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或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通俗小说”、“游记连载”、“情感小说”、“连载小说”等都被简单地认为是排除在文学领域之外的一种印刷品,也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并且没有被严格限定的领域。大部分相关的此类作品都引来了隐晦的指责批评和消极负面的判断。然而我们要补充一点,这类作品发展了起来,这些类型名称也并没有相互叠加其中的含义,而是分别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它们已经成为深入到我们意识中的范例词汇,并实现了它们真正的价值。
  人们总是将“文学”这个词定义得过于官方和严肃,好像只有像巴尔扎克、福楼拜那些大文豪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或是传记才被列入真正的“文学”领域,而“文学”也不言自明,只包含那些在杰出的文人眼中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但事实上,文学在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我们称其为“平民文学”。“通俗小说”这个词汇也在很久一段时间内有着最广泛的引申,然而它却是模糊的,我们不能用一个模棱两可的词——“通俗”去定义这样一个文化产物。
  “类文学”,在法语中写作“paralittérature”,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词,“para-”:前缀,意为“类—;副—”,“littérature”则是“文学”之意。所以“类文学”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多种“正统文学”边缘的文学作品。今天,在形成“类文学(paralittérature)”这个词的同时,人们还试图按照意识形态的和社会学的固有原因,根据文字的抒情配乐特点或叙事风格,将所有“类文学”的语言表达形式加以聚合。“类文学”的边缘性其实与连载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流行歌曲及科幻小说等的本质是一致的,但在我们看来,这却并不只是一种边缘特征,也并非是一种文学性的缺乏。“类文学”存在于文学范围之外,就像一种禁止的、忌讳的,甚至也许堕落的作品形式,但同时具有丰富的主题和观念,而这些正是在“高级文学”中被压抑的。
  “真正的文学”一直在定义上被看作是没有负面、没有边缘、没有杂质的,而近期出现的“类文学”无疑重组了文学这个领域的和谐布局。事实上,“类文学”并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文学”的堕落形式,我更愿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二者不能脱离对方而独自生存。“文学”和“类文学”已经在异域和历史的影响下成为一对不可分割的伴侣。
  如今,“类文学”已被带入到混杂的媒体网络,我们不能忽视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侦探小说的读者同时也可能是犯罪图片小说及同主题的电视连续剧的消费者。
  二十年来,这个我们一直在试图将其划定界限的文字领域仅仅成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轶闻或趣事的还原剂。然而在这个时代,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如此多的人都成为了同一种物品的消费者,那就是连环画。根据表达方式的同质性准则来判断的话,是否应该将“连环画”从我们对“类文学”的研究中排除呢?很显然是不能的,尽管这种文化产物有着以叙事为目的的句法结构,以及一个带有符号学痕迹的形式。
  连环画是一种将文字和图画结合在一起的类文学产物,并且获得了大众普遍的接受。理论学家将它定义为:将绘画的或其它的图像及文字自主的并置,并将其组成片段,以用来转化信息及(或)引起读者的美学反应。对于一些人来说,连环画混合了图像和文本,而文本又多多少少以不自然的方式出现,就像歌曲中用来突出主题的声部或是挂在桅杆上的燕尾旗。许多连环画,比如非常经典的《小国王》,都反对这种“一部连环画应当理所当然充斥着文字”的理念。还有一些人认为连环画不止是一种表达方法,而应成为一种“属性”。无论是业余的连环画作者还是对连环画的贬低者,对这种观点都达成了共识。还应当注意到,那些认为连环画应成为一种文学属性的人还认为连环画是属于儿童和青少年的。
  最初,连环画只是在美国的报纸上以滑稽漫画的形式流行,而在欧洲却越来越局限于滑稽的内容和面向儿童的消费。在20世纪60年代,连环画开始力图脱离这个局限,并在70年代接连出现了一系列发展探索的试验。然而在这个十年的末期,插图式图解小说和漫画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如果说多种经典的图文式文学占据了早期的市场,那么“连环画”这个形式则在1980年在所有的插图叙事式文学领域中,在人们的质疑中开辟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人们眼中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种正统的文学形式,尽管一些作家的尖刻批评曾造成这种文学形式的发展的缓慢。
  在连环画的巨大成功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当属《丁丁历险记》了。
  丁丁的职业是一名记者,但他更像一个侦探。他勇敢、善良,不惧怕任何人和任何势力,虽看上去瘦弱,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力量,总能战胜比他强大的敌人。他没有任何权势,却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看上去并不可能的事。在非洲、美洲,在印度,在中国西藏、上海,都留下了丁丁的脚印。他甚至还成为了在月球上探险的第一人。戴高乐曾说:“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丁丁。”
  半个多世纪以来,《丁丁历险记》被译成48种文字,迄今已销售出1.44亿册,读者遍及各大洲。丁丁影响了好几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少年儿童,他们通过这本画册,和丁丁一起遨游世界,增长见闻,甚至有的人正是以丁丁为榜样,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西欧,有95%的儿童熟悉丁丁的故事;有60%的青年和80%的父母表示喜欢丁丁这样的朋友。其影响之深,意义之大,确实可以同一个法国总统相匹敌而毫不逊色。
  丁丁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热爱,还在于他是和平、友谊和正义的象征。游历中的丁丁与所到之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作斗争;抨击金钱至上的军火商和毒品贩子;他讲友谊、重情义,扶弱斗强,智勇双全。针对某些大国的扩军奋战,丁丁从1975年起改穿劳动布裤,佩戴和平徽章,骑着摩托宣传反战。此外,他于1950年成为了登上月球的第一人。这都充分表达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心愿和希望。
  随着岁月的流逝,丁丁始终保持着生机勃勃和勇敢精神,人们对他的偶像崇拜一直持续。1987年《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基金会成立,接着在比利时索瓦涅成立了埃尔热之友协会,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丁丁研究者、爱好者、崇拜者们参加了该协会。
