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时期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_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家政服务业冲击很大,行业危中寻机,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进程加快,提质扩容成为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行业发展关键在人才,教育是基础。疫情后时期,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行业多领域融合、新就业形态、服务新要求等方面的挑战,在分析人才培养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从政行企校协同育人、专业群建设、岗位胜任力、课程体系、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家政服务专业; 人才培养;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3-0025-04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流行,对需要人员接触、人员的大规模流动来创造效益的家政服务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企业业务量急剧减少,开工难;服务人员外地人员多,返工难;企业规模小,资金流短缺;服务订单退单,纠纷增加等问题突出,给近年来持续以20%以上增速的家政服务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疫情之下,家政服务业危中寻机,求生存,谋发展,主动创新运营方式,拓展服务业务范围,也实现了线下到线上的倒逼,办公远程化、店面虚拟化、培训在线化、订单网络化,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就行业发展目标而言,疫情只是放大了家政服务业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并加速其到来,短期内企业需要“求存”,但从长期来看,“思变”是“求存”的根本[1]。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业惠民生、促就业和拉内需的作用。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要求“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同年,有72所高职院校新设家政相关专业,本科和中职家政相关专业招生较上一年大幅提升,多层次家政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在后疫情时期,家政服务业逐步复苏,行业在危机中找到的创新道路也必将直接加快提质扩容的速度,各院校开展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也要积极适应行业变化,尽快让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及时对接。
  一、疫情下家政服务业发展产生深刻变革对家政服务相关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家政服务业多领域融合发展为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建设赋予新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家政服务企业直接入户服务量锐减和送餐、消杀、医院陪护、物业管理等服务量顿增并存,居家养老、物业管理、消毒杀菌、快递跑腿等需求量很大,加之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新技术快速介入行业运营,家政服务业和养老、物业、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启动了“加速键”,改变了传统家政服务业的低端化形象,以专业设备、专用工具、智能产品研发制造为支撑的家政服务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发展[2]。家政服务业多领域融合发展对于社会传统认知下的家政专业会带来质的改变,当前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存在“社会有需求、政府有要求、学校有能力、考生不认可”的尴尬境地,招生难让院校办学举步维艰,其核心问题就在于社会对家政的认知还停留在“保姆”、“佣人”的阶段,职业社会地位低,岗位技能含量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3]。家政服务业多领域融合发展将极大提升职业形象和职业内涵,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办学应及时调整办学定位,主动适应行业变化,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二)家政服务领域新就业形态为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课程重构提供新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家庭的家政服务消费产生影响,但总体不会改变消费的基本面,也不会彻底改变供需的基本结构,但是会造成供需方式的变革。在疫情影响下,不少家政服务企业将线下的家政培训业务转移到线上,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家政网络培训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客户的业务咨询服务、订单洽谈、人员面试等也都转移到线上。可以预见,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PP、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家政平台经济、家政微经济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将催生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催热“新就业形态”。顺势而为,“新就业形态”不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有助于减缓经济与就业的波动,能对行业提质扩容起到积极作用。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疫情防控空间限制孕育出的新式“宅经济”,率先在家政服务领域得以释放。家政进入社区,迅速促进家庭生活消费,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内需、保民生、稳经济、促就业的重要途径,和养老、物业、早教、健康、互联网等产业融合,也进一步拓展家政服务的外延,打造新就业形态,就业岗位被赋予新要求。面对就业情况变化,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要主动对接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家政服务新要求为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新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民众开始高度关注个人卫生,出门戴口罩,进小区测体温,家政服务业复工后,各地先后颁布家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规范服务人员和客户健康信息查验要求,服务人员必须持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暂住证)、健康证明(健康码)、隔离证明(对于外地返岗的服务人员)以及务工证明,做到上岗人员100%戴口罩、100%测量体温、100%健康等级、服务场所100%消毒。国家商务部在“家政信用查”APP上同步开发家政服务员健康管理的模块,实名认证的家政服务员可自主授權查询是否属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尚在观察期内的密切接触者,并在自愿前提下向消费者出示查询结果。疫情防控期间提高家政服务规范性要求,加快推动落实行业健康体检制度,可以使雇主更放心消费,行业快速复工,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这也是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目标,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高技能,还要有高素质。诚信意识、规范意识和健康意识等理应成为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
  二、当前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规模与行业发展速度存在供需失衡   2019年家政市场规模达到8782亿元,从业者3800万人,预计2035年家政服务需求量8595万人[4]。2019年,全国共有43所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招生计划1325人,实际录取了573人,实际报到人数只有447人。从教育供给端来看,院校提供的家政服务人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职业认可度低、招生困难,院校開设该专业存在顾虑,即使开设也不轻易增加招生指标,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办学经费、专业稳定性、生源质量甚至办学排名等,导致了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规模长期处于招生指标少、招生报到率低的状态。
  (二)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岗位需求存在使用错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二孩政策实施,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强烈,家政服务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一线服务人员,而企业多是中介性质,用工劳动合同未普及,服务人员基本以学历低、年龄大的女性为主,人员流动大、服务层次低、技术含量低,职业地位不高,职业认可度低,让院校的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定位往往被迫定位在管理层,从而弱化了服务技能的培养。家政服务企业属于微利型企业,尤其是大量中介性质家政服务企业运营成本低、运营场地要求低、管理人员岗位少,导致了学生不能上也上不了服务一线,挤压了现有管理人员的岗位,也导致了学生就业难、留在企业也没有发展空间。
