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高师院校同一教师任教师范与非师范不同专业、同一课程的状况比较普遍,推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上述状况引发的不良局面。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以“同课异构”的总体原则展开探索和实践,拓展了当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摸索出“目标明确、因班制宜、考评多样”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为进一步深入实践作了前期有益尝试。
  [关键词] 高师院校;同课异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95-02
  0 引言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一条重要内容,就是“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培养通晓基本理论与实际运用的专门人才”[1]。然而,不少高校教师对此界定认识模糊,他们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在专业技术能力塑造上存在欠缺,学生专业特质较差。对高师院校而言,这种情况尤为突出。面对当前社会分工更趋显著、行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这种淡薄专业特质的培养模式显得越来越不适宜。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不少,本文讨论的有关高师院校同一教师任教师范与非师范不同专业、同一课程的情况便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亟待研究解决。
  高师院校一般都是以师范教育“起家”,在教育改革进程中纷纷增设非师范类专业,逐步办成综合性大学的。在此背景下,同一教师任教师范与非师范不同专业、同一课程的情况比比皆是,有关内容笔者已在前一拙文[2]中详细交代,在此不作赘述。在高师院校推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不良局面。为此,笔者在近两年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以“同课异构”的总体原则展开了探索和实践,拓展了当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摸索出“目标明确、因班制宜、考评多样”的教学模式,报告如下。
  1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实践
  以《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为实践依据,以前文[2]提出的高师院校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策略为理论基础,结合盐城师范学院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作者在具体教学中实施了以“目标明确、因班制宜、考评多样”模式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1 目标明确
  “同课异构”的定义一般为: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3]。作者针对高师院校的教学特点,将“同课异构”的概念进行了引申和拓展,其内涵包括同一教师在教授不同专业或不同类别学生的同一课程时采取的不同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因此,在高校推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师都能明确应该有所区别地对待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
  例如,对生物科学(师范类)和生物技术(非师范类)的微生物学课程而言,其教学目标的最大区别是,前者重在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现代微生物学发展趋势和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学习生物科学和更好地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后者重在使学生具备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胜任生物技术相关工作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更侧重基础,另一个更侧重技术,因此,基于教学目标区别对待两类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设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成为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前提。
  1.2 因班制宜
  大学教学一般以班级或专业(同方向)为单位,因此基于“同课异构”目标明确的前提,结合不同学情、班情,各班级的优势和特点,“因班制宜”是任课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技巧和手段。首先在制定授课计划之前,需要通过一些渠道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底子”,比如学生在高中阶段文理科的选择、男女生比例、之前相关科目(如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的学习等等。这些有助于教师把握授课班级的基本情况,从容而准确地制定适合不同班级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前期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可从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学时分配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比如,笔者在“微生物的应用”这一章节的安排上,非师范类班级的学时比师范类班级多一半;对于缺乏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一般同步学习)的班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特别是微生物代谢和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章节;对非师范类专业的班级,授课时注意将一些微生物學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例如,讲授细菌的大小时,将其和抽滤灭菌器的原理、应用相结合,讲授高等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时,引导学生筛选什么样的细菌可以拮抗病原真菌等。
  通过因班制宜的策略,精心备课,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
  1.3 考评多样
  教学考评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的指挥棒。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有必要制定多样化的、适合不同班级的考评模式。事实上,很多高校的不同专业、同一课程的考试试卷都是一样的,都是从所谓的“试题库”里抽调出来的,对此做法,笔者一直不敢苟同。不同的教学目标,理应采用不同的考评方式,“一刀切”的考评模式绝不符合“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理念。
  首先,制定考试试卷时,要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其次,打破追求标准答案的静态考评模式,倡导动态的多层次考评模式,主张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既体现评价的共性,又体现评价的个性。
  此外,为检查和评估教学效果,必须抽查考核,从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一般而言,这个环节的抽查不同于教师示范教学中的提问抽查,重在检查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自我评估教师思维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根据考核抽查结果,教师作简要的总结,进一步完善高师院校“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
  2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通过高师院校“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实施,笔者明显感到教师和学生“主导”和“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主导作用的强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之息息相关。教师一改往日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昏昏欲睡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这也是学生对教师精心备课的一种尊重。一些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强调要“相互尊重”,然而自己却是几十年如一日枯燥乏味的讲授,学生自然听得乏味,课堂也就失去活力和吸引力,由此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水平的发挥,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在高师院校推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从心理上营造默契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
  推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考验一个教师是否有足够宽广的知识面、是否在某领域有足够深入的研究、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和演讲水平等。这些也正是作为一个优秀大学教师所必备的几项素质,也是教师个人魅力之所在。通过实践,笔者经常会发现自身的某些不足,由此也不断激励自己钻研教材,依据自己的教学特色与班级学生的现状形成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后注重“二次”备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观察、比较,及时作好反思与重建,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推行该教学模式,还需要学校、学院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举个例子,以前一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内容适用于所有班级,现在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同一门课程,面对不同的班级,实际上都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笔者有时也会有时间不够、力不从心的感觉。此外,相关职能部门不能用“老尺子”衡量新的教学模式,师生评价的系统需要配套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学院各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由于时间、精力等情况,微生物学中的实验部分未能按照“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要求实施,但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验部分理应是该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忠虎,施克灿.高等教育中的“为学”与“为道”之争——从中国哲学传统观照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124-129.
