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8日,即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穿针节”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国务院于2006年将其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除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形式多样的“乞巧”民俗外,自然也会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风俗和饮食文化。
  有关史籍显示,每到七夕之时,各地一般都要吃“巧食”,只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各朝代另有不同的食俗。最早时,人们逢七夕都以各种米豆一起煮粥而食,称之为“糜粥”,类似如今的八宝粥。到了魏朝之时,北方大部流行于七月七日食汤饼,晋代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黍为珍。今北人唯设饼,无复有糜也。”可见自魏时起,食用汤饼替代了的煮糜粥。当代学者柳明烨在《漫话“汤饼”》一文中认为,七夕节是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人们在这天食用汤饼“表达了封建历史时期劳动人民对这种男耕女织理想模式的肯定和美好愛情的向往。”汤饼,最初形似现今的片汤。
  唐朝时,人们七夕晚上除面对星空进行乞巧外,还举办宴席并食斫饼,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的《唐六典》中记述:“七月七日进斫饼”,同时规定这天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并将当晚的宴席称为“晒书会”。当时的斫饼既为切饼,将饼烙熟后切成几块众人一同分而食之。宋朝时,民间在七夕夜又出现了摊食煎饼的习俗,吕元明所著《岁时杂记》和陈元靓所著的《皇朝岁时杂记》中对此俗都有所显示:“七夕,京师人家亦有造煎饼供牛女及食之者”。
  随着岁月的更替和饮食文化的发展,民间普遍于七夕之夜供奉牛女二星之后食用“巧果”与“花瓜”了。“巧果”又名“七夕果”“乞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其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溶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然后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并在与姐妹们一同乞巧时拿出来相互比看,相互赞赏。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中称这种乞巧果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后来,民间艺人雕刻出专门用来做乞巧果的模子,将和好的面放入其中按紧,取出后上面有各种精美吉祥的图案花纹,常见的就有莲蓬、桃子、老虎、狮子、猫咪、猴子、公鸡、小猪、鸣蝉等,着实招人喜爱。不少人家还将这种乞巧果以红线绳串起来,下头缀上一点彩色穗子,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据说吃了这样的巧果,孩子们就心灵手巧了。而“花瓜”则是指雕成奇花异草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的瓜果。以这些各式各样的瓜果供奉牛女二星之后,人们一边食用花瓜与巧果,一边仰望星空,无不祈盼自己变得心灵手巧。
  现如今,我国很多地区的七夕食俗以饺子、馄饨、面条和油果子等为主,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而各地的七夕饮食也存在着差异,显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在我国山东、河北的某些地方,这一天姑娘们要吃乞巧饭,而且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面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在河北雄县等地区,七夕之时除设瓜果祭祀外,还有个独特的宰杀公鸡习俗。秦廷秀、褚保熙所著的《雄县新志》记载:“七月七日,曝洗,云曝干而濯洁。是夕,闺人以茜鸡作乞巧会。”我们的先辈们觉得,在这牛郎织女相会的夜里,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在福建的一些地方,人们七月初一就开始泡巧菜、做巧工,将豆、麦盛放在有水的盘子上长成芽,初七这天做成巧芽汤食用。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作一些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总之,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其他文献
