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与追寻:桂冠诗人 罗伯特·潘·沃伦及其诗歌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时代变革、经济腾飞、新诗运动等影响,20世纪的美国诗坛大放异彩。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罗伯特·潘·沃伦(1905—1989)的诗歌以其丰富的语言、超拔的想象、多变的风格、契合时代精神的书写而独具光华。他的诗歌时而有史诗般的恢弘,时而又有戏仿式的诙谐,厚重而又轻盈、宏阔而又细腻,充满理性哲思与道德关怀,带给读者难忘的体验。
  从1922年起到1989年止,沃伦共出版了500余首诗,推出了从《三十六首诗》到《新诗与诗选:1923—1985》的共19本诗集。其中《应许:诗1954—1956》和《此时与彼时:诗1976—1978》使他成为两度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诗人。此外,沃伦还因诗歌获得雪莱纪念奖,西德尼·希尔曼奖、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博林根诗歌奖、爱默生-梭罗奖、哈里特·门罗诗歌奖、联邦文学奖等多项殊荣, 1986年荣膺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的称号。沃伦的诗歌不仅得到官方的认可,还像弗罗斯特诗歌一样获得了民间的喜爱,故而生前就拥有不少研究和爱好者,其去世后,美国更是掀起了新一轮沃伦研究热潮,成果层出不穷。沃伦诗歌绍介到中国主要是从其成为美国首位桂冠诗人之后,周伟驰先生2003年的《沃伦诗选》堪为其中的优秀代表。
  “逃逸与追寻”是伴随沃伦及其诗歌的关键词,可作为一个独特的赏析视角。“逃逸与追寻”看似相反相对,实则相辅相成。作为一种人生经历的写照,它勾勒了沃伦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作为一个主题它广泛存在于世界文学中(如《出埃及记》《桃花源记》《乌托邦》《奥吉·玛琪历险记》等),是存在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共同取向,是人类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美国文学也不例外,而沃伦的诗歌可谓多种“逃逸与追寻”主题的集大成者。“逃逸与追寻”是观察沃伦人生轨迹与诗歌创作之间互文、互映的窗口。
罗伯特·潘·沃伦

  1905年4月24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托德郡格斯瑞小镇的沃伦,有一位中学教师的母亲和年轻时酷爱文学并创作诗歌的父亲,有历经内战、喜爱背诵诗歌和讲历史故事给小沃伦听的外公。这种家庭氛围的熏染、满架的藏书、讲解《圣经》的家教都给了他很好的启蒙。童年时光除了博览群书,沃伦还喜欢在外公空旷的烟草种植园及周边的森林山川中徜徉,美好和谐的南方田园生活和耳濡目染的有关战争、历史和老南方的传说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他日后文学灵感的重要源泉。这也就解释了他以“逃逸与追寻”为主题的诗歌中常常对宁静的田园、美丽的自然、金色的过去和快乐的童年充满了向往“:在松树林中我们曾奔跑、呼喊/洋溢着快乐与天真,而至今/我们的声音还在那片高高地/笼罩着我们质朴的绿色中回响。//我们也曾在冰冷的黑夜中/听到风中传来的猎犬的铃声。/(那时在追寻什么呢?)枫树/在阳光下播撒着花粉,那么悄然无声。//时间就像一团未解开的线,/土地与我们的快乐都在四季中流转;/我们的影子就像内疚,永远跟在身旁……”(《午夜独白》)。然而,沃伦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他经历了三次人生变故,而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诗歌的创作。
  1920年15岁的沃伦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变故——他的左眼被弟弟意外用石子击中而失明,这不仅断送了他当一名海军军官的梦想(他刚考取了美国海军学院),还让他终生都活在害怕失去另一只眼睛的焦虑中。这种焦虑对他诗歌富有“逃逸与追寻”张力的表达和结构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诗中对核心“逃逸与追寻”意象“鹰”之锐利目光的反复描绘也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譬如《树叶》中的“鹰在高空抖动,他抖动/为了在炫目的风中占有位置,参照于/苍穹,他抖动而世界是一个隐喻,他的眼/看,白色的,兔尾的闪烁,田鼠的蠢动”。再比如《分水岭》一诗中: “从这个高处看一切都在流动。/川流分道而驰的土地,水溢向/东方、西方的土地,没有回忆……/土地上那晨霭卷起/就像世界之脊上的烟雾。”无疑,鹰俯察洞悉一切的目光是诗人无比钦羡的对象。这次不幸却也意外开启了他在范德比尔特大学等各大学院中的学习深造,并引领他最终投身文学与教育。
  在沃伦的求学经历中,对他影响至深的是在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学习生活,在这里他踏上了文学创作之旅。沃伦 16岁进入范德比尔特大学时修的是化学工程专业,但因反感其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和受感召于当时整个大学弥漫的诗歌狂热而毅然弃理从文并加入了由兰瑟姆领衔的“逃逸派”,逐渐显露出超凡的文学才能,被退特称为“他们当中最有才华和天赋的一位”。1925年沃伦以“最优等生”身份从范德比尔特大学毕业,1927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至1928年在耶鲁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1928年以 “罗德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牛津大学深造。