  [2]康贻军.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25-3826.
  [3]王敏琴.“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中国教育学刊,2008,(6):62-6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创新机制与时代创新——势科学与教育学理论研究之十一”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科学研究和教育过程不同层次上的学习创新、方法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内容和意义,揭示了情感势是学习创新的原动力,与势科学机制有关的对称性方法是创新的有效方法,而文化创新则是教育创新的灵魂。  [关键词] 势科学;教育创新;学习创新;方法创新;对称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
[摘要]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促进了大学的蓬勃发展,由于不同大学所处层次的差异,引起一系列的教育现象问题。马丁·特罗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一书中对高等教育地位独到的分析,不仅提供了从地位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新视野,也对我国当前在处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地位,高等教育层次,高等教育分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在分析高校文秘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媒介素养课程欠缺和媒介素养对现代文秘的必要性之基础上,针对媒介素养的相关范畴和维度,构建了以提升现代文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并论证了该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 现代文秘;能力提升;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70-04  1 现有课程
多项新材料技术用于“天和”核心舱  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日前成功发射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多项新材料技术在“天和”核心舱获得应用。  具体的新材料技术包括:首次应用于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具备低密度、高强度、抗热震、耐溅射、易加工、绝缘性能好等优点,满足了推力器对陶瓷腔体材料的要求;“天和”核心舱的大面积可展收柔
摘要:传统教育往往采用粉笔黑板以及使用投影仪等方式,存在着较多弊端,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案,将 AR 与 VR 技术应用于教育中。考虑到处理能力等多种因素,AR 与 VR 技术的发展目前主要借助 PC 机。但是随着移动终端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如何将 AR 与 VR 技术应用于用户量庞大的移动终端。本文对VR/AR/M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研究,并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增强现实;虚拟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怀揣一张地图和20块钱,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城市很大,很繁华,让我在兴奋之余还有点恐惧。我知道这个城市里有12家服装厂,我的目标是在其中一家谋得一个服装设计的职位。     当然,这并不容易。   去第一家就碰了壁。跟门卫商量很久,他才放我进去。我找到人事科,告诉科长我想在这里找一份工作。科长问你会熨衣服吗?我说什么熨衣服?科长说就是整烫工啊。用熨斗把布料和衣服熨平了就行。我急
[摘 要] 公安高等教育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提升公安队伍的业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警校生职业认同感作为公安高等教育质量表征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在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构建、问卷编制与施测、信效度分析等程序,编制形成警校生职业认同感量表。量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情感、职业适切性四个维度,具有良好
[摘 要]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大学教学的主要模式需要向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基于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学实践,通过“思想、思维、知识、能力”四位一体的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模式构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研究型与实践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
[摘要]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张维迎从大学治理的角度阐述了大学逻辑的基本含义,尖锐而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或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培育大学教师市场、激发大学教师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思路,极力推行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留校、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制度、学科末尾淘汰制度等一系列革
看银幕反面的年代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村里来电影了,当村头的大喇叭一播出来电影的通知,我们立刻兴奋得一蹦老高,急切地盼着天快黑下来。那种露天的电影是我童年里最难忘的事了,吃过晚饭,我们便早早地跑去村里小学的操场上,那里已聚集了不少像我这般大的孩子。我们好奇地看着人们把一块银幕挂在两根木杆之间,木杆上绑着一个大喇叭,我们乐此不疲地围前围后地跑着,有时还到放映的屋里偷偷地看那些放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