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数学活动,让课堂“动”起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培养目标中将原有的“双基”扩展为“四基”,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认为深挖教材,体会教材意图,巧设数学活动,让整个课堂“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才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的。下面,笔者就以一节教学片段赏析为例,与同行交流。
  教材呈现:探究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1)(x+1)(x-1)=____;(2)(m+2)(m-2)=____;
  (3)(2x+1)(2x-1)=____。
  上面的几个计算都是形如a+b的多项式与a-b的多项式相乘,由于(a+b)(a-b)=a2-ab+ab-b2=a2-b2,所以具有与此形式相同的多项式相乘,我们可以直接写出运算结果,即(a+b)(a-b)=a2-b2,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的得出,以多项式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知识为基础,从具体的具有特殊形式的几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结果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形式,體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的乘法公式的一种,也是因式分解中公式法的重要基础,在代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片段: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计算题:(1)(x+1)(x-1)=____;(2)(m+2)(m-2)=____;(3)(2x+1)(2x-1)=____。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今天咱们做个比赛,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开始!
  教师在讲台上做题,学生独立做题。不到1分钟,教师就做完了,学生惊叹不已。过了2分钟,所有学生做完。教师在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我们的答案一样吗?
  生:一样。(异口同声)
  师:那为什么我做得快呢?
  生1:因为你是老师。
  生2:老师,你肯定有绝招。
  师:不错,老师的绝招就是运用了平方差公式。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下面请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观察3个题左边的两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再看看所得的积与左边的联系,你也就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了。
  学生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大约3分钟后,所有小组举手示意完成。
  师:下面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若有异议,再举手补充。
  生3:我们组发现这3个题左边的两个多项式分别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所得的积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生3:(a+b)(a-b)=a2-b2
  师:好,这就是把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具有特殊形式的几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结果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形式,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谁能用语言叙述一下?
  生4: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师:好,这就是我刚才所用的绝招——平方差公式。公式中的a、b本身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等。
  案例赏析: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本案例则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数学活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抓住了学生好胜的心理,采用比赛的方式,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动”起来了,也有了灵性。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的“体验式”,强调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所获得的知识才能记忆深刻,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巧设数学活动,使课堂“动”起来,赋予它灵性,才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享受学习的乐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其他文献
研究利用图论的最小生成树原理,通过颗粒间理想距离的定义,建立了麻灰纱纤维分布均匀度定量评价模型。经过实验对三组麻灰纱切片图像的整体均匀度、均匀分布稳定性、黑纤维所
近年来,防刺服作为防护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研究多层高厚高密三维机织物的防刺效果,研究了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的机织物的静动态防刺效果。研究发现:未经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思维的成分,但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
教师通过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通过对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还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呆板、形式单一等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如何创建情境、总结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准确性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问题的解
2014年9月我有幸参加陕西省高中英语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感受颇多。反思在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它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水平,推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