在牛津大学期间,他为论文集《我要表明我的立场:南方与农业传统》撰写文章,表明了他的重农主义立场和对老南方的思考,这也成为他诗歌着重探讨的“逃逸与追寻”主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譬如 《肯塔基旧时童年》:“当我还是小男孩我看到我所在的世界。/我看到它为它之所是。”他感叹着,“但随着我长大,过去和将来都压在我身上……”他叹息着。诗中外公那“爱/你的妻子,爱你的孩子,遵守诺言,并且/如果需要,为人们为之赴死的勇敢赴死”的代表老南方价值观的话语始终萦绕他的脑际。沃伦的这类诗歌阐释了以北方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在科学技术、物质生产等方面确比南方的农业文明更为先进,但工业化也带来了诸如物质至上、道德滑坡、情感冷漠、人的异化等弊端,而南方的传统价值观、田园生活方式和乡村小镇中人与人的亲近等则显然在保持或重塑人的完整性及社会的和谐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929年,24岁的沃伦与艾玛·布雷夏秘密结婚。婚后二人一起回到美国,沃伦在田纳西州的西南学院当了一名大学讲师。在看似平顺的生活中,沃伦却于次年(1931年)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变故——先是母亲于10月不幸去世,紧接着父亲也遭逢破产,这些接连的不幸在他的诗歌《红尾鹰与少年时代的火堆》中有着自传式的描写:“年月逝去了如一场梦,就是一场梦,厄运有时/母亲死去,父亲破产,威士忌/热辣辣滚过喉咙,最后一次”。而他对母亲的追思在《回归:一首挽歌》等诗歌里有着充分的表现。童年的追忆和对亲情的依恋也从此更多地出现在沃伦的诗中。
罗伯特·潘·沃伦

  直至晚年沃伦仍笔耕不辍,有大量优秀作品问世。1989年9月15日,沃伦的生命走向完结,但他留给人们的大量优秀作品却永远成为文学宝库的一笔财富,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阅读、研究。
  沃伦诗歌的“逃逸与追寻”主题虽种类繁多,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对都市城镇的“逃逸”及对自然乡村的“追寻”;对暴力暴行的“逃逸”及对和平和谐的“追寻”;对迷茫无知的“逃逸”及对内外认知的“追寻”;对现代荒原的“逃逸”及对理想世界的“追寻”。前两类侧重对客观环境的“逃逸与追寻”,是以身体的“逃逸”来带动精神的“追求”;而后两类则侧重对主观心境的“逃逸与追寻”,但也辅以“身随心动”来完成心灵的渴求。沃伦在他的《民主与诗歌》(Democracy and Poetry, 1975)一书中将诗歌看做是对社会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手段,他的各种以“逃逸与追寻”为主题的诗歌显然体现了这一宗旨——这些诗歌充分暴露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病症,并相应开出了良方,让痛苦、分裂的人们在大自然中得到修复与治愈,让暴力暴行在公平中得以消弭,让迷茫无知的在历史和自省中找回自己的身份,让荒原重新变回真、善、美、爱,天人合一,物质与精神同样充实的理想世界。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汕头市区近年肿瘤死亡情况和时间趋势 ,并依此探讨居民健康教育模式和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 1994~1998年期间汕头市区 (含金园区、龙湖区和升平区 )居民在 14所区级
过去的一年里,在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中国铝业公司筹备组的领导下,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始终不渝地两眼向内,自加压力,强化管理,创新科技,走内涵式发展道
北京神钢联冶金设备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冶金部机关批准,于1994年10月设立的。1998年冶金部撤消后,改制为民营企业。神钢联公司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引进设备配件国产化研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第一次外事工作会议最近在北京召开。协会领导康义、周菊秋出席会议。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国际合作部主任潘文举主持。与会代表除协会各部室负责人、
应用抗DR抗体、抗S-100蛋白抗体,ABC免疫组化法对87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内的DR+甲状腺上皮细胞(TEC)和S-100+树突状细胞(DC)进行研究,以探讨甲状腺肿瘤细胞表达DR抗原的可能机制及DR+肿瘤细胞和DC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单位:元/吨品名规格条件北京沈阳天津长沙上海成都白银兰州广州翻.I尽挂牌157即15(阅幻】6以X)】以加旧!匆力!,侧力157加蔺月成交155(X)】4以刃15950巧,加巧仍0巧5加15创犯15
为了未来的投资。我过去就像他那样。过去的我是头无知愚昧的野兽,身体敏捷,但对时间的把握很弱。我的人生已经花掉四十年,失去了四十年,除掉格外沉闷的四十年,就一无所获了
2000年是我厂改革和脱困实现阶段性目标的一年,是建设新抚铝拉开帷幕的一年,是自1996年以来我厂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人均收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结构的四个层次1极化经济可以强国。极化经济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而发展的一种经济格局。当今世界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既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