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博物馆,在建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蓉
  女,现居呼和浩特,擅长写短篇故事,文笔清丽秀美,构思别致,有数百篇文字见于各类报刊。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乐。像蚯蚓给自个儿截成九段,凑两桌打麻将的,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
  001
  若说我在学生时代还留下来什么习惯延续至今,有两个,一是练字,一是去博物馆看文物。
  前者是初中班主任那时看我太小,坐不住,用来定性的,三年里,寒暑假都不放过,每天一张字帖写下来,到后来自己喜欢写字,就干脆沿袭了。
  后者是高中班主任那时用来改我们容易脆弱悲伤迷思的风气的,意在提升眼界,打破茶杯格局,其实,他就正经讲过一次。谁知至成年后,反倒真成了我打捞自己情绪的一味妙药。
  002
  高中赶上频繁的调整和分科,我高中时的班主任前后加起来竟然有六七个人,而教我去博物馆看文物的班主任,是历史老师。
  当时“盛夏光年”这词忒火,文科生们更是逮着就不放,着实地为这新词强说愁了一番。终至语文老师忍不住拿着月考作文找班主任告状,说一个个愁苦万分快聚成哀怨集中营了。
  于是我们历史老师忍无可忍,讲了一大节课。
  003
  那是他班主任生涯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因为很快就换了人。
  不过,效果是实在的。自此,别人不知道,反正我们班再不无事“光年”,更不随便拿去填词充句。老师将乱用这个长度单位的我们,瞬间从时光洪流的缝隙里,拉到现世中。
  那次,我们还知道了一个公式:1秒差距=3.26光年。这后来更是成了班级里的梗,“虽然现在同在一个班级,坐在一个教室,多少千秒差距还不知道吗?”
  004
  历史老师讲木头,讲黄花梨、紫檀、铁力木、楠木的地位,再讲树化石,树木因突发的剧烈的地质变化,被深埋地下,经过极为苛刻的地质条件,形成亿万年前遗世孤品,天下稀有。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如果身在其间,识别一块石头,将其成功做出一把手斧的概率有多大。
  还讲他喜欢的历史文物,其中一个,是人面鱼纹盆,底部有小圆孔。
  005
  后来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过人面鱼纹盆实物。据介绍说,那是新石器时代孩童瓮棺的顶盖——当时小孩夭折,父母把孩子的尸骨放到瓮中,再把这盆扣到瓮上埋葬在房屋附近。为了方便小孩的灵魂自由出入,先民专门在人面鱼纹盆上开了小孔。
  老师那时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们要做有感情的人,别做矫情的人,得有坚韧的心,不能配上脆弱的灵魂。
  006
  他还说,他的梦想,是能自己建一座博物馆。
  这个梦想我没想过,但那之后,倒十分爱去各地的博物馆。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自己去哪些展厅,要大致规划每个展厅的时间,在某个展品面前逗留太久,就要承受错过另一些展品的一面之缘。
  搜集一件喜欢的展品信息,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探问追寻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将这些线头抚平捋顺;如果一小段时间不够消化它,用一大段时间来收集整理,如果一个文档将其归纳不清楚,就插入图片或者视频。
  007
  想来,那时老师大约是要教导我们扩大眼界、提升格局、压缩矫情、珍惜当下。他十分苦口婆心,但学生时期自己顶多跟风,并未十分走心。
  年纪渐长后,某天在一家闭馆维护的博物馆广场上吹着风,镶嵌的各式玻璃上映出站立的我。看着密密麻麻的影像,突然想起老师说过想自己建一座博物馆的话。
  冥冥之间,好像想到点什么。
  008
  人生何尝不像是在建一座博物馆?世事纷杂,人生多味。
  其中一味,是悲伤;当它漫起时,我能不扩大、不隐藏,更不羞愧,亦不攻击地去勇敢接受吗?其中一味,是欢乐;当它来临时,我能不慌张、不夸大,更不虚荣,亦不卑微地去公正接受吗?