  (三)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能力素质存在匹配失位
  家政服务领域外延大,涉及的服务项目多,和其他行业存在较多的服务交集,业务过于分散,院校举办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时候,一般只能依靠已有的优势专业,和行业岗位能力素质对接难,只能涉及家政服务领域的一部分。同时,专业教学师资知识结构和行业岗位发展脱节,课程设计和岗位能力脱节,教学内容和岗位职责脱节,实训条件和真实服务环境脱节,缺少优秀行业师资、没有行业认可的教材,行业中的思政元素无法有效融入课堂,难以保证育人质量,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还有待提高。
  三、疫情后时期家政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对接行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以政行企校协同带动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
  疫情后时期,家政服务业面临着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小、散、弱”的家政服务企业面临淘汰、转型和解散的风险,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行业转型发展人才是关键,行业提质扩容需要教育先行。目前,家政服务业要逐步改变以下岗职工、农民工为服务主体的人员结构,改善学历、年龄结构,教育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限于行业的发展现状,教育仍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导。因此,政府要支持家政服务领跑者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将家政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院校要以行业学院、产教联盟等形式搭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平台,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送教上门,采取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致力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家政服务专业人才,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
  (二)以家政专业群建设对接家政服务产业链的延伸变化
  疫情后时期,家政服务业与养老、育幼、物业相关行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电商、“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不断出现,家政服务产业链持续延伸、家政服务内涵逐步深化,就业岗位不断拓展,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拓宽了就业渠道。因此,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办学要通过产教融合,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以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主动适应行业延伸变化,以行业岗位链调整专业,优化专业方向,形成以养老、物业、托幼、电商、信息技术等专业支撑家政服务专业的发展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从教育供给侧推进家政服务业人力资源结构性改革,对于提高专业群支撑行业发展贡献度,在新形势下引领家政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德技兼备”再建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
  家政服务业的岗位胜任力,就是能让家政服务企业员工胜任本岗位工作,具备在该岗位工作能获得优异工作绩效的素质、技术和能力等基本因素,是能明显区分绩效优秀与一般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5]。疫情后时期,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家政服务业的内在需求,服务个性化、专业化、规范性等已经成为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有助于提升职业形象。因此,家政服务相关岗位胜任力要从雇主体验出发,从“只会做”到“做得好”、“做得满意”转变,要按照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方面完善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具备家政服务基本技术基础上,实现养老照护、幼儿照护、互联网技术等综合能力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拓展管理能力,对于职业素养也要有更高的培养目标,要让学生具备有技能、会服务、能沟通、懂协调、擅管理的职业能力。
  (四)以“家政+”重构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
  疫情后时期,家政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加快,互联网技术、养老服务、幼儿托育、物业管理、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技术要求成为行业提质扩容的有力推手。因此,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产业链的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按照“家政+”的课程建设思路,以家政基本服务技术为基础,按照“家政+互联网”、“家政+养老服务”、“家政+健康服务”、“家政+早教托育”、“家政+社区物业”、“家政+培训技术”设置相关专业方向,并构建相应课程体系,增设电子商务、生活照护技术、物业管理、幼儿照护、母婴护理和家政培训等课程,延伸和拓展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五)以“三教”改革创新提高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
  经过疫情的冲击,家政服务业将更重视人员的职业能力,家政服务企业压缩开支、减少成本,致使相当部分从业人员因就业能力弱而被淘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理应成为院校提高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因此,院校要主动对接行业企业,联合家政服务领跑者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行业领军引领、专兼结合、互聘互用的教师创新团队,联合开发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共建教学资源,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教学方法,以信息化推动课堂革命,引进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标准,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服务资源互通,教学过程和服务过程对接,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融合,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岗位创新和自主创业能力[6],开展母婴护理、幼儿照护、家务管理等“1+X”证书制度试点,按照岗位开发课程教学包,适应学生多方向成才需求,支持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立学分转换和认定机制,让学生长技能、好就业。   (六)以职业发展提高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
  院校要主动帮助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做好职业规划,做好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宣传,要推动政府、行业协会建立家政从业人员就业保障机制和褒扬机制,推动企业员工制管理,搭建家政服务企业和勞动力供需对接平台。政府对招用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在社保、职业保险等方面予以补贴,对大学生在家政领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优秀家政从业人员在子女读书、廉价租房、购房落户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支持为家政从业人员购买商业保险,打通职业晋升渠道,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按规定授予“首席工人”等荣誉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加强对家政从业人员先进事迹与奉献精神的社会宣传,让家政从业人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
  参考文献:
  [1] 朱晓卓.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宁波家庭服务业有效复工的建议[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0(3):33-35.
