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生活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挑战,班主任也应与时俱进,班主任工作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自然而然地要承担起学生德育教育的重担。
德育工作的实质就是扩大教育面、减少管理面。德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也就意味着把握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根本,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抛弃以往“权威者”的角色,由居高临下或高高在上的家长式角色变为“平等的首席”,和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以朋友式的对话方式友好沟通。我总是在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蹲下来看学生使我彻底明白了:多一些理解,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蹲下来看学生会让我不知不觉地打开了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蹲下来看学生成了我和孩子们真诚交往的一条无阻的通道。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会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多半优越,很容易受到家长的过分宠爱,社会的不良影响往往使他们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承受能力极弱,心理素质较差等。当面对学校的各种要求,沉重的书包,饱和的时间安排时,有些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分服从和依赖,唯恐做得不够,整天只是机械式地埋头苦学;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无法成才,成功无望,而对老师的教育反抗、仇视、为所欲为,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势,学习上也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班主任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个别谈心,开展集体活动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调适,我采取的电话谈话的方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我利用星期天给一些学生打电话,和他们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然后再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因而欣赏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成年人一样。不仅要会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其他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问题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和问题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教师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适当地赞美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曾经有个学生,经常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多次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在初中时参加演讲比赛得到过一等奖,于是我利用班会的时间,让他在班级里作演讲,他获得了成功。几个同学发言赞美他演讲的风度,赞美他演讲的语言,赞美他演讲说理透彻,赞美他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老师和同学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严。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无论一个孩子学习多差,他也一定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跃进式地提高考试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优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这对于帮助一个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很重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你和某一个学生多说几句话或关注得多一些,其他学生就会认为你偏心眼。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一句讽刺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上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在期中考试班级颁奖会上,我班班长和一同学公然在班上斗嘴,被叫到教室外后还冲那个同学嚷嚷,当时我把班长叫过来,当着大家的面严肃地把她批评了一顿,然后要求她写检查,在班上做检讨。事后我才知道,如果当时班长不做检讨的话,学生们想把班长给撤了。从中也看出了在学生眼里面班长这一职务的重要性。而对那些犯过错误或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存在看不顺眼,一棍子打死的心理。
记得刚毕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年轻气盛,也受当时教学风气的影响,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学生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只是慑于班主任的威严而不再吭声。而将来学生毕业后和老师见面还能打个招呼说个话的恰好是那些我们认为不好还经常批评的学生,往往弄得自己也很尴尬。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要学会倾听。以往,我们习惯于用批评教育的方法,希望自己的经验之谈能拯救他们,可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一个心理学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学生为了逃避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只有积极地倾听学生的诉说,我们才能捕捉到他们的需要和期望,准确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走进他们的内心,采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后进生,最容易犯错误,我们不要受思想定势的影响,不要以第一印象先入为主,这也许才是改变后进生的良好机会。马克·吐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他都如此,更何况这些渴望被老师关爱的学生呢?所以,我们要善于用“放大镜”寻找学生们身上的每一个哪怕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并适时地赞美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有一个学生从高中毕业后一直和我联系,她在给我写的第一封信中谈到:老师也许您不记得我了,但是我忘不了您,记得您在七年前时说过的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点燃了学习的欲望,也激励我不断前进,我能考上大学就是因为您的那句鼓励。我能想起这学生的模样,但那句话却永远也不会记得。想想我们每天要说多少话,如果一句话真能对学生产生如此大的作用,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去赞美学生呢?许多班主任的实践证明,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是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道,对学生适当宽容,给学生以机会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道。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淡化权威意识,以宽容与虚怀若谷的长者风度,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以改正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论哪一个学生,不犯错误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我们要宽容他们,允许他们犯错,等待他们改正。如果你对学生屡次犯错气恨交加,甚至恼羞成怒,认为学生是与自己过不去,故意捣乱,于是在处理学生违纪犯错的事件中,批评教育时带有“整”的成分,这样一次两次后,学生就真的与你对立了,造成班主任工作难以开展,适得其反。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俗话说“十指都有长短”,何况人呢?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把爱播撒给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处罚学困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给我们敲下警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披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冷风拼命地吹,想吹走斗篷,游客反而把斗篷裹得更紧了;太阳把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游客身上,只一会儿工夫,游客就热得把斗篷脱掉了。当然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均不可偏废。爱心具有伟大的力量,但也绝不是万能的,况且,给学生付出爱心也是一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你的用心,都需要去考虑。如果仅有爱心而没有严格的要求也不行,现在很多学生都不缺少爱,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以至于他把你付出的爱看作理所当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之中一定要包含爱的深情。
当班主任很累,要操心的事情很多,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因此班主任即使面对的是后进生、学困生,也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用关爱的眼神看待他们;用鼓励的话包容他们的过错,唤醒他们迷失的心灵,使他们有改过的机会;用诚挚的语言肯定他们的成绩,鼓起他们奋斗的力量,使他们感到进步的快乐。那么,何愁“桃李”不“芬芳”呢?