案例  都是嗜糖惹的祸  邻居家小孩子阿昕近段时间,上课不专心听讲,老是开小差,老师上课提问一问三不知,时常在班里惹是生非,班主任老师百般劝说教育无效,而且,阿昕似乎变得非常脆弱,总是情绪失常,激动好哭,撕书毁物,爱发脾气,甚至打架斗殴等,搞得家长和老师不知如何是好。某小学8岁男生阿强,整天在教室坐不住,一会儿给这个同学掐一下,一会儿又给同桌拧一把,同学们纷纷报告班主任老师,都说阿强是“捣蛋鬼”“
二  无独有偶。春节过后,在灯节期间文联举办的联欢会上,笔者刚讲完上述“饺子恋”的故事,笔友卫晓晓也讲述了她的“饺子爱情”——  我和他是经别人牵线认识的。牵线人对我说:“他性情和人品都不错,还会自己做饭,我亲眼见他包的饺子很好看。”牵线人对他说:“她多愁善感,喜欢写点东西,她是个性格很开朗的女子,很懂事理,我看你们很般配的,觉得你们很合适做夫妻的。”  在中间人安排下,我们俩就约了时间见了面。第
《红楼梦》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中,因贾母打发贾宝玉去天齐庙还愿,宝玉因而得以见到道士“王一贴”。刚一见面,贾宝玉便向“王一贴”讨要“止妒方”:“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王一贴听说,拍手笑道:“这可罢了,不但说没有方子,就是听也没有听到过。”宝玉笑道:“这样还算不得什么。”王一贴又忙道:“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
糖果、蛋糕等各种甜食总是让人们欲罢不能。最近几年,很多文章和影视作品都说糖吃多了会使人上瘾,危害比毒品还大……这里的糖是指添加糖,并不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  2012年,《自然》杂志发布文章称,虽然糖也有一定成瘾性——如果你喜欢吃甜食,你会越来越想吃,而且无法轻易“戒掉”。因为当你吃糖之后,大脑会分泌一些让你感到愉悦的成分,比如多巴胺。不过,糖的成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累积起来的,越吃越想吃。
前些日子去福建,友人邀请我品尝了一道非常有趣的菜肴,名叫佛跳墙。这名字听说过,觉得十分怪异,根本不像菜名,倒像是书名或地名,从字面很难理解其义。后来经友人解说,方知这道菜大有来头,颇有些历史文化渊源。  据说,“佛跳墙”最初是从“东坡肉”发展衍生而来的。相传,有一次苏东坡在家中研制美食,他把酒、猪肉放在一起煮,不觉美味四溢,满屋飘香。适逢好友佛印来访,佛印隔墙闻到香味,迫不及待地翻墙而入,揭开锅盖
说到绞肉,可以做的料理可多了,例如肉臊、狮子头、汉堡肉、蚂蚁上树…等等。绞肉是非常方便的食材,容易取得又平价,还能有令人惊叹的变化!绞肉可以当主角做成主菜,还可以当个称职的配角,搭配其他食材一起料理,美味下饭好滋味。以下示范两道美味绞肉料理:糖醋肉丸子、汉堡排盖饭。  糖醋肉丸子  材料:猪绞肉约250 g、牛绞肉约250 g、酱油3大匙、米酒1大匙、盐1/2小匙、胡椒粉1/2小匙、五香粉1/4小
材料:猪瘦肉150 g,苦瓜1根,姜、盐、水淀粉、酱油、色拉油各适量。  步骤:1. 将猪瘦肉洗净,切成片,用水淀粉、酱油、色拉油稍腌。  2. 将苦瓜洗净,去籽,切成块。  3. 瓦煲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煲沸。  4. 放入苦瓜块、姜,煲沸10 min,放入猪瘦肉片,滚至熟。  5. 加入适量盐、色拉油调味即可,可将猪瘦肉片、苦瓜块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Tips:此汤清热而兼滋润,具有清心火
沙特是典型的阿拉伯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生活的环境比较恶劣,他们头顶烈日、骑着骆驼闯大漠的祖先似乎没有留下多少食谱,所以直到今天,阿拉伯人虽然好客,但他们做的菜大多是粗线条的,除了烤,就是炸,顶多再来个炖完事,要么索性生吃。但当地的美食还是相当有特色的,他们吃得不亦乐乎。  阿拉伯特色大饼  到阿拉伯人家里做客,先是见到餐桌中央放着一筐大饼,四周群星拱月般擺着十来个大大小小的
“饭”字在古代就是“吃”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释中考察“饭”的本义时说,饭是动词,当吃讲,读上声“反”。后来派生出来的名词“饭”,读去声;字形也不同,右边是“弁(或卞)”。流传到现在,早已字形不分,统写为“饭”了。  《礼记·玉藻》曰:“饭者三饭也。”《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孟子·尽心下》:“饭糗茹草”等等。这里的“饭”都是“吃”的意思。以至到
提起昆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存在着恐惧感。其实,昆虫并不可怕,它己成为风行国内外餐桌上的时尚美食。  据统计,世界上昆虫约有100多万种,目前已发现有500余种可以食用。营养学专家们认为,昆虫食品将成为第三大类蛋白质来源。据现代科学营养研究分析,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等营养物质,纤维素含量少,口味鲜美,其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昆虫蛋白质含量极高,如蟋蟀和龙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