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的信与望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后,比如11年后2020年,人们回望2009,心情或许与此刻格外不同。
  尽管多种预测认为,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然而正如我们此时回望11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虽然遭受冲击,却以出色的应对,藉此确立了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负责任的区域大国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崛起的长期趋势。全球化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腾飞,尽管它也使中国无法在危机发生时置身世外。
  如果说。顺风顺水的时候,信心与希望的表达只是锦上添花的陈辞,并有令闻者骄傲的危险,那么身处危机之中,信与望就成为对结果有着决定性影响的要素。中国经济的新气质,乃至整个国家的新气质,已然与本轮危机的应对密不可分。波澜过后,今日在世界眼中依然模糊的中国形象,将渐趋清晰,在历史遗传与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下,沉淀出现代国家的“国格”,让崩溃论与威胁论成为转型史中的一则注脚。
  然而,何谓信?“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无信者绝无未来。有信必有果,因为信心决定着我们应对危机的措施和逻辑。
  如果有信心,地方官员就不会频出怪招,例如处罚降价销售商品房的企业;就不会呼吁放松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就不会急于循老路向市场释放巨额政府支出的信号;人们就不会担心本月开始实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节能减排的长期追求,是否会遭遇短期现实的当头一棒。经济本身是具有周期性的,危机袭来,按照人性并不阳光的一面,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工和作为公地的生态环境,最容易被“打折促销”,而如果每轮危机都导致中国利用劳工待遇与环保标准的“灵活”操作过关,可持续发展从何谈起?如果执政党仍将法律视为促增长的手段,法律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向社会提供的公平性不足的尴尬现状。而政府放松银根的信号,因为完全被市场所预期,所以即使高达万亿,也未收到明显的刺激效果。
  印钞票易,改革难。如果人们确知改革的大方向,但政府支出客观上却在需要大刀阔斧“革命”的领域形成了资产的增加,根据牛顿力学定律,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日后改革的成本与难度无疑都将加大。这种做法并不明智,是在给改革的后来人添包袱。
  无论中西今古,危机时刻总是呼唤有魄力有信心的政治家,推进国家做出结构性的变革,为社会与民族的长久发展凝聚共识、打造核心动力。日前,胡锦涛主席将改革开放视为“第三次革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的讲话,无疑适时起到了提振民气并校准下一阶段航程的作用。
  此次危机应对,从-开始人们就意识到扩大内需是关键所在。但,扩大内需背后,隐含的根本诉求却是晦涩不明的,需要更明晰的表达:即,在发展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分配方式的调整。任何一个社会,分配的调整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因此如果说仅靠经济手段就能实现,也就不可相信不可冀望。“保八”之所以成为许多部门刚性的政治任务,正说明中国社会的利益分配结构已经趋于刚性化。如果盲目增加货币投放,当未来通货膨胀紧随通货紧缩而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民众又通过资产贬值的方式,被动捐款以纾国难。
  在这样的背景与可能之下,伟大的政治家与伟大的政党,甘于被时代的氛围托举,转头俯身紧紧依靠民众,以扩大内需的经济策略为先导,重构国家与社会的结构,调整精英联盟利益与责任不相匹配的关系,整肃贪腐,自我洁净、自我强健。如此方能赢得民众之信,共度时艰。
  但,历史与现实都提醒我们,民气可恃的危机时期要防止两种危险倾向:一是权力的过分集中,二是狹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全球经济不景气,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本就有抬头的趋势,狭隘的民族主义正好授人口实,刺激别国,恶化中国的贸易环境。
  而对于前者的担心,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轮危机实属欧美市场经济体系肇事,各国重拾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之道,中国国内改变政府过多介入经济、告别审批型政府的必要性,似乎显得不那么迫切了。其实,正因为人们在危机面前才会充分暴露并承认理性的局限,所以才需要放松以理性之名实行的管制,真正开启民智,让数亿颗头脑在自由而宽容的氛围中迸射智慧的火花,交汇碰撞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在公平的竞争中提升经济体的效率。
  取法乎上,乃得其中。这一“创新型国家”,同样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中国特色之路,特色之核心要素与最高级的体现,最终不是也要落脚在文化上吗?在“文明的冲突”之中,在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对立之间,在欧洲大陆曾经的排犹背景与犹太文明的芥蒂之间,作为唯一与阿拉伯民众和犹太人都拥有互信的交往情谊的中国,理应更有所为。中华文明的自我闭塞与禁锢。使我们的文化日渐沦为导游小姐嘴里的解说词和好莱坞大片的外景地,温吞吞地透支前人的铺垫,浪费历史的积累,漠视只有伟大文明才能承载的使命感。
  自由,以信心为保障。信心与自由的好土,可以让一粒芥菜种,“种在园子里,长大成树”,释放社会的活力,孕育一个小小的可能,即使在危机之中,生发成重塑国家气质与形象、影响多国多人的事件。让中华胸中有爱、心中有信的崛起,成为世界的一个美意,国与民温和而有弹性地前行。