(责任编辑 黄 晓)
德育工作的实质就是扩大教育面、减少管理面。德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也就意味着把握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根本,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抛弃以往“权威者”的角色,由居高临下或高高在上的家长式角色变为“平等的首席”,和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以朋友式的对话方式友好沟通。我总是在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蹲下来看学生使我彻底明白了:多一些理解,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蹲下来看学生会让我不知不觉地打开了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蹲下来看学生成了我和孩子们真诚交往的一条无阻的通道。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会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多半优越,很容易受到家长的过分宠爱,社会的不良影响往往使他们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承受能力极弱,心理素质较差等。当面对学校的各种要求,沉重的书包,饱和的时间安排时,有些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分服从和依赖,唯恐做得不够,整天只是机械式地埋头苦学;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无法成才,成功无望,而对老师的教育反抗、仇视、为所欲为,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势,学习上也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班主任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个别谈心,开展集体活动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调适,我采取的电话谈话的方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我利用星期天给一些学生打电话,和他们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然后再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因而欣赏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成年人一样。不仅要会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其他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问题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和问题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教师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适当地赞美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曾经有个学生,经常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多次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在初中时参加演讲比赛得到过一等奖,于是我利用班会的时间,让他在班级里作演讲,他获得了成功。几个同学发言赞美他演讲的风度,赞美他演讲的语言,赞美他演讲说理透彻,赞美他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老师和同学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严。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无论一个孩子学习多差,他也一定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跃进式地提高考试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优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这对于帮助一个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很重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你和某一个学生多说几句话或关注得多一些,其他学生就会认为你偏心眼。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一句讽刺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上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在期中考试班级颁奖会上,我班班长和一同学公然在班上斗嘴,被叫到教室外后还冲那个同学嚷嚷,当时我把班长叫过来,当着大家的面严肃地把她批评了一顿,然后要求她写检查,在班上做检讨。事后我才知道,如果当时班长不做检讨的话,学生们想把班长给撤了。从中也看出了在学生眼里面班长这一职务的重要性。而对那些犯过错误或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存在看不顺眼,一棍子打死的心理。
记得刚毕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年轻气盛,也受当时教学风气的影响,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学生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只是慑于班主任的威严而不再吭声。而将来学生毕业后和老师见面还能打个招呼说个话的恰好是那些我们认为不好还经常批评的学生,往往弄得自己也很尴尬。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要学会倾听。以往,我们习惯于用批评教育的方法,希望自己的经验之谈能拯救他们,可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一个心理学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学生为了逃避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只有积极地倾听学生的诉说,我们才能捕捉到他们的需要和期望,准确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走进他们的内心,采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后进生,最容易犯错误,我们不要受思想定势的影响,不要以第一印象先入为主,这也许才是改变后进生的良好机会。马克·吐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他都如此,更何况这些渴望被老师关爱的学生呢?所以,我们要善于用“放大镜”寻找学生们身上的每一个哪怕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并适时地赞美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有一个学生从高中毕业后一直和我联系,她在给我写的第一封信中谈到:老师也许您不记得我了,但是我忘不了您,记得您在七年前时说过的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点燃了学习的欲望,也激励我不断前进,我能考上大学就是因为您的那句鼓励。我能想起这学生的模样,但那句话却永远也不会记得。想想我们每天要说多少话,如果一句话真能对学生产生如此大的作用,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去赞美学生呢?许多班主任的实践证明,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是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道,对学生适当宽容,给学生以机会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道。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淡化权威意识,以宽容与虚怀若谷的长者风度,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以改正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论哪一个学生,不犯错误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我们要宽容他们,允许他们犯错,等待他们改正。如果你对学生屡次犯错气恨交加,甚至恼羞成怒,认为学生是与自己过不去,故意捣乱,于是在处理学生违纪犯错的事件中,批评教育时带有“整”的成分,这样一次两次后,学生就真的与你对立了,造成班主任工作难以开展,适得其反。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俗话说“十指都有长短”,何况人呢?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把爱播撒给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处罚学困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给我们敲下警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披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冷风拼命地吹,想吹走斗篷,游客反而把斗篷裹得更紧了;太阳把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游客身上,只一会儿工夫,游客就热得把斗篷脱掉了。当然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均不可偏废。爱心具有伟大的力量,但也绝不是万能的,况且,给学生付出爱心也是一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你的用心,都需要去考虑。如果仅有爱心而没有严格的要求也不行,现在很多学生都不缺少爱,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以至于他把你付出的爱看作理所当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之中一定要包含爱的深情。
当班主任很累,要操心的事情很多,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因此班主任即使面对的是后进生、学困生,也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用关爱的眼神看待他们;用鼓励的话包容他们的过错,唤醒他们迷失的心灵,使他们有改过的机会;用诚挚的语言肯定他们的成绩,鼓起他们奋斗的力量,使他们感到进步的快乐。那么,何愁“桃李”不“芬芳”呢?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