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出现无疑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教师在广泛运用这一教学方式的同时,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与思考,找出对策,从而促进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探究性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成为教学的趋势,那么何为探究性阅读教学呢?首先,它要求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由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其次,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释疑解难,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教师,从而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然而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具体的实践操作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形式大于了内容;超越文本变成了脱离文本等等,因此,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浅显地谈谈自己的改进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与对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般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题目入手。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教师引出课题后可以问学生:“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祖国指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这时,教师就顺水推舟地说:“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学生此时兴趣盎然,纷纷打开书本读起来,想尽快找到答案。二是,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学《白鹭》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白鹭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入情入境。教师问:“看完图后,你有什么感受?”生1:“白鹭真美。”生2:“白鹭的身段十分精巧。”……师:“课文是如何把你们的感受描述出来的呢?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时,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兴趣与年段特点,确立探究目标
  1.教师要考虑课文特点,充分挖掘课文中值得探究的内容,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寻找、发现值得探究的内容。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因为在一篇课文中值得探究的内容有许多,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艺术特色等,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三、合理利用资源,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限制
  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以教材为主要凭借,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要能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课外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扩大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探求知识的奥秘。
  1.课前初步探究。就每一篇课文而言,在许多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都必须补充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像《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革命题材的课文,课文中的人物、事物和事件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小学生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查找关于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文中的主人公等资料与图片,这样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依据,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2.课中深入探究。课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文本,围绕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此缩短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主要就是让学生探究一个问题:“小女孩的懂事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应是在学生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相应语句、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深入探究,从中懂得“花瓣飘香中的香原来是小女孩的孝心”,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3.课后拓展探究。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对文本进行拓展阅读,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有更深入的感悟。如:学完《只拣儿童多处行》,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雨后》等作品,让他们进一步走近冰心,感受冰心的爱心。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学生们对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举办一次“海底知识”竞赛。这样,课后孩子们就会多渠道地去搜集资料,如: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或请教家长。如此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了探究者。
  4.科学、合理评价,促进学生有效探究。教师在评价时应把握好一个度。当学生的观点正确且有创意时,就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当学生的见解不全面时,教师可以说:“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值得表扬”“如果再多给你的点时间,你会完成地更好”。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教师就应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说:“你很会开动脑筋,这很好!但是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我想如果你把这一部分再仔细品味一下,或许会有所领悟的,就请你把这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好吗?”从而促使学生重新阅读文本,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最终造就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同时,教师应适当、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与组织,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谭文丽.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申报·自由谈》因黎烈文而在新文学运动中大放异彩,黎烈文也因《自由谈》跻身于编辑家行列。通过研究黎烈文主编的《自由谈》,可以窥见他的编辑思想与特色:立足于“文艺进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对作业的布置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和评价下,作业的布置也开始独具特色,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作业上升为自己创新作业.教师作为一个
关广富同志是中共湖北省委原书记,"广富同志"是下级对他的昵称,他也乐意大家这样称呼自己。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同志、好朋友。他任职期间,我是省直一个不大不小部门的
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带缺口的梯形扰流片进行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梯形扰流片的缺口位置及流动方式对矩形通道内流场以及传热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涡量、
【摘 要】 泥作为孩子身边触手可及的东西,非常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儿童来说,玩泥巴、做泥塑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从敲、捏、团、包、揉中体会到了生活的无穷乐趣。作为一线的美术老师,我们只要努力去探索、去发现,进一步去深入、挖掘,就一定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在嬉戏泥土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生活教育 美术教学 审美 创新 素养  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导生活教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
2013年6月3~5日,第二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解题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癫痫病人遵医嘱行为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癫痫病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持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只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出院2年后,观察组遵医行为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癞痫病人进行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及远期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要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找出症结,树立自信心;经常鼓励,增强自信心;依靠集体,激发自信心;创设机会,培养自信心.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设计理念】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但未必能习得智慧,也就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第一课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