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B面:中国第27次南极中山站站长日记

来源 :旅游世界·旅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去南极是在1994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去过7次南极、3次北极。2010年11月5日,我随第27次南极中山站考察越冬队离开上海,前往南极,在经历了17个月后,于2012年4月8日和第28次度夏考察队一起随雪龙船返回祖国。期间,我在南极中山站连续完整地度过了2个极昼期和1个52天的极夜期生活。
  在南极中山站,一般常驻队员约有17名,一年更换一次。由于没有交通工具,交班后也不能马上回国,要等到度夏考察结束后和下次度夏考察的队员一起乘考察船回国。这里有发电人员、机械师、厨师、医生、管道工等后勤岗位人员,还有各个专业的科研人员。大家除了保障中山站的正常运行外,每天还要进行科研项目的常规观测,接收数据。每天的工作是一样的,不管极夜还是极昼,不管狂风暴雪还是晴空万里,365天不能中断。
  在南极大陆,
  和多国科考人员一起度过中国春节
  2011年2月2日星期三 极昼 晴 气温 -2—2度 风速 2—3级
  大年三十,站上一早就开始忙碌晚上的年夜饭了,厨师们更是忙碌,晚宴上14桌的8个冷菜、10个热菜,让他们忙得没喘气的机会。站上还安排了10名队员帮厨,昆仑站队负责包饺子,越冬队负责摆桌椅、装饰篮球馆,晚宴14桌全部安排在篮球馆中。
  下午4点半,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队员、俄罗斯进步站队员、印度站队员开始陆陆续续地来到中山站,戴维斯站来了二架直升机,印度站来了一架直升机,进步站因为很近就开车过来的。4个国家的100多名考察队员欢聚一堂,大家一起来欢度中国的春节。
  南极的暴风雪,
  如刀割一般,80米路,走了15分钟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阴有雪 气温 -10— -4度 风速 10—11级
  早上被外面的风声吵醒,一阵阵风吹得房间的墙板都在发出“噼啪噼啪”的响声,整个宿舍楼都在颤动,还好以前宿舍楼经历过大风大雪,否则真担心整个宿舍楼会被大风吹走。
  从窗口望出去,一片白茫茫的,大风夹带着雪花在横冲直撞地到处飞舞,从气象预报员那里得知,风力10级,怪不得风刮得这么厉害。从宿舍楼到新综合楼,有80米左右的距离,往综合楼走正好是迎着风雪。大风雪猛烈的刮在脸上,一阵疼痛,刀割一般,眼睛都无法睁开,只能转过身,背对着风雪退着往新综合楼走去。一边顶着风雪退,一边还要随时调整方向,还好地上没有积雪退起来方便些,可短短的80米路,我还是花了15分钟才走到。
  下午中山站的风雪依然那么强烈,我冒着风雪去站区各个建筑巡视检查了一遍,怕有些没人呆的建筑物中门窗没关好或被大风吹开,检查下来一切正常。晚饭时大部分队员都过来吃晚饭了,只有发电班的3名队员没过来。
  极夜里,
  我拍到了最大的红月亮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极夜第22天 晴 气温 -24—16度 风速 4—5级
  昨天在网上看到消息,1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将在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2时23分时呈现,我们南极中山站时间就是15日晚上的11点23分开始。昨晚11点我们中山站几个摄影爱好者聚集在高空物理观测栋,等待着月全食的出现。
  15日晚,南极中山站晴朗,因为是农历十四,又大又圆的月亮高高挂在中山站的上空。晚上11点队员们在物理观测栋露天顶层架好了三脚架,准备了天文望远镜、长焦距等拍摄设备,准备拍摄月全食全过程。11点半左右,月亮开始被地球的阴影遮挡,从一小部分慢慢变大,到凌晨1点多一点,整个月亮被地球阴影全部遮盖,除了星星天空一片漆黑,从照相机中我拍摄到了传说中的红月亮。
  从月食开始到月全食我都是使用望远镜拍摄的,虽然对焦不是太好,但拍摄出来的月亮非常大,圆圆的红月亮还是比较清晰的。因为中山站就一个拍摄的望远镜,下半段时间我就把望远镜给了其他队员来拍摄。在外面冻了2个多小时,感觉全身快冻僵了。
  52天的极夜熬过,看到了新的阳光
  2011年7月16日星期六 极夜第52天 晴 气温 -18—-10度 风力 5—6级
  中山站变晴了,中午前后地平线处的太阳光已经非常强烈了,虽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但能明显感觉到太阳就在地平线下一点,即将露出地平线。今日中午12点中山站太阳的天顶角是90.65度,也就是太阳就在地平线下0.65度,明天中午12点太阳就能露出地平线0.1度,也就是那么一小点太阳和一刹那的时间,希望明天中午12点我们能欣赏到那一点太阳的美景。
  52天极夜期间,中山站的17名考察队员战胜了极夜期间的狂风暴雪和极夜带给我们的心理上的挑战,克服了极夜期间因见不到阳光而导致的睡眠时间和稳定性的紊乱。
  小海豹出生了,第一次看到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多云转晴 气温 -22—-14度 风力 3—4级
  下午2点,我在办公室听到对讲机中传来队员兴奋的呼叫声:“小海豹出生了”,我急忙问在哪里看到的,队员说在我们中山站的熊猫码头附近。听到有小海豹出生大家都兴奋不已,争先恐后的去海冰上欣赏可爱的南极小海豹。
  这个小海豹是灰黄色的,因为是刚出生的缘故,肚脐上的脐带还留有一大截,也不知道母海豹是如何咬断小海豹脐带的。小海豹瘦小的身材有六七十公分长,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的望着这个对它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世界,也好奇的看着给它拍照的我们,不时还要向我们身边爬过来,但都被警惕的母海豹拖回身边,母海豹绝不允许小海豹离开它的身边,离开它的保护范围。
  “雪鹰”号K-32直升机运输途中遇到暴风雪损毁
  2011年12月9日星期五 多云 气温 -7—1度 风力 2—3级
  从8日上午到晚上“雪鹰”号K-32直升机一直在吊运建筑材料上站,晚上9点多直升机从雪龙船吊运一吊建材到站后返回雪龙船途中失去联系,考察队马上组织中山站和雪龙船派出雪地摩托去海冰上寻找。我骑着雪地摩托带着2名机组地勤人员迅速从中山站出发前往雪龙船,把机组人员送回雪龙船准备启动另一架海豚直升机出去寻找的同时,沿途寻找K-32直升机的下落。
  当我们刚赶到雪龙船旁,在对讲机中就听到刚才两辆雪地摩托队员传来的消息,K-32直升机和2名驾驶员在海冰上已经找到,驾驶员情况良好,直升机侧翻在海冰上机身完好、桨叶损毁。考察队领导就让雪地摩托先把2名驾驶员带回雪龙船休息。
  第28次南极内陆考察队顺利抵达昆仑站
  2012年1月5日星期四 极昼 小到中雪 气温 -1—2度 风力 4—5级
