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地中海心脏的神奇国度

来源 :旅游世界·旅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7-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都瓦莱塔,落魄的贵族
  瓦莱塔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安静恬适,听不到大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大工业的尘埃。在这个城池里的街头巷尾,你随时可以看到雄伟的巴洛克式建筑和泛光灯照耀的军事堡垒。古老狭窄街道两旁的各色小店妆点着它的容貌,这儿有你可享受并亲身体验的歌剧、音乐、艺术和传统节日。漫步在瓦莱塔,你会发现每个角落都有着神秘的历史遗迹,那一砖一瓦放佛都倾诉着岁月的流逝。你需要的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静静地领会,在花园里,在广场上,在街巷中,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与回味无穷的寓意。
  绚丽的渔人码头
  位于马耳他东南沿海的马尔萨什洛克湾,是全国第二大的天然良港。由于地处地中海的心脏并有免税的自由港设施,如今已经发展为国际航线的重要港口。有400多个渔民的马尔萨什洛克村也是马耳他最大的渔村,渔民们祖祖辈辈都沿袭着传统的打渔方式。每个到马耳他的游客,都把小渔村作为必到景点之一,因为这儿的海湾停泊着许多集各种颜色于一身,五彩斑斓的马耳他传统小渔船。尤其每周日还有热闹的集市依海而设,当地人摆出旅游纪念品、生活日用品、水果蔬菜、服装等出售,渔民新鲜捕捞上的海产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马耳他传统的小渔船被当地人称为“鲁祖”,它们外观看起来没有大差别,每一条都有着明快艳丽的色彩。除了色彩艳丽,更吸引人的是船头上绘有两只眼睛。关于眼睛的来历,有个当地渔民是这样描述的:眼睛图饰的来源,在当地也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这源自公元前12世纪的海上霸主腓尼基商人。腓尼基人擅长贸易并积极开拓殖民地,而纵横四海的腓尼商船的船首通常就绘有一对眼睛。他们用这对象征着阴府之神奥西里斯的眼睛恫吓海上的邪物,从而保护船主和船上的货物;也有人说,这双眼睛来自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有人说这是古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因为在古罗马军舰的舰首通常也会装扮有眼睛。不论哪一种说法,都是为祈求平安和保佑的“神明之目”。
  马耳他人至今保留着打渔的传统,为了保证渔民们平静的生活不会因为加入欧盟而受到打击,马耳他政府规定该国周围40公里的海域只能由马耳他人进行捕鱼作业,以保护本国的捕鱼业。
  公交车,流动着的风景
  马耳他最受欢迎的流动景点,非公交车莫属。这些老式的公交车,对像我一样的80后来说,是没有怀旧味道的,而是一种新鲜,因为我小时候城市里好像已经没有这种类型的车了。
  一路吹着小风,悠哉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好似坐在了电影场景中,穿过了岁月,驶向前方那未知的旅程。马耳他国内交通以公交车为主,几乎所有巴士的终点站都在首都的瓦莱塔。此终点站其实也是中转站,乘客在这里下车后,可继续转乘其他线路前往目的地。这里可谓是活着的“巴士博物馆”,别看都穿着黄衣服,长的可大不相同呢!来说说马耳他公交的几大特色:据说在马耳他,司机职业为世袭制,父亲退休后只能传给儿子。行车时车门是开着的,只有一个门上下乘客,司机又是售票员。一般车站只有BUS STOP的牌子,既无站名也无车号。下车要拉绳,马耳他一直沿用了这个古老的方法,当乘客要下车时,拽动头顶上的绳子,这跟绳直接连接到司机头顶上方的铃铛。绳子一拉,铃铛一响,司机就明白啦。
  来自地中海心脏的美食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心,距离西西里岛约60英里,离意大利如此之近,使其饮食结构也颇为相似。岛内的烹饪方式也深受在这里定居了几世纪的阿拉伯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的影响,因此,马耳他聚集了地中海各式的烹饪元素,形成了可口的融合美食。
  马耳他最有名的头盘是蘸油面包,将整个大脆皮面包切成厚片,浸上橄榄油,再放上西红柿、刺山柑、橄榄、蒜蓉,撒一点黑胡椒和盐,就可以食用了。焖兔肉是马耳他最有名的正餐,配菜可以选意大利面或炸薯条。马耳他的大包子,也是地道的一种点心,常见的口味有菠菜、吞拿鱼、也有鸡肉、奶酪等。在夏季,当地人还喜欢喝一种用鱼肉和蒜茸、西红柿、鲜马郁兰、大米做成的阿辽塔鱼汤。
  马耳他,像万花筒一样为我们展示着过去和现在:迷人的欧洲文化与地中海式的浪漫村落。它,等待着你的到来,亲自体会这个神奇的国度。 编辑 刘淑霞
其他文献
吉普赛人的名言: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对青瓷有了独特的爱好。探访瓷器村便成了我的一个私密的向往。  选择立夏的第二日去景德镇三宝瓷器村也是无意中的有意吧。天气很好,一路上在听佛教音乐,不是佛教徒,但听佛教音乐让人平静,车外是蓝天,绿草盈盈。到达景德镇,三宝瓷器村在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沿着一条弯弯的村路,总算找到我此行的目的地