  还有一味,是平凡。日月寿长、人生苦短,多少一件现在的文物珍品,在当时的时序,也不过是普通的一种。
  009
  在人生这个博物馆里,任何藏品的所属时间,是紧迫的编年史。时限或规模,得自己有数,若要痴缠执著于某一件藏品上,就得让其变为珍品,不盲目跟风扩张。若执着于人生展厅规模,就得琢磨如何将展品添新添彩,做成效应展览。
  甚至还要一直有颗坚韧的觉悟之心——太多藏品,打磨多年后示人,还算不得文物,仅是纪念;抑或算得上你的文物,可对其他人来说,也仅仅是纪念。
其他文献
@Alieen琼:始终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除了满足虚荣心外毫无意义,别把性子直当作伤人的借口,不是所有人都會一直包容你。遇事不随意指责,懂得换位思考,与人争吵时忍住让对方最崩溃的话……高情商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不过是始终把别人装在心里。  @苏岑:小时候脸皮薄,别人两句硬话就要哭出泪来。后来慢慢面子坚硬起来,各种冷嘲热讽可以假装听不见。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没资格优雅地活着。所以,什么时候能厚着脸皮
作为○○后,青春是需要奋斗的。等等?我在跟谁斗?是时间啊。时间,最漫长也最短暂,分秒必争。  我的一天,从“斗”中开始。  每天早晨,我都会从美梦中被闹钟惊醒。我揉揉头发,打个哈欠,循着那一点曦光装备自己,校服防御get,扶着床走到门口,“啪”地打开电灯开关。大约十秒后,舍友们才坐起身来,窸窸窣窣开始穿衣服。我已拿好牙膏牙刷,窜到阳台上,用清冷的水彻底浇灭睡意。“呼噜呼噜”水管直叫,我心道“不好”
茨平,原名王春生,江西宁都人,现居佛山。2011年开始写作,文字散见于《星火》《作品》 《西部》《散文》《野草》《文学报》《山西文学》《黄河文学》《清明》《文学港》等刊。01  教语文的刘老师每回布置的作文题目都是《我的梦想》。  别说这题目俗,那时候兴这个。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里出来,我也就不好怪老师了。同学们呢?同学们更不会怪,几乎不用思考,就顺着这个思维模式纷纷写上,我的梦想是當老师、当医生
妞妞是一只非纯种的波斯猫,浑身洁白,没有一丝杂毛,只是没有纯种波斯猫应该具备的一蓝一绿的眼睛。  妞妞来到我们家的时候,刚出生四周左右,躺在我的手里,尚盖不满一个掌心。她还不会吃东西。我们不知该怎样喂食,最后只好用一只废弃了的注射器,给她往嘴里注射从超市里买来的牛乳。  妞妞甚至不知道怎样睡觉。她躺在地毯上,头和尾两头高高翘起,像是冬天枯死在枝头的一只僵硬的虫子,让人担忧她在这样的姿势里,怎样能得
冯杰被称为是在中国台湾获奖最多的作家。他文如其人,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笔下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他亲自种到土里,浇水施肥、耐心等待之后长出来的。所以,读冯杰的文字,可以抵抗饥饿感。读冯杰多了,会对中国的乡村产生感情,就像是到了冯杰的家里走了一趟亲戚一样。  “白馍”专指白面馒头,这话一说就等于白说。  在村里,玉米面蒸的馍叫黄馍,其他馍叫杂面馍、黑馍、黑窝窝。这种归类编制上近似正规军、伪军、杂牌军之称
本栏主持 :慧超  1.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3.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0月︱  经典读书会︱  推荐书目︱  《纳兰词》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收录了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  《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
本期客座主编:  瞿新华,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担任编剧、制片人拍摄了《黑冰》《忠诚》等电视连续剧二十余部。曾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制片人,上海十佳、全国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所创作和改编的《纸月亮》《忠诚》等影视剧、广播剧十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火车在黎明时到达》等作品十次荣获国家级评奖一等奖;出版有剧作集《云朵上的鸽子树》等七部;创作的话剧《歌唱祖国》获美
家藏一幅陆小曼画的山水,大约是她自己满意的作品,曾在1941年的个展上展出,画的右下角钤了方压角章,印文为“我与梅花有旧盟”。我纳闷,画上无一处梅花影子,干吗盖这章,想必另有隐情。后来才明白小曼的母亲吴曼华是位画家,又名梅寿,而小曼的小名叫小梅,画画也受其母的影响,应该算与梅花有因缘旧盟吧,再说翁瑞午有个影梅书屋,也很难脱得了干系。  先父爱梅,爱的是纸上梅花,案头除了工具书外便是這本印刷的陈叔通
元素周期表,方方正正,排列井然有序,世间所有元素之间的规律是如此简单明了。但绘出这样一份简单的表格,背后是无数科学家数十年夜以继日的心血。门捷列夫在先前多位科学家对各类化学元素不断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于1869年3月,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写在卡片上,并根据化学和物理性质将它们进行排列。把化学研究当作“打扑克”一样的游戏,这让多年从事化学研究的老专家们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科学往往就是这么“
缘分是什么?我想,是一种不由分说的东西,让人间聚散在一起的人,深深浅浅,悲悲喜喜的有了个由头。有的是牵绊,有的是牵扯,或续或断,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有限的十几分钟或十几小时里,这有缘的一路上,留下了点什么。  01  我这个人,有一个怪癖:特别爱跟陌生人聊天。生聊也能聊一气,周围人都拿我没辙。简直不知道是因为有这个怪癖所以当上了编剧,还是因为当上了编剧所以有了这个怪癖。我理直气壮地以接触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