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内比教学”同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内比教学”活动,似春风,吹醒了荆楚大地,吹遍了校园每个角落,也吹进了教师的心田。我深深感触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这期间的教学比武活动让我在备课、议课、上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受益匪浅,每个环节都见证了教师们点滴成长的足迹,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成为了我们教师成长的舞台。
  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参与了说课、上课、观课、议课每一个环节。让我这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当我们抱着深入钻研的心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一节课的安排,我们就会有新的收获。在进行语文教育活动时,应尽量让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语文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不仅教师要精彩,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表现得精彩。人是在锻炼中不断成长,这话一点不假。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问自己:“如果这节课让我来上,我会怎么上?”正如有人说过的“教学是一种永远有遗憾的艺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课堂完美,但我们可以尽量弥补这种遗憾,在学习与反思中正视自己的遗憾与不足,多问几个“假如让我来上会怎样?”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虽然忙着、累着、收获着,但我留恋这种磨练。
  教学“比武”活动中,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我也发现了同样一节课,老师们的教学思路各异,为达到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学习。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语文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更要能带着学生满载而出,教学环节中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等拓展活动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走入我们的生活的过程。这样的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作为老师更不能墨守成规,一本教科书,我们也可能读出新的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地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才能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一节课都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猜测、实验、交流、分析、推理、判断。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参与语文“再创造”活动,实现个性的展示与飞扬。学生在这种民主、开放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能力会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呼唤着学生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寻找固定答案的过程,不再是亦步亦趋地复现教材中知识概念的原意,不是只去忠实地认知而无自己独特的渗透情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创造性过程。学生在不断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理解语文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的新理念。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在听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同事那里学到了好的经验和方法,把同事们教学中存在的的不足作为自己教学的警戒,今后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我认识到,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教师和教师比一比,有力地促进了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策略和艺术,增强了时代感、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伴着三尺讲台,借着“比教学”的平台,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我把自己的教学基调定于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不断努力,不断在教学中反思自己,挑战自己,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真正地成长。
其他文献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同学:性格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其实这类同学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平时很想得到老师的关心、热爱、帮助和信任。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心中的很多症结就会打开,会主动拆掉隔阂高墙,沟通情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关爱学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和纽带。只有“热
期刊
就在2011年开学前一天,上海浦东一名女中学生将手机和书包等物品留在张杨路桃林公寓2号楼的楼顶,随后自杀身亡。  “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这是9月20日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赛阳镇中心小学3名学生相约跳楼自杀的幸存者说出的心声。  ……  近几年来青少年轻生的事件屡见报端,面对一个个年青鲜活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毅然地选择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日前在杭州进行了一次
期刊
摘 要: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互动的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寻教之真谛,让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互动模式 环节 原则 实现方法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
期刊
穿插教学运用得巧妙灵活,那是教学艺术的真正展现。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恰到好处的渗透,适当运用的扩展  穿插的内容不是随便就插,一定要与本节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来进行渗透,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和科技面临的重要挑战时期,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的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胸怀博大的思想者、科学和理想的宣传者、知识与力量的播种者、智慧和才能的表演者,教师应集多种职业于一身,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加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句经常挂在教育部门、教师队伍中的话。温家宝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很难提高。但是如何加强教师素质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体育教学 整合  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于体育课堂,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会劲
期刊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实践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英语又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因此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并不佳。老师若能利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交际的良好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灵活运用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
期刊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一直都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之一。因此难教与难学困扰着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如何转被动为主动,这时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山川上的桥梁。”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思品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期待与向往以及师生的快乐天堂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
期刊
细细数来,我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已有八个年头。八年间,从稚嫩到成熟,我成长成一名学生喜爱的音乐老师。下面我将从小学合唱队、管乐队的训练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教学经验。  一,合唱队的训练  从学生方面来讲,合唱队的团员一般选用小学二到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唱歌的认知来源于平时的音乐课,所以他们并不注重歌唱的技巧和方法,他们只需要开心的唱歌就可以了,所以大部分孩子意识不到合唱是需要大家配合协作的。作为音乐老师,
期刊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情趣,给学生以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他们在充满悬念和矛盾冲突的教学活动中,领略到数学的魅力。  下面,我就来粗略地谈一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在定义、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都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而得到的,我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