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抗液化珊瑚礁砂地基碎石桩成桩工艺

来源 :水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碎石桩排水抗液化设计要求,成桩后桩间土密实度以及任意深度桩径均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了验证碎石桩设备在珊瑚礁砂地基成桩能力并获取合适工艺控制参数和质量控制流程,设置了现场试验区对比振冲工艺和振管工艺的成桩质量,分析桩间土挤密效果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珊瑚礁砂地基,振冲工艺和振管工艺挤密效果差异不大.2)为了确保桩间土挤密效果和成桩质量,振冲工艺应采用分段填料量、反插密实电流和实时桩径图3个指标控制.3)振管工艺应采用分段填料量控制,结合造孔密实电流识别相对松散层.在松散层成桩时采取增加留振时间、提高反插深度并减缓反插速度等措施.
其他文献
扩建滨海枢纽二期渡槽为不断航需开辟临时导航航道,根据航道网规划要求,要考虑临时船闸永久使用.根据施工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航路组织、现状和预测船型、货运量预测、船舶安全航行等要求,确定永久与临时结合的船闸和临时连接段航道规模及通航布置方案.结合临时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河道地形、流量和水位分析不同部位的通航水流条件.结果表明,该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均满足要求.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下一阶段需重点研究的方向,对类似永久与临时结合通航方案的布置具有借鉴意义.
针对刚性结构存在限制其适应局部冲刷变形的不足,进行柔性促淤结构的研究,并提出一种仿生型柔性促淤护滩结构.采用动床水槽试验方法研究仿生型柔性促淤护滩结构在不同来流条件下、不同布置方式下的减速促淤效果,结果表明其效果良好.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汉江河口段航道整治工程中,进一步检验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其该结构整体性较好,应用区工程效果与模型试验数据总体一致,达到护滩促淤的预期目标.该结构丰富了航道整治工程促淤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三峡升船机运行流程中部分机构运行时间较长、影响运行效率的问题,开展了升船机运行流程优化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理论计算,指出上下游航道水位差小于一定范围时抽管道水步序会影响升船机运行效率.结合长期的运行管理经验,提出三峡升船机抽管道水流程优化方案,并进行安全性论证和效能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条件下,流程优化后可每厢次节约升船机设备运行时间约70 s,极大提高升船机运行效率.
以珠三角地区某港口地基海相软土为例,分别开展固结排水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蠕变试验,并结合剪切蠕变试验结果,在传统Burger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非线性SP元件,串联后得到一个新的一维蠕变本构模型,并将其拓展为三维情形,利用改进模型拟合海相软土剪切蠕变曲线,并验证其正确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每一级加载瞬间海相软土均表现出瞬时弹性变形,随即表现出衰减和稳定蠕变阶段,最后一级加载海相软土发生加速蠕变;每一加载等级的不排水条件下的轴向应变量值和孔隙水压力均大于排水条件;海相软土的渗透性影响蠕变变形,弱渗透性条
港口混凝土面临氯离子侵蚀问题.为评估集料预处理与瞬时荷载下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将不同集料分别用矿粉和硅灰浆体包覆处理,改善集料的粗糙程度,并在瞬时荷载加载后测试样品的氯离子迁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集料经预处理后,界面性能得以改善,预处理集料配制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优于未处理集料,且硅灰预处理效果优于矿粉;荷载作用越大,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大,荷载作用后的硅灰预处理集料对应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优.
南方地区某码头工程需要在港区内设置一条大型排洪通道,受填海政策的影响堆场面积较小,表层为厚20 m左右的淤泥及淤泥质土,须进行地基加固.对排洪通道的结构形式进行比选,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土加固;因钢板桩施工速度快,无需开挖基坑,故推荐采用钢板桩;对于水泥搅拌桩加固板桩的计算方法,给出合理建议,并通过PLAXIS软件对板桩墙两种加固方案进行比较验算.结果表明,将水泥搅拌桩加固体作为一个刚体考虑,可避免过度考虑加固体作用而导致不安全的情况;板桩墙前加固方案比板桩墙后加固更有利.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大型箱涵采用节段预制、水上浮运的安装工艺.为保证浮运过程中箱涵不出现渗漏,对箱涵封闭结构(钢封门)进行结构设计与验算,并通过多次密水试验对钢封门的止水构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上述箱涵封闭工艺是可行的,现场29个节段的水上浮运过程中未发现渗水、漏水等病害,并且该工艺显著提升施工工效、降低施工成本,可为类似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采用VOF(流体体积函数)方法进行液面捕捉,通过推板造波法模拟波浪产生,建立数值波浪水槽,研究密排桩式堤波浪透射系数与各影响因素关系,分析桩径、桩间净距、透空率、相对干舷高度、波陡等因素对波浪透射系数的影响,并结合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建立密排桩式堤波浪透射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密排桩式堤波浪透射系数随桩径增加先快速后缓慢减小,随桩间净距和透空率增加先快速后缓慢增大;干舷淹没情况下,透射系数随淹没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平稳,非淹没状态下,透射系数随干舷距离水面高差的增大先增后趋稳;波陡对波浪透射系数
耙吸船由于其船型特点,受到风、流及涌浪的影响,布线、耙头下放深度都将时刻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开挖质量以及扫浅生产效率降低.结合日照港石臼港南区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对设备进行改进,对不同浅点采取不同的扫浅形式,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大型耙吸船扫浅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通过改进耙齿、立板、制作耙平器等设备,有效解决了耙吸船扫浅效率低的问题,有助于在类似工程推广使用.
为了适应船坞大型化的发展,对超深船坞坞墙结构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超深型船坞坞墙中使用格型地连墙结构案例较少,尚须对其受力特性和稳定性方面进一步研究.结合长江口某超深型船坞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实测数据,验证格型地下连续墙相较于传统挡土结构具有刚度大、位移小的优点,明确其在超深船坞工程中的适用性,并对格型地连墙中间隔墙、前墙深度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降低中间隔墙深度可减小前墙内力;前墙插入深度并非越深越好,适当减小深度可使结构受力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