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科学课堂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學素养。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实验探究是一种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实验探究中,科学有效地利用实验器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并会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主体地位;科学实验;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90-01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在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积极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并采用多种策略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实验动力,保证小学生以更加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实验教学活动中来。在实际展开小学科学实验教的过程中,要想提升教学活动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等,从科学实验材料选择、制定规范化科学实验操作流程等角度出发,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才能够对科学知识产生深刻认知,激发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积极性,最终为全面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奠定良好基础。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将创客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往往会借助演示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演示实验尽管可以使学生在直观观察中自主探究所学,但是由于教师掌握着实验的主动权,事实上,学生还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这是与创客教育理念相违背的。对此,在创客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将实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手动操作,在实验体验过程中实现手脑并用,以此使其在有价值的科学知识获得过程中,实现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应当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参与实验,多多动手,多多动脑,做学习的主人。比如,老师完全可以撇开教材,撇开课本内容,放开双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材料,自己去组织参与这节课。学生可以找任何材质的材料,比如卡纸、铁片、废弃的瓦楞纸、易拉罐、塑料、玻璃等,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手边能够找到的素材,去完成一座桥的搭建,一个建筑物的搭设,可以是任何的形状和大小,只要能保证结构稳固。学生从实验素材的搜集、目标构筑物的选择、实际动手搭建、失败过程中的思考等方面全方位地参与进来,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以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探索
  小学实验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容易操作和实现课本上的任务,但是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进行合理的逻辑判断。当然,课本上的一些实验难度系数高,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学生也无法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教师应该建立问题导向性的体制,在做实验之前推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让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当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背后的问题了解时,这时学生就不单单满足了解基本的实验现象,而对实验背后的规律和理论进行探讨。教师这时要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了解问题背后的规律,这才是小学科学实验的关键所在。
  四、灵活多用身边资源,独立自主的完成科学小实验
  众多周知,现如今无论是大到国家的竞争,还是小到国内企业的竞争,归根究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在当今社会显得格外的重要,因此,从小学教学开始就要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当前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然后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去设计实验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实验中了解科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实验的过程总还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产生科学兴趣,然后通过指示引导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完成相关的简单的科学实验。
  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实验观察兴趣
  学生一旦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科学知识。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也是需要建立在比较浓厚的兴趣之上的,小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做的科学实验产生了兴趣,才会去主动探究与学习。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向小学生展示科学世界的美好与奇妙,以此来不断地激发他们心中的探究动力。首先,在科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媒体来展现科学知识。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演示功能和模拟功能,它能从不同的教学视角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知识。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视野,进而从视觉与听觉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充满着无限向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出发,进行观察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感知觉特性,化抽象实验现象为直观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便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冯阳.小学科学课程“乱象”的改进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7.
  [2]潘洪建,张静娴.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成就?问题与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
其他文献
学位
摘 要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技能,属于一种大致的推算方法,主要用于一些无法或不需要进行精密计算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估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水平,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学生树立估算意识,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快速判断答案的正确性,发展小学生的数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估算的学习兴趣,
摘 要 本篇论文笔者介绍自己形成的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的组织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总结的思路和落实的过程,希望能对同行们组织梳理探究活动有一点启发,并且对本人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给予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梳理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落实;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85-01  梳理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是人教版必修四的第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水平。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重要,尤其是数学课堂练习更是巩固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科学的课堂练习设计,提升教学典型性与有效性,将能够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并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讨。 
学位
摘 要 提问作为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其实是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时刻保持求知的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能在一节课中获得良好的课堂提问体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学知识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作用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此状态,学校、教师要与父母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困;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86-01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已經是家常便饭
摘 要 我国目前高度重视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家推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概念,但根据近年来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反馈情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还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89-01  本文主要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线段图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合理运用线段图,可以有效简化各种实际问题,能促进学生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水平,使其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巧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巧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93-01  线段图是一种
摘 要 新形势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受到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进行后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培养;口算能力;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