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RNA-133a-3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来源 :新乡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RNA(miR)-133a-3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取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NF)。取对数生长期KF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iR-阴性对照(NC)组、miR-133a-3p组、miR-133a-3p+pcDNA3.1组、miR-133a-3p+pcDNA3.1-TGF-β1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转染,miR-NC组细胞转染miR-NC,miR-133a-3p组细胞转染miR-133a-3p mimic, miR-133a-3p+pcDNA3.1组细胞共转染miR-133a-3p mimic和pcDNA3.1,miR-133a-3p+pcDNA3.1-TGF-β1组细胞共转染miR-133a-3p mimic和pcDNA3.1-TGF-β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133a-3p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TargetScan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预测miR-133a-3p与TGF-β1的3′非翻译区(3′-UTR)存在结合位点,构建含有预测结合位点的野生型(Wt)和突变型(Mt)TGF-β1 3′-UTR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将用脂质体2000包裹的Wt TGF-β1或Mt TGF-β1报告基因载体与miR-133a-3p mimics或miR-NC共转染入KF细胞,将转染后的细胞设为miR-NC+Wt TGF-β1组、miR-133a-3p+Wt TGF-β1组、miR-NC+Mt TGF-β1组、miR-133a-3p+Mt TGF-β1组,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4组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miR-NC组、miR-133a-3p组KF细胞中TGF-β1、Smad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瘢痕疙瘩组织中miR-133a-3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t=18.988,P<0.05)。KF细胞中miR-133a-3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NF细胞(t=18.679,P<0.05)。miR-133a-3p组细胞中miR-133a-3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miR-NC组细胞中miR-133a-3p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33a-3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t=13.912、14.227、-8.020、-6.947,P<0.05);空白对照组与miR-NC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7、0.448,P>0.05)。miR-133a-3p+Wt TGF-β1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C+Wt TGF-β1组、miR-NC+Mt TGF-β1组、miR-133a-3p+Mt TGF-β1组(t=-15.729、-19.490、-16.186,P<0.05)。miR-NC+Wt TGF-β1组、miR-NC+Mt TGF-β1组、miR-133a-3p+Mt TGF-β1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47、0.842,P>0.05)。KF细胞中Smad3和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F细胞(t=5.758、9.027,P<0.05)。miR-133a-3p组细胞中Smad3和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iR-NC组(t=-4.913、-8.314,P<0.05)。miR-133a-3p+pcDNA3.1-TGF-β1组细胞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miR-133a-3p组和miR-133a-3p+pcDNA3.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iR-133a-3p转染组和miR-133a-3p+pcDNA3.1组(P<0.05)。miR-133a-3p组与miR-133a-3p+pcDNA3.1组细胞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miR-133a-3p可通过负调控TGF-β1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示miR-133a-3p/TGF-β1通路可能是瘢痕疙瘩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以南方某城市的10个地铁车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中10种重金属砷(As)、铬(Cr)、镉(Cd)、镍(Ni)、汞(Hg)、铅(Pb)、锰(Mn)、锑(Sb)、锡(Se)、铜(Cu)的质量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重金属通过呼吸途径引起的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空气PM10中的重金属Cr和As对人群可能存在潜在致癌
以长春市城乡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分析长春市黑臭水体的水质参数和光学特性;在黑臭水体与非黑臭水体光学特性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体纯度与透明度相结合的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方法,利用2020年7~10月的“吉林一号”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识别长春市的黑臭水体;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对长春市黑臭水体识别结果的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黑臭水体的色素颗粒物、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为更好了解杭州地铁运行环境,于2021年7月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杭州地铁一号线部分车站站厅、站台、车厢内的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地铁现有空调通风设备能够较好地控制车站及列车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仅PM2.5最高质量浓度(68.5μg/m3)超出国家一级标准;站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站厅颗粒物质量浓度,且两者相关性强;地铁运行时车厢内PM1、PM2.5以及
<正>在高三的二轮复习中,掌握答题与解题技巧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从前笔者一直是让学生做题,复习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及学生成绩,尝试换个角度让学生自主命题,从设问—答案—分值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命题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从审题、提取信息、考点、答案规范的角度去回答综合题。现举例从实施的过程与评价、反思等环节来具体说明。
期刊
<正>2021年5月,北京市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智慧交通发展规划中,智慧地铁是其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资产具有资产密集、系统性强、专业性强、种类繁杂、生命周期长、价值昂贵、地点分散、变动频繁、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期刊
以黄河干流沿线为研究区,基于1980年、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结合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8年黄河干流沿线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大;2000—2018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转移主要是耕地转移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移为草地、草
以杭州市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研究土地结构和变化,利用当量因子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并结合杭州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展开讨论,为加快推进城市土地空间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市主要土地类型是林地和耕地,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最快,土地流转主要是耕地流向建设用地;(2)20年间,杭州市ESV构成主体为林地、水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即所谓的审题。审题是高三学生地理学科成绩提升的重要瓶颈,尤其学困生更为明显。为了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地理成绩,解决审题问题至关重要,进而才能更好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笔者在教学上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命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逐级递进地提高学困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实践研究。
近年的研究表明,地铁站台和车厢内部的空气颗粒物(PM10、PM2.5和PM1)浓度普遍远高于城市颗粒物的背景浓度,而且地铁系统空气中往往含有较多重金属颗粒物,其生物毒性较高。本文依据国内外城市地铁站台和车厢内颗粒物浓度检测资料,比较了中国与欧洲地铁系统中颗粒物的浓度和构成。受城市颗粒物的背景浓度、人流密度、车流密度及空气净化措施的影响,中国地铁站台的颗粒物浓度普遍略高于欧洲近代地铁站台,而地铁车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政策,为工业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等提供了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在此大环境下,园区将面临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的挑战。本文以“双碳”战略下大型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规划建设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大型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的定位和架构,详细论述了平台建设的基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