期刊
进了房间,一开灯我就怒了:哇哦!圆床!我这辈子第一次睡圆床,居然是一个人!我把圆床的照片发到微博上和QQ群里,损友阿甘说赶快在地上找名片。可是,地上比我兜里都干净……  以前每次回上海,都是住如家、七天一类的快捷酒店,便宜又干净、离公司还近。这次过去开年会,公司为了更省钱,同时也给我一次奢侈的机会,而且还是有“情趣”地奢侈了一把……  进入酒店,站在我前面的那个瘦得像吸毒鬼一样的中年男人,显然对这
期刊
说休闲,何为休闲?  今年热映的电影《春娇与志明》里,几个香港人在酒吧聊天,谈及所追求的生活,有个港商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在一栋大房子里,跟我的妻子、孩子一起静静地坐着,听壁炉里传来木柴啪啪、啪啪的燃烧声。”  ——这就是休闲。  字解“休闲”  暂且抛下休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不谈,仅从字面上来解析这两个字,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就是快乐地玩,就是放松。因此,休闲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无论富有和贫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本能。本期选取七个不同类型的家庭,聊聊他们的休闲故事,谈谈他们的休闲计划,听听他们的休闲观念,或许,你会在不经意间找到共鸣。
期刊
在道孚亚拉雪山边的友措,入住“世界民居艺术之都”的藏式民居,观赏八美镇色彩变幻的土石林和扎坝“走婚大峡谷”的风光,探索奇特的走婚习俗。一路上,只要你愿意,你的好奇心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在塔公至新都桥的路上,沿途的风景让人沉醉其中,不断地停车,又不断地赶路,就这样走走停停,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线路:成都—卧龙—日隆—丹巴—亚拉友措—八美—道孚—扎坝—新都桥—康定—成都  路程:往返里程1455
期刊
闲得无聊时,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发呆,有时候心中会生出一点疑惑:老祖宗们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做什么?他们用什么来打发时光?他们没有电影可看,不能到网上聊天发帖子骂人,不能到KTV包房里一秀歌喉……扳扳手指头数一数,他们没有的东西真多,但毫无疑问,他们自有他们消遣娱乐的方式,尤其是那些文人雅士们的休闲娱乐的玩意儿,花样儿比起我们今天毫不逊色。  曲水流觞:王羲之等人的休闲方式  聚会,是古代雅士们交流情感
期刊
歪言趣语    1.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是小三。  2.用扯淡的态度,面对操蛋的人生。  3.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  4.当有人在装酷时,姐都会低下头。不是姐修养好,姐只是在找砖头。  5.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6.泡妞就像挂QQ,每天哄她2个小时,很快就可以有太阳了。  7. 对不起,你拨打的用户已结婚,如想跟我结婚的请提前一个世纪预约。  8. 原来悟空一直很感性:史上最强
期刊
在肯尼亚马赛马拉草原上生活着上百万的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大型哺乳动物密度最高的地方,包括每年迁徙至此的百万数量的斑马和角马,以及常年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猎食者们,我们所看过的《国家地理》、《动物世界》等描写非洲野生动物的记录片,大多出自这里。这么多动物中与我最有缘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著名的猎豹三兄弟。  不同于其它猎食动物,猎豹的生活状态很特别,既不像狮群那样由一两只雄狮带领母狮群和幼狮,也不像花
期刊
出征南极前,考察科目里有计划去南雪特兰群岛中的活火山岛——迪塞普申岛,地理常识告诉我,凡是有活火山的地区,几乎都会有温泉,如果能在寒冷的南极享受冰海温泉冰浴,体验冰火二重天的滋味,那不是很有意义么,因此特意带了游泳裤……  经过整夜的连续航行,穿过南极半岛西北部的Bransfield海峡,我们悄然来到迪塞普申岛。远远看去迪塞普申岛与周围岛屿差不多,但当靠近时却发现它是一个与其它岛屿全完不一样的小岛
期刊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惠安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更有“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银腰链”,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惠安女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其实。惠安女的服装更体现了惠安女勤劳的另一面,因为惠安女的服饰是以劳作为背景来设计创造的。  所谓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