  [2] 朱晓卓. 新冠肺炎疫情对家政服务行业的影响及相关建议[J]. 家庭服务,2020(3):42-47.
  [3] 朱晓卓,王变云,陈延,等. 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3):69-72.
  [4] 姚建,袁梦佳.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家政服务在“六保”中可发挥重要作用[N]. 中国妇女报, 2020-05-20(2).
  [5] 朱晓卓.卫生类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148-150.
  [6] 朱晓卓. 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院园融合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48-50.
  Though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Related to Domestic Service in the Post Epidemic Period
  ZHU Xiaozhuo
  (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domestic service industry. In face of the danger, the domestic service industry is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other industries. Upgrading the quality and expanding the capacity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key to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lies in talents, and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In the post epidemic period,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related to domestic service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new employment forms, new service requirement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post competency, curriculum system, employability and career development.
  Key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home service major; personnel training; thoughts
  (责任编辑:程勇)
其他文献
在全面调查浙江省近三年专升本招生、录取情况的基础上,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类专业学生专升本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外语类专业学生的专升本存在志愿填报盲目、辅导师资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经济压力增加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联合本科院校,召开专升本咨询会;结合学生情况,陪伴式指导学生复习;聘用优秀毕业生,采用“学长导师”制;建立优良学风,制定专升本奖励制度;利用校外培训资源,弥补校内师资不足,以提高外语类专业学生专升本的竞争力。
摘 要: 在新时代,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真正的落实需要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切实跟进。然而,在实践上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存在劳动教育内涵没能得到准确理解,课程散乱体系化不足,实施缺乏理论的探索和指引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规划,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统整,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保障等方面进行实践落实。  关键词: 中小学; 职业启蒙; 劳动教育课程; 开发  中图分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面临着一些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授课教师要用包容与关爱的情怀、耐心细致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有效解决教学困境。
某天晚上我在网上瞎逛时发现了一组照片,上面是一架被遗弃的俄罗斯直升机,停靠在看起来像是市中心的停车场里。这些高精尖武器是如此地被随处“放养”,这是多么令人惊诧的一件事!冷战时期的武器成为一堆遍布底层铝皮和斑驳油漆的残骸被遗弃。
在东西方关系日益紧张的二战后几年,苏联海军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潜艇建造计划,史称“613计划”(北约代号为“威士忌”级)。作为S级的继任者,该计划的最初构想成型于上世纪40年代。“威士忌”的设计工作始于1946年,与许多早期的冷战潜艇一样,它的设计受到二战后从德国捕获的XXI型U艇的极大影响。在其生产寿命内(1949-1958年),俄罗斯生产的“威士忌”级潜艇数量多达215艘,另有21艘为中国制造。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但还不到苏联当局最初预计的340艘。
思政课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与传统理论灌输法相比,在思政课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更有助于实现思政课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和综合素养教育的目标。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模型市场似乎永不停歇地不断推出各种全新的套件。厂商新作的数量令人目不暇接,许多模友甚至无法分清最新的套件到底是哪一款。新出套件的技术和细节水准也在不断改进,这往往使一些已成明日黄花的老套件变得一文不值,这些老货较好的结局则是成为“收藏品”而被束之高阁。我也无法免俗,家中藏有一些陈年老货,而我从未放弃将它们打造出成品的念头。
近年来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境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较快发展,合作办学机构在境外的建立和办学的开展为推动中外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贡献。基于对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质性研究,对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推进境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丰富境外办学发展模式,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共建国际化师资团队,共同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获得体验,推动职教国际合作的持续发展。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10省市部分公立特殊学校和私立教育机构的自闭症儿童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时所采用的策略有以下倾向:教育以隔离干预为主,融合教育是目标而不是手段;认同对儿童进行科学评估,但实际操作较初级、简单;为儿童制定IEP,但操作中不乏随意性;赞同儿童能力均衡发展,不乏知识化、功利化倾向;干预方法多元,但模仿国外较多、凭个人经验选择较多;教师与家长、同事原始自发性联合干预较多,专业团队合作尚未建立。建议:推进融合教育政策的完善和细化;加强师资培训,并建立专业化的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移动APP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文章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进行职业综合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成绩,提升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效率,从而全面促进学生英语职场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