  在《丁丁历险记》中,丁丁这个人物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以及故事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就解释了为什么这部连环画受到了全世界任何年龄段任何职业的人们的喜爱。它的成功也为其它的类文学作品作出了榜样,如何在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人心的故事,直达读者内心的思想……作者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6138.htm
  [2]Jean-Louis Tilleul:“Lire ou regarder,c’est toujours faire.étude des stratégies discursives dans quelques productions paralittéraires qui associent texte et image”.
其他文献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学生头脑灵活,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得更为明显。早在2007年全国政协委员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就显示,当代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主流健康、积极向上,但明显显示出多元化趋势,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对于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  一、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时代
国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陈胜吴广的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在社会价值观念上实现的突破是极具颠覆性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阅读《史记·陈涉世家》,可依据历史背景,思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可结合作品描述,感受主人公的个性和灵魂;可透析敘事语言,琢磨《史记》特有的史家手笔……  要把每一个阅读者带入当时的情境,去感受当时的危机、奋起与风云变幻,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总以文章的情节为
摘 要: 形式主义最早起源于俄国,作为一个美学及文学理论学派别,形式主义致力于研究文学材料与其潜能实现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运用形式主义的蒙太奇手法,从叙事模式、叙事渠道、叙事主题三方面对《上帝也疯狂》进行评论。  关键词: 《上帝也疯狂》 形式主义 蒙太奇  作为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第一个主要流派,俄国形式主义于20世纪20年代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两个学术团体中产生,对该学派而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作为参与教研活动的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感校本教研活动促进了学校与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主动意识、过程意识及成长意识。对课程改革而言,它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学校而言,它是保证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对教师而言,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激发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通俗地讲,“探”是探本求源,探求真理;“究”就是研究、研讨。  探究式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因为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学生才能进入自主探究环节,所以很多课堂探究开展得并不成功。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来谈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儿童阅读普遍存在缺乏指导、图书资源缺乏等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阅读的功利主义、缺乏阅读指导、缺乏图书馆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长的监护和指导,阅读时间短,阅读范围窄,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本文从阅读的目的、指导和资源三方面分析了这些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师与社会方面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课外阅读
摘 要: 在文本阅读中,修辞手法对解析文本的作用常被忽视。增添语言生动耐品方面修辞固然功不可没,但它在建构写作框架、承载精神立意上的功绩更值得关注,它可以成为窥视全文的眼睛,甚至可以作为统观写作内容、洞察作者立意的一个上佳的切入口,从而引导读者与文本深度对话。  主题词: 修辞手法 建构文本 阅读切入口    在我们心目中,修辞常常只现身于只言片语里、赏析题型中,仿若“他山”之石,用之即可弃矣,有
摘 要: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医疗诊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为例,简要阐述了护理工作在专科医院中的建设与发展,包括护理人员的自身道德建设、业务技能学习与掌握与奖励机制等,以为专科医院开展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专科医院 护理工作 口腔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创建于2002年1月18日,建院十年来,医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医
摘 要: 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是整体和长远的现代体育思想,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教育要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等来培养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
摘 要: 音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识、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本文着重讨论了音乐欣赏课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关键词: 音乐欣赏课 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 提高方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