛祖说:红军从该来的地方
期刊
她从绣绷架边起身,一个转身,就是一幅油画的呈现:一袭棕灰色的长裙裾,灰白的宽松外套,浅灰色的加长围巾,长发飘逸,面色红润,亭亭玉立,英姿不凡。  她从绣绷架边起身,一个转身,便到了儿时玩耍的屋前场上、田边湖畔,寻狗尾巴草,看藤蔓缠绕的不屈与蓬勃。毛豆黄了,一大堆,饱满的荚、枯黄的茎、残卷的叶,相挤、相拥、相连,依偎在一起。英姿停下脚步,将它们摄入镜头,发到朋友圈,“满场尽是黄豆豆”,诗一般的标题。
期刊
“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就的绥德州。”吴堡被鼎立第一,极言其坚固也。  吴堡,是石头铸就的。黄河流至晋陕峡谷中段,突兀崛起一座古城,古城就坐落在河床石头底座上,座上再垒砌石头城墙,墙里是石板街道,街道上有石狮、石鼓、石牌、石匾,街两侧是石头窑洞……石头上加石头,从底到顶,从外到内,完全一个石头世界,铜打铁铸一般,就叫“铜吴堡”。还有说,石头城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以通行道路下至河岸,北门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