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一只眼\”赵东生––纪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赵东生教授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后非面向下体位和面向下体位对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选取手术后非面向下体位(非面向下体位组)、面向下体位(面向下体位组)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9篇。其中,非面向下体位组285只眼,其中裂孔直径≤400 μm小裂孔者145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不明原因、发生于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全层裂开,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但ILM剥除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到患眼的内层视网膜。因此,从传统剥除ILM转为利用ILM生理作用促使裂孔闭合成为了新的手术理念。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可解除玻璃体皮质与黄斑区视网膜的紧密粘连,解除前后方向的牵引,在IMH的预防及早期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确诊为MF的36例患者36只眼纳入研究。自愿接受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者24例24只眼作为手术组;同意定期随访,但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者12例12只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劈裂类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劈裂高度(CFT)、劈裂最高值(MxFT)比较,差异均无
我国眼底病手术治疗研究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玻璃体积血、小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玻璃体切割、内界膜(ILM)剥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是治疗MHRD的常用方法。但对于ILM剥除的必要性、ILM剥除范围以及眼内填充物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等还需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办法,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早产儿视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及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PDR并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92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7~14 d行IVR治疗者48只眼作为药物联合治疗组;未行IVR治疗者44只眼作为单纯手术治疗组。两组患眼均由同一医生完成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患眼手术中电凝及眼内填充物使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其他方法治疗晚期Coat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晚期Coats病的14例患者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3B期8只眼,4期6只眼。所有患眼行视力、眼压、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FFA、眼部B型超声检查。14只眼中,视力无光感3只眼,光感4只眼,手动3只眼,数指2只眼,因患儿年幼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