  2012年1月4日,中山站时间19点30分(北京时间22点30分)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昆仑站队的26名队员驾驶着5辆雪地车拖带的雪橇,成功抵达位于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我国南极昆仑站。经过20天的艰苦跋涉,队员们顺利到达距离中山站1300公里海拔4093米的“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南极冰穹A上的我国在南极的第三个考察站——南极昆仑站。不久后,我们的第27次越冬队员将同第28次中山站度夏考察队员一起返程回国。
其他文献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惠安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更有“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银腰链”,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惠安女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其实。惠安女的服装更体现了惠安女勤劳的另一面,因为惠安女的服饰是以劳作为背景来设计创造的。  所谓封
期刊
首都瓦莱塔,落魄的贵族  瓦莱塔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安静恬适,听不到大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大工业的尘埃。在这个城池里的街头巷尾,你随时可以看到雄伟的巴洛克式建筑和泛光灯照耀的军事堡垒。古老狭窄街道两旁的各色小店妆点着它的容貌,这儿有你可享受并亲身体验的歌剧、音乐、艺术和传统节日。漫步在瓦莱塔,你会发现每个角落都有着神秘的历史遗迹,那一砖一瓦放佛都倾诉着岁月的流逝。你需要的
期刊
家墙上有一幅油画,红白蓝三色油彩流动出一个奇异世界。寺庙的红墙、如洗的碧空,河流蜿蜒而过,那些宽袍大袖、溯流而歌的藏族同胞们……  这幅画的名字叫《风马旗》,是青岛知名艺术家贾真耀大哥送我的。“正是这些西藏高原上特有的风马旗,让我对艺术有了另一种认识。”他这样说时很安静,静得让我意外。我在想,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这位江湖味十足的艺术家顷刻间浮花浪蕊都尽?  艺术家眼里的风马旗  那一年,贾大哥从
期刊
T:极地之旅往往意味着探险,它和普通的户外探险旅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J:如果说跟户外探险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去南极旅行,是属于严格控制的有限度旅行。  T:怎么理解“ 严格控制的有限度”旅行?  J:在南极,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首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登上南极大陆,登上南极大陆后,还需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我说的严格培训就是:在登上南极大陆前,邮轮上的科考专家会对登陆南极
期刊
蜜蜂的寿命,冬天是3个月,夏天只1个半月。实在不长。  据说,蜜蜂从出生后的第21天起就开始劳动。无论早晚更替与春去秋来,一直致力于采蜜事业,直到死亡。如此,多情的人们将蜜蜂定义为世界上最辛苦的动物,象征勤劳的耕耘使者。21天,仿佛人生的21岁。21岁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年龄。而21岁的人们在做什么?是为了生活而踌躇?还是继续窝在父母的庇佑下啃老?  在我们曾经不以为然的书本知识中,得知蜜蜂的种族不仅
期刊
南极大陆内部气候严寒干燥,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不长高等植物,低等植物也很少。不能为动物提供饲料,所以只有极少数以真菌为食的微小动物,而没有高等动物,但是在南极大陆的周围,南大洋之下,却是一片彩色世界。这里有大量的企鹅、海豹、鲸、磷虾、鱼和飞鸟。还有淡红色、桔红色的海葵,绿色、米色的海绵和苔类,以及无数的无脊椎动物,美不胜举。  企鹅,只属于南极  企鹅——被喻为南极的象征。企鹅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
期刊
在帕罗,和穿裙子男人一起去洗热石浴  帕罗机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险恶的山势和紊乱的气流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难起降的机场之一,据说全球只有8位飞行员拥有帕罗机场的准航证。从加德满都到帕罗的飞机必须是在一早起飞,帕罗机场没有盲降系统,所有航班起降必须在白天完成。在这个山谷机场降落,全靠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为飞机能否安全着陆而紧张。快降落时我举目四望,圆睁了双眼却没看到任何一条跑道。正
期刊
“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一播出,立即在文旅业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既坚定有力又暖如春风,充满催人奋进的“硬核力量”,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
期刊
今天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表示,近年来开展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我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包括开发旅游厕所电子地图、开展“乡村文旅中心”试点等,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1 今年共建设旅游厕所2.23万座  党中央、国务院对文旅公共服务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对此也开展了多项工作
期刊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在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展全域旅游是战略选择。一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有力推进相关工作,尤其是完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因地制宜谋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取得积极成效。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探索旅游业治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