其他文献
以宜兴市高塍镇为先锋的“环太湖边的中国”图景令人憧憬。绿色革命才是“发展中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  红色中国能不能变绿?全球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关心这个问题。  今年,中国的强劲增长成为把世界经济拉出危机谷底的火车头,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然而,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同样惊人,两年前的太湖蓝藻事件已给中国人狠狠上了一课。  不错,太湖地区创造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奇迹,环太湖所有的县
汪精卫1939年离重庆到河内发表“艳电”,正式接受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诱降。其时中日已在战争状态,汪精卫公然投敌,确实犯了叛国罪。汪精卫之举,不是一时冲动,动机相当复杂,不出三项:一来判断中日在欧美作壁上观的状况下,不可能打赢日本;二来关心日占区人民的疾苦,认为沦陷区的人民,需要一个与日本“协调沟通”的中国人政府:三则与蒋介石长期不和,论革命资格,汪优于蒋,党国大权却屈从于蒋之下,心有不甘。  汪精
地震主要加剧的是通胀担忧,不是经济衰退,这与现行的紧缩调控的着力方向是一致的,并没有发生背离。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悲痛之余,不少人建议当前放松货币政策,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金融支持。比如,有学者问道,遏制通货膨胀重要,还是公众的基本生存重要?这是一个不难判断的问题。因此,他认为,巨大而深远的宏观经济冲击,导致任何紧缩性政策已经丧失了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不过,紧货币政策在短
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常规就是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一定要强调特殊国情,“独辟蹊径”,历史已经证明“此路不通”。正所谓“殷鉴不远”,希望那些无视走过的弯路,仍然试图找到第二条道路、第三条道路的人们警醒为是。  “我一生逃过很多劫难,人家说我的命大。我说不是命大,是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周有光微笑着对记者说,幽默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个世纪老人的从容淡定。  这位出生于
嘉兴老板很少克扣工人工资,社会治安又好,外来劳工还被尊称为新居民,这么善待外来劳工,还闹“用工荒”,那我们就不能小看“用工荒”现象了。    3月中旬,嘉兴市经贸委官员兴奋地向媒体“爆料”:2010年嘉兴市工业开门拉出了一根漂亮的“大阳线”,一二月份工业总产值达到613.4亿元,同比增长44.6%,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同期增长25.6%,纺织、服装、皮革、造纸、化工、化纤、建材、通用设备、电气
世界向东,瞩目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中国向西,以更加坦然和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主流。  在欧美经济体深陷危机之中的今天,回首中国入世的10年,颇有一番滋味。  “从黑发人谈成白发人”,漫长而艰辛的入世谈判是一个从边缘向主流靠拢的过程,而在入世之初,中国人充满着憧憬而又恐惧的复杂心情。10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改变了多极世界的建构,从边缘成为中心之一,经济上的“黄金10年”最始将中国引领至
2010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为调结构创造了很大的空间。首先。2010年的全球经济复苏及过去一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在2010年将继续显现,“保八”不在话下,就是说政府在刺激短期经济增长上不用再多使力。从而可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抓结构调整、促方式转变。其次,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外部需求压力大,国际国内竞争加剧,有利于我们推进结构调整。二是我们升
埃塞俄比亚担心原教旨主义色彩浓厚的伊斯兰法院联盟一旦统一索马里全境,将鼓动埃塞俄比亚穆斯林推翻本国基督教政权,所以大规模出兵索马里,救过渡政府于危难之中。而美国出于反恐的需要,一路为埃塞俄比亚武力干涉索马里内政大开绿灯。      2006年12月20日,欧盟特使路易斯到访索马里过渡政府所在地拜多阿。他此行的目的是与过渡政府领导人探讨如何恢复与教派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的谈判,重启陷入僵局的索马里和平
趣谈危机两难抉择 畅聊IT动态架构    昨日接到大学同学来电,当年人生畅意,马褂加身的老刘,如今已是某知名银行的数据中心部门主管,然而电话之中却难掩颓废苦闷之音。见面之后一番酒后细聊才得知,当年的高材生如今也开始渐识人间烟火,临近而立之年的老刘不但面临常见的婚恋难题,更遭逢了百年难遇的金融风暴,从生活到事业步步如履薄冰,每一个困境又都面临两难抉择,要想兼顾,实不轻松。也难怪其句句慨叹“猜不透女人
今年7月初,深圳市尝试通过选举产生市政协委员人选,作为试点单位,深圳市律师协会的6名律师,注册会计师协会的4名会计师,成为全国首批引入选举机制产生的政协委员。根据政协章程,政协委员产生首先要由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各个界别等协商提出推荐名单。深圳的创新之处在于,在这个首要步骤引入选举机制,让各推荐方通过选举提出推荐名单。政协委员的产生,传统上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深圳在此过程中加人选举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