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农村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融合研究

来源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涵了丰富多彩的道德、行为、生活习惯等品德教育内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融入到农村儿童教育,能够让农村儿童在启蒙阶段就接纳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为媒介,在剖析农村儿童的阶段特性及发展需求后,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农村儿童健康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儿童;行为习惯;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行为演变而汇聚成的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特性和面貌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体,蕴涵了丰富多彩的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内容。并且优良行为习惯的培养能让农村儿童受益终生。而农村儿童的行为习惯包含了:日常生活习惯、社会道德习惯、学习习惯、逻辑思维等,协助农村儿童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能推动农村儿童身体健康发展。针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进到农村儿童教育,让农村儿童自小接纳传统文化的早期教育,协助农村儿童塑造优良的行为习惯,正确引导农村儿童从小形成通情达理、孝顺父母的优良品格,对农村儿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村儿童行为习惯教育中,应挑选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设计教学,把传统文化融进农村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而塑造农村儿童优良的行为习惯。
  一、结合传统故事,培育行为习惯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有了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闻鸡起舞等,这种小故事世代相传且经久不衰,浓缩了很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和聪慧,与此同时,还发扬了中华民族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应试着将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融进农村儿童的日常生活,根据正确引导农村儿童学会思考故事里的寓意,进而塑造农村儿童优良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含有品德教育的故事与儿童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要让农村儿童学会谦让、诚实等优良品行,培养儿童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动的寓言故事引导儿童进行情景活动,进而培育儿童优良的品德意识。如今的农村儿童独生子比较多,他们好像习惯了在家里当“小霸王”,当他们进入到一个大集体时,常常会为了更好地桌椅等而争执。因此,教师可以融合三字经里的“融四岁,能让梨”,挑选了《孔融让梨》这一段故事。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让儿童赏析小故事,使儿童感受到孔融礼让别人的优良品行。然后,教师将梨切割成一些大一些小,让儿童随意选择,并让儿童讲出自身挑选的原因,正确引导农村儿童互相谦让。在户外拓展活动中,教师也能够构建与故事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游戏,如好书推荐齐共享等活动,进一步正确引导儿童感受到谦让别人,和睦相处的意义。在行为习惯培育中教师将传统文化故事与儿童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儿童实践活动中培养了他们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行。
  二、融合传统节日,创建实践空间
  中华传统节日凝固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媒介。传统节日中有着很多丰富多彩的、珍贵的行为习惯教学资源。在行为习惯教育中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作为教育媒介,让儿童接纳传统文化的陶冶,在润物细无声中掌握中华文化的含义。这不但有益于传承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对农村儿童的个人发展也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依据不一样年龄层的儿童特性,挑选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华传统节日,把传统节日活动与行为习惯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寓教于乐,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融合“五一劳动节”,进行主题活动中,指导儿童根据收集父母的工作信息,掌握父母的工作类型、工作情况,知道劳动者的甜酸苦辣和高尚品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融合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设计方案了《过年啦》这一活动,根据正确引导儿童在记录过年时大家“置办年货、清扫,拜早年”等民间风俗,使农村儿童对春节的礼仪知识及风俗习惯拥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根据进行这种传统文化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儿童在体会节日气氛的同时,感受到劳动者品格高尚,进而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
  三、运用媒体技术,创建教育情境
  传统文化展示着先辈对为人处世的社会道德和日常行为准则,把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农村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相结合,需要教师依据儿童的特性和教学实践,科学挑选了德育内容来进行教学活动。在行为习惯培育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激起农村儿童学习的兴趣,使儿童融入学习情景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趣味的学习情景,塑造儿童优良的日常生活习惯。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了一些旋律优美的乐曲与《弟子规》等相结合,让儿童在悦耳的歌曲中诵读《弟子规》。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视频展示《弟子规》,引导儿童在在观看视频中学习优良的行为习惯,在耳濡目染中培育儿童的思维品德和渗透德育教学。
  综上所述,在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走进教育中,教师应大力开展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与农村儿童行为习惯培育的融合,让农村儿童自小接纳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让儿童产生优良的思维品德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宋小红.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87.
  [2]汪琼.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J].发展,2018(09):92.
  本文系2019年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农村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融合研究”(项目编號MJG191115)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数的认识,主要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的认识,这些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够建好高楼,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 “数的认识”的教学,从而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下面就来谈一谈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重视教材,整体把握  会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认识整数的时,通常就整数而讲整数,没有关注知识之间的彼此关
期刊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小学生体质给予了高度重视,伴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增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改变对于全民族健康素質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工作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一些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康观念尚且没有形成完善,教学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十分常见,中小学生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理念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
期刊
摘要:部编版新教材要求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在群文阅读的视阈下把单元内若干篇作品加以串联,从而共同指向单元教学任务的实现。处理新教材既要以单元任务、单元话题为主轴,同时又要就不同单元的相关性作品进行必要的关联,甚至还可做适当的文学拓展。这同样是群文阅读的一种路径。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在选词造句、艺术表现、思想立意上,都传递出旷达与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是学习苏轼诗文作品、了解苏轼其人过程中不可不做
期刊
摘要: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说明,培养学生要从细节抓起,要从实践抓起,要从行动抓起。而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环境中,仅仅读万卷书是远远不够的,书读得多,虽然能明志、能通达、能成长,但是没有实践、没有现实的参与,是无法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这一目标的。  关键词: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方法探究  经过教师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得出,针对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开展研学实践课程,需要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突出对社
期刊
摘要: 小学音乐教育除了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一种有力方式,还是实现本地非遗文化保护的优秀途径,与其它传承方式不同的是,通过教育包含了传承与保护双重意义,随着近几年地方文化的不断流失,一些地方优秀的非遗文化也开始得到了大众的重视,本文将本地文化引入到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当中,不仅能够传承发扬本土音乐文化,还能实现“建瓯唱曲子”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为日后本地音乐教育发展拓展出新方式。  关键词:校本课程;
期刊
摘要:当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进行中,对各学段年级、各学科都已经有了新的课程要求和教学标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改善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管理手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树立以人为本、以初中学生自己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多元化、开放化课堂教学,真正将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融入初中历史教育课堂中。历史教师也需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分析与深入探究,提高学校历史
期刊
摘要:国家的大计在于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如今,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其子女的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现代背景下,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可以积极引入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专门举办家庭教育交流会等方式更新家长。依托教育扶贫,落实农民工子女的情感认同;建设规范有效的亲子学校,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等等。鼓励农民工家庭主动承担学生成
期刊
摘要: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对学生们展开生命教育,使他们更加关注和重视生命,珍爱自己和他人。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生命安全的知识辅导和心理安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传递科学、价值、道德、责任等多方面的正确的教育认知。本文对特殊时期开展的小学生命教育与班级活动相融合的策略进行梳理和简要探析,总结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生;生命教育;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推陈出新,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确保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能力更好的开展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本文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内容,探讨几种教学新模式,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化学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面的参考,同时,也可以帮助到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  一、探索情景教
期刊
摘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乡土地理的过程即是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把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地理;地理教学  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我国课程体系构建的新起点和新方向,引领教育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