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学的相关性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音乐家梅纽因在他所著的《人类的音乐》中说:“音乐可能碰巧是富于表现力的,沟通心灵的,感人肺腑和充满灵感的,但她却极少是偶然发生的,即便是她使人想起大海永恒的涛声或自发的鸟鸣声也罢。人们难道不正是主要在这些自然之声中找到了创造人类音乐的原始素材吗?无论是最微妙、古老的单音旋律或节奏素材也好,还是近年来在西欧发展出的那些最复杂的和声构造也罢,人们都是基于这些自然之声才构筑了我们的音乐语言”。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的表现目的则通过语言的手段去达到。音乐的美主要存在于声音自身之中;文学的美主要存在于语言的涵义之中。由于音乐缺乏视觉的具体形象,也缺少思维的明确概念,所以虽然能细腻地表达各种情感,却无法确定是哪一种情感;虽然能生动地表达心理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准确地说明过程的因果关系;尽管音乐的声音与语言的声音有如此之不同,人们还是试图把音乐当作一种语言的艺术来看待,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把音乐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语言方式。他认为音乐语言之所以不能用文字来表述,是因为它太丰富了。音乐凭借有规律的乐音的变化和运动过程,来表达或传达某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文学借助语言文字进行创作,表达情感。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完全抽象的,因人们的交流需要而被创造出来,完全是人类自由想象的结果。音乐作品无语义,比较抽象模糊,涵义有不确定性,同一个作品,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相比之下,文学作品用文字来表达,有语义,意思相对明确、具体,容易被人接受。音乐的表达更注重人类的内在生命。在人类生命的进程中,总会有某些起初的、极为复杂的生命感受。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不断地改变着趋向、强弱和形态。它们毫无规律地时而流动,时而凝止,时而爆发,时而消失。对于这种内在生命,其它艺术手段是无法忠实地再现和表达的,只有音乐才能做到。与之相比,文学表达则倾向于客观世界。语言的产生是出于交流的需要,其创造是与外部世界的事物相对应的。虽因其符号性的暗喻能力,使人产生生动的感受、深刻的思考和广泛的联想,但其传达的意义在诞生之初就被相对确定下来加以普遍的接受、理解。这和音乐对内在生命的精细描写相比就有了相对的客观性。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是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而文学则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下面我就论述探讨音乐与文学之间的相关性。
  音乐与文学都属于艺术,音乐是声音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中国古代艺术的起源论述中,关于诗歌、音乐、舞蹈的论述大多是纠集在一起的。在那个远古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其表达、交流手段有限,为了交流的需要,于是多种表达手段被一同使用,也就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在那时已经开始互相配合。文学与音乐的自然一体性的最好体现就是《诗经》。这部歌曲集的内容本身,就全方位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又以歌与诗的二位一体融入社会的每个个体的精神世界。
  无论在音乐还是在文学创作中,情感始终伴随着创作的全过程,是二者创作的本质特征。所以列夫-托尔斯泰说人们是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体现在创作之初,表现为创作的动力;体现在创作中,表现为作品的形象性;体现在作品中,表现为包含着欣赏者的情感活动,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情感活动,文学和音乐都体现出以下特点:具有情感的强烈性。作为艺术创作原动力出现的情感抒发总是炽热而激烈,就像那将喷发的火山,而文学和音乐就好比火山口,给喷涌的情感找到一个最好的途径。诗歌、音乐以集中强烈地抒发思想情感为标志,所以说文学、音乐更多的是打开心灵,直接表露自己情绪情感。音乐与文学对人的表达,从自然到社会的,从内心到外在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是对世界的人性化描述。
  艺术形式随着社会发展开始分化,逐渐脱离远古时代的一体状态,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先后开始独立,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音乐始终不曾和文学全然脱离,在中国,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音乐往往成为文学流变中的最重要因素。以至于我们无论是讨论文学还是在探索音乐,不可避免的要同时提到诗、词曲和戏剧。音乐是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反之,文学对于音乐有着同等的作用。无论是早期浪漫派音乐,还是中期的浪漫派音乐家,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从文学作品中寻找题材,甚至直接改编文学作品的。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主管艺术的阿波罗,手中拿的就是一架竖琴。这表明在远古的希腊,诗歌就是根植在音乐中的灵魂。
  在歌剧产生以后的音乐发展史中,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乐派,从浪漫主义时期到现代音乐,歌剧和艺术歌曲的创作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从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到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可夫斯基,这些世界音乐大师们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歌剧或艺术歌曲的创作,充分说明了音乐与文学的密切联系。
  在面对现代文明对精神环境日益污染的困境中,艺术领袖的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财富。艺术家往往是最先预见到社会变革的人,在中世纪的欧洲,艺术家更成为了推动西方文明前进的关键动力,他们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达到了高潮。
  【参考文献】
  [1]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美]梅纽因,[美]戴维斯.人类的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张己任.谈乐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新西兰]斯蒂芬.戴维斯.音乐的意义与表现[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6]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总不会忘记的对其眼睛神的描写,画龙点晴.同样,里也有多处对人物眼睛眼神的刻画,无论是莺莺的,无论是红娘的,无
爷爷是一名华侨飞虎队的司机,抗日战争期间响应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从马来西亚来到了昆明,在西南运输处当了一名汽车司机.rn每当驱车路过这条路时,那苍翠欲滴的原
期刊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优良地情感体验,让情感成为学习声乐技能的强大推动力,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情感就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位声乐教师应该去关注它,注重声乐教学中歌唱情感的培养,让它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艺术;心理素质;情感;表现力  歌唱应是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和内容情感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将自身的演唱个性发挥出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在视角构成上通过对默尔索的感知性视觉描写和认知性视觉描写,塑造了一个离经叛道、无所谓但又对生命有本真追求的默尔索形象,同时通过处于中心地位的
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深度学习时基于教学情境的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新旧知识建构以及迁移内化有能力培养意义重大.本文就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俄语广告文本中概念隐喻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其俄语
【摘要】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高和低。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积极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动力作用 创造语境 课内外联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84-01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
故乡上梁rn在故乡,上梁是项古老的传统仪式,那庄重热闹的气氛不亚于小伙子结婚娶媳妇.童年记忆里,每次上梁都会热闹整个村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木匠师傅的吆喝声宛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