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遍及国内外,80后新锐画家的成功之路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尤其是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有着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的特殊绘画形式,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主,技法上有抽象和写实之分。在中国绘画之路上行走的艺术爱好者很多,但是,能够真正成为国画艺术界新晋精英的确少之又少,而杨莎琴就是其中一个。
  杨莎琴,曾在“2014年度华夏书画艺术家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新锐画家”,在“国粹之美·国画”大型国画艺术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国画家”的荣誉称号,而她的作品同时获得金奖的荣誉。除此之外,杨莎琴在国内外举办了多场个人作品展,她在国画界的地位不断攀升,目前已经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除了杨莎琴的绘画作品受到极大的认可外,善于钻研创新的她,在原创绘画理论技巧方面也有卓越成就,数锋笔法以及开合皴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受到来自绘画艺术爱好者及绘画艺术家的纷纷效仿、学习、借鉴。
  纸笔为媒,她与国画深深结缘
  在绘画行业有着较深造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极高的专业天赋,杨莎琴也不例外。杨莎琴儿时就非常喜欢画画,从简笔画,到水彩画,再到国画,始终坚持着那份对绘画的热爱。“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学科就是美术了,每周就盼望着那几节课,每当看到我的作品被老师贴在墙上展览出来,那种兴奋感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高考时,我毅然选择了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而后的硕士学位同样选择了该专业,为了实现我最初的梦想继续深造。”杨莎琴说。
  正是怀揣着这份绘画的天赋,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绘画训练,尤其是在能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的国画方面,杨莎琴表现出了尤为的喜爱和较高的能力水平。一幅幅山水画在她的笔下显得磅礴多姿,不论是静态的秀美山间之景,还是动态的雨季山水之景,都被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最终,她的付出受到了社会以及绘画界的肯定,在各类绘画比赛中脱颖而出,将大奖纷纷揽入怀中,在国画专业领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凭借作品《春雨》在2014年度华夏书画艺术家评选活动中斩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新锐画家”的称号。该获奖作品运用了杨莎琴首创的数锋笔法,墨色浓淡相宜,明快清雅,洒落自然,绝去斧凿之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山水空间与空气透视感,对中国画画法技巧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专家评委团的一致认可。
  而在“国粹之美·国画”大型国画艺术评选活动中,杨莎琴以参选作品《群山竞秀》赢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国画家”荣誉称号、作品金奖双丰收。
  国内外举办多场个人画展,
  均获好评不断
  举办个人画展是杨莎琴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杨莎琴先后在韩国、新加坡、上海、南京、北京等多地举办个人画展。她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已经崭露头角,每次展览都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杨莎琴最初的个人画展——水墨大观,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展出,其中包括她所主要创作的60幅国画,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在呈现当代艺术家写意探索与水墨实验所取得成绩的同时,给参观者带来了—场文化视觉的饕餮盛宴。一些绘画大家在展览结束后评价道:“这是中国水墨画的一种文化体现,是中国人民对于发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也给予韩国民众一个了解中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机会,感受国画的魅力。同时,这场画展还是中国与韩国进行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深入了解两国历史文化,加强彼此间沟通的一种直接有效的形式。”该场画展也吸引了很多韩国民众、绘画爱好者、媒体们的参观欣赏,也纷纷表达出了他们对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和敬意。
  今年年初,杨莎琴以“江山如此多娇”为题的个人作品展在北京国艺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杨莎琴60余幅作品,同样吸引了众多绘画界知名大家的关注,并给出极高的评价。
  创新绘画原理技巧
  除了绘画外,杨莎琴努力挖掘在绘画原理技巧上的创新。“有的人说绘画很简单,不用动脑,主要是通过对着静物或者凭着自己想象来完成,这是非常不全面的看法。临摹是每个绘画初学者的必然功课,但如果绘画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永远只能是初学者。要在不断的绘画练习中对传统绘画形式和绘画手法进行思考,不断改良,从而完善现有的绘画手法、技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绘画能力的一种提高,更能够促进繁荣中华书画艺术市场。”当谈及绘画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绘画修养时,杨莎琴说。
  获奖后,杨莎琴除了在绘画方面天资聪颖被大众迅速熟知外,她原创的数锋笔法和开合皴法等原创的绘画理论技巧也开始受到国画艺术爱好者以及艺术大家的关注,逐渐广泛地传播应用开来。有绘画界艺术专家在看过杨莎琴的这两种技法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两种技法相互结合运用时,能够更加真切的表现出山水之间层峦叠嶂,此起彼伏之感。可谓开创了国画艺术创作的新技法、新形式、新领域。”
