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摘、写、议”四方式提高中学生细节描写能力

来源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让形象景物变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但在目前中学生写的作文中,有较多的文章缺乏具体、形象的描写,语言空洞,缺乏感染力,立体感不强。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通过扩展阅读,摘抄精品,丰富写作,合作评议,让学生逐步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把握生动描写的方向,提高中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细节描写;阅读;摘抄;写作;共议
  文章中优秀的细节描写会让人印象深刻,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使文章由枯燥变生动、由模糊变真实、由平淡变深刻、由空洞变丰富。而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语言较为平淡,缺乏感染力,内容不够丰富。仔细地分析这些作文,发现主要是缺乏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种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一、扩展阅读:培养鉴赏细节的能力
  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量对他的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书中那些生动形象的文学形象,富有文采的修饰语句,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对文章有浓厚的兴趣。
  朱自清的《春》,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春草的生机可爱;一句“像母亲的手”让学生感受春风的和煦;一句“像花针,像细丝”,让孩子们如临其境,如见雨形。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在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小说《故乡》中的闰土见到“我”,“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一声“老爷! ”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俩“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通过阅读,学生具体地感受到景物的形、色、味,人物的喜怒哀乐,再结合老师对写作手法,或精彩语句作点评,学生们鉴赏细节的能力,总会实现厚积薄发,不断提高,为细节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摘抄精品:夯实细节写作的基础
  语言需要借鉴,模仿和创新。大量的阅读可提供借鉴的榜样,是写作的基础,而摘抄可夯实细节写作。在许多精品文章中,都会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因此,笔者会引导学生勾画精彩片段,进行反复的朗读;同时让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和好段,并指导学生将这些文章中的精彩细节进行了分类,如:场面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的片段摘抄在《细节描写积累本》上,然后写一写自己对这一片断的体会。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外貌、动作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父亲的形象深入人心。
  通过大量的摘抄,让学生明白没有细节的文章是苍白乏味的,写作水平犹如书法学习,需要经历一个模仿的过程,摘抄精品,会夯实学生细节描写的基础。
  三、丰富写作:提升细节动人之处
  写作必须强调积累。尤其是要重视生活的积累。蔡红红老师说:“学生的习作来源于生活。”①生活的积累来源于学校、社会,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开阔眼界,鼓励学生把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把自己的见闻,以及所见所闻所带来的想象和情绪,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细致的描写。边读边写,边写边改,丰富的写作会让学生不断提升细节的动人之处。因此,笔者会建议学生们重视随笔、日记的写作,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提升细节的动人之处,以下是学生的随笔:
  随笔一:惊人的弹跳力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A、B他们打篮球。B投篮时,像吃了大力菠菜一样,球球进。但他不小心把球卡在篮筐,不管我们怎么跳,它坚持不掉下来,它似乎在向我们耍脾气。但A就不一样了,只见他飞快地跑过来助力跳跃,一手拍在篮球上,球就这么被拿下来了。我们向A投去羡慕的眼神,他却感觉气氛有点尴尬。我们万万都没想到A的弹跳力已经达到了魔鬼般的地步。厉害!
  随笔二:
  今天的天气并不好,下着小雨,广阔的天空白茫茫的呈现在眼前,像一张巨大的白纸平铺在天上。浓墨似的乌云布满天空,那是天公写作留下的墨迹。这时风开始狂奔,无数小雨粒从空中坠下,狠狠地砸着地上的万物。渐渐地,天空安静下来,一切事物都经历了这场雨的洗礼。
  我会将学生写的优秀随笔和日记,张贴在班级墙壁上,让学生共同欣赏,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还会征集成册,让学生们随时传阅,这样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提升他们细节描写的能力,让他们的文章读起来更有感染力。
  四、合作共议:训练细节描写的能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李吉林老师说过:“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作前。”因此在指导七年级学生写作《最感动的瞬间》之前,我会让学生以四人为小组的形式,每人先说说对以下问题的思考:什么是最感动的瞬间?感动在哪里?通过什么描写来突出最感动的瞬间?大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不断地纠正个人的偏颇之处,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全班发言,说出自己小组的想法,全班在多次的思维碰撞中完善个人观点,形成基本的写作思路;老师在此过程中,会在黑板再次展示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尤其是细节描写的部分。其中包括细节描写的好词,好句,关键的细节。通过全班评议,及时交流,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关注。让他们学会认真观察,选择经典细节;准确用词,串联情境细节;运用修辞,特写传神细节。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摘抄,寫作与评议中,增强“写文章,重细节”的意识,优化自己的细节描写,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我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追问中前行,让学生的细节描写能传神地刻画出人物形象,达到深化文章主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红红《遵循写作心理 有效指导表达》小学教学设计 2006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音乐教育除了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一种有力方式,还是实现本地非遗文化保护的优秀途径,与其它传承方式不同的是,通过教育包含了传承与保护双重意义,随着近几年地方文化的不断流失,一些地方优秀的非遗文化也开始得到了大众的重视,本文将本地文化引入到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当中,不仅能够传承发扬本土音乐文化,还能实现“建瓯唱曲子”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为日后本地音乐教育发展拓展出新方式。  关键词:校本课程;
期刊
摘要:当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进行中,对各学段年级、各学科都已经有了新的课程要求和教学标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改善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管理手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树立以人为本、以初中学生自己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多元化、开放化课堂教学,真正将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融入初中历史教育课堂中。历史教师也需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分析与深入探究,提高学校历史
期刊
摘要:国家的大计在于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如今,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其子女的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现代背景下,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可以积极引入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专门举办家庭教育交流会等方式更新家长。依托教育扶贫,落实农民工子女的情感认同;建设规范有效的亲子学校,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等等。鼓励农民工家庭主动承担学生成
期刊
摘要: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对学生们展开生命教育,使他们更加关注和重视生命,珍爱自己和他人。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生命安全的知识辅导和心理安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传递科学、价值、道德、责任等多方面的正确的教育认知。本文对特殊时期开展的小学生命教育与班级活动相融合的策略进行梳理和简要探析,总结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生;生命教育;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推陈出新,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确保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能力更好的开展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本文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内容,探讨几种教学新模式,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化学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面的参考,同时,也可以帮助到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  一、探索情景教
期刊
摘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乡土地理的过程即是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把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地理;地理教学  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我国课程体系构建的新起点和新方向,引领教育热
期刊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涵了丰富多彩的道德、行为、生活习惯等品德教育内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融入到农村儿童教育,能够让农村儿童在启蒙阶段就接纳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为媒介,在剖析农村儿童的阶段特性及发展需求后,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农村儿童健康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儿童;行为习惯;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行为演变而汇聚成的一种体现中华民族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重要,。初中语文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其中涵盖了中国文学的诸多内容,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学素养的启蒙。初中语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并能在整个学习中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语文教学目标需要改变传统只一味为强记知识服务的宗旨了,应转化为丰富和创建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主
期刊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英语学习难度较大,阻碍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原因有很多,想要让学生得到真正发展,实现有效学习,就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善。“读思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阅读-思考-表达”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以此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从“读思达”教学的应用效果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全面分析“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具体落实内容,以此更好的帮助学生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课堂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设计教学活动,借助有效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关键词:阅读课堂;有效问题;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有效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推手。近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