  据了解,杨莎琴的数锋笔法摒弃了传统运笔以中锋、侧锋的方式,扩展了毛笔的表现力,使其不仅仅停留在中、侧锋上,而是创新为勾、抹、刷、揉、擦、弹、挑,在可控制与不可控制之间保持了一种表现上的张力。同时,这种笔法能够在表现水、雨、浪、雾、湿润的空气时起到强化作用,是对传统绘画中弱项表达不足上的有力补充。
  而开合皴法在表现山水画时更为突出,应用更为广泛。采用数锋乱笔表现出山石山峦的结构,大笔铺开,整体布势连勾带擦染,一气呵成,尤其在用笔上要取气势,磅礴多姿,浑然天成。这种皴法一定要掌控好整体效果,要有大局观,画时的动与静、收与放尤其要注意节奏。
  后记:多次成功举办的画展、超群的绘画水平、原创绘画技巧的能力,在许多人看来,作为80后青年国画家的杨莎琴来说,已经攀上了成功的高峰。而杨莎琴却并不满足于此,也不会止步于此。为此,她说:“在艺术的道路上,在国画的事业上,我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我们也一起期待杨莎琴为我们带来更多国画精品,为中国画事业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摘 要】 家校合作是一项密切家庭与学校联系、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对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依据系统论的思想,我们提出了整合优化、多元互补的家校合作的新机制,即充分发挥学校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整合各方资源,按照沟通、养育和学习指导三个层次,激发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不断提高家校合作的水平。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新机制 探索  
苏教版《后序》增加了原来人教版删节的部分,即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段是全文情感抒发的高潮和主题的升华,我们可借此以管窥作者文天祥的整个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以苏教版《后序》补充部分为分析对象,从“愧”与“无愧”两个角度,来探究文天祥的思想和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文天祥的“愧”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精忠报国。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义无反顾的殉道者。但试看这一段的第一句:“呜呼,予之生也
如今,经济浪潮冲击着中国天南地北的每个角落。偏远山区农民的眼光已跨越城乡界限,不甘心固守于大山的贫瘠土地,纷纷涌入城市,成了打工一族,开始了漫漫的“淘金”之旅。自然,他们的孩子成了学校里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留守学生,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是班主任应积极探索与思考的课题。以下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用爱心奏响和谐
杨利群生长在一个古籍修复世家。“我十几岁就跟随父亲装裱字画、学习古字画修复。1979年进入图书馆古籍部,一直工作到现在。一辈子也就会做这么一件事。”杨利群戏称自己就是个“面糊匠”,不过谁都知道,这个“面糊匠”对中国古籍修复的重要性。完善方案,破解难题  2010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民间古籍考察组从一名采药人口中得知,距离香格里拉县100多公里的一个洞穴内有一些藏文经书。考察组迅速行动,历经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对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教材地位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它既是对八年级上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领会文章思想感情也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也会强得多。那么,朗读教学应该怎么做呢?    一、朗读的训练层次    1.整体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让学生获得整体性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汲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但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另一方面是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学生们难以掌握。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总怕学生不能理
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把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的培养建设中。至今,学校在摸索中前进,已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学校教育的、有锦堂职高特色的专业技能教学与德育工作有融合的教育之路。    一、利用学校百年校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我校是著名旅日华侨吴锦堂先生在1905年创立的学
[提要]学习期待是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体现,尝试课外练笔名称的改革、欣赏形式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欣赏期待,从而使随笔欣赏课成为让人期待的语文盛会,也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  [关键词]随笔 创新 激励 期待    一个学生在随笔中写道:“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了,看到摆在讲台上的一大摞笔记本,同学们会心一笑,又到欣赏随笔的时间了!大家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接受文学的洗礼……”这是学生真实的心声,从
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生活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挑战,班主任也应与时俱进,班主任工作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自然而然地要承担起学生德育教育的重担。  德育工作的实质就是扩大教育面、减少管理面。德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