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涂地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在乐清,乐清的特产自然是海鲜。对我们乐清人而言,海鲜是家常便饭。
  自小我就格外地喜欢吃海鲜。小时候,我家前面有一片海涂地,海涂地上什么都有,海螺、跳跳鱼、小螃蟹……爸爸经常带我们去海涂地上玩。拿个小桶,爸爸抓螃蟹,我们就捡海螺。那一个个海螺,小小的,外壳灰黑而坚硬,还有一圈圈凹凸不平的纹路,算是岁月给它们留下的印记吧。脚踩在柔软而细腻的沙子上,沙子上有水,水带着沙子轻轻地从脚趾间滑过,痒痒的,酥酥的。我们累了就坐在石头上休息,每当这时候,总有一两只调皮的小螃蟹自投罗网,真是意外的收获呢。临走前,爸爸让我们把脚放进水坑里洗洗,然后就快乐地哼着歌儿回家了。
  时间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东西却消失不见了。
  现在的社会,高楼林立,到处都在搞建设,土地寸土寸金,哪能继续容纳下这片海涂地呢?
  去年,我就看见有许多工人开着各种各样的大车来到这片海涂地上。我问爸爸:“他们过来干什么?”爸爸说:“他们要把海涂地填了。”
  每天我趴在窗台上,呆呆地望着那片海涂地和那些工人们。我是多么想去阻止他们啊,但仅靠我那卑微的力量是根本不行的。这片海涂地就这样一点点地在我眼前消失。
  爷爷知道我爱吃海鲜,每次放假回家,他总会去菜场给我买最好的虾、最壮的螃蟹、最嫩的鱼。但是吃海鲜的时候,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了,餐桌上多了一份安静,少了一份欢笑。有一次,爸爸说:“我们过几天再去趟海涂地吧!”“可是那里不是被填平了吗?”妈妈问。“还有另一个,我下次带你们去啊。”爸爸神秘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段看似普通的对白,却把我拉进了回忆里。有多久我没有再去享受赤脚踩在海涂地上的柔软感了?有多久我没有吃到自己劳动获得的小鱼小虾了?又有多久我没有在餐桌上分享劳动时的欢乐了?
  吃完饭,我回到房间,望着那片海涂地,是啊,它已经不叫海涂地了,它已经被填平了。但记忆呢?记忆还在,它永远都在。
  点评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因为生活资源,更是因为那方水土充满着美好的回憶。作文叙述了小时候一家人在海涂地上抓螃蟹、捡海螺的快乐时光,但是因为经济发展,海涂地被填埋,快乐也只能停留在记忆当中。前后的反差,令人感慨。小作者详细写了小时候一家人在海涂地上抓螃蟹、捡海螺的情形,与海涂地被填平后的失落形成对比,从侧面抨击了现代社会发展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让一篇简单的叙事作文加入了深刻的说理,引人深思。
  (黄忠 徐琤)
其他文献
前几年,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我们家,去做别人的后妈了。家中只剩下了父亲、姐姐和我。后来姐姐也出嫁了。  那是冬天的一个周五,我放假回家,把脏衣服一脱,告诉父亲周一开学还穿呢,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了。父亲伸出他那粗糙的手,吃力地一下一下给我揉搓衣服。洗完晾衣服时,手都冻得伸不直了。看到父亲手上一片一片的矾疙瘩,我也心疼,但我更多的是埋怨父亲,埋怨他怎么会让我生活在这么一个家呢?(“吃力”这个词语用得
期刊
树仍青着,草仍绿着,我又回到了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沒有骑着那辆小小的摇摆车。  幼时,妈妈总培养我各种所谓的爱好,你却总是笑着摇头,“欣然啊,想不想去小公园遛遛?”我们总这样撇下仍在絮絮叨叨的妈妈出门去了。你走在前面,我坐在后面。一根不粗不细的绳子牵引着我。伴着轱辘滚动的声音,我们走过一棵棵树,经过一个个人,来到了我们中途的休息站——一家杂货店。远远地,杂货店老板就高声地打着招呼:“哟!又来了
期刊
春枝悄悄长出了小芽,春花也紧随着释放芬芳。母亲经过十月艰辛,伴着深入骨髓的剧烈疼痛,生下了我。深夜里,我总是“哇哇”大闹,疲倦的母亲总是一次又一次醒来,轻轻拍着我,低哼摇篮曲:“小宝贝快快睡,梦中会有我相随。陪你笑陪你累,有我相依偎……”  那时候,一个安稳觉对于母亲来说,是多么的奢侈。倘若那时的我,少一点哭闹,或许母亲就不用那么辛苦。  老树下,我紧勾着母亲的手,嘴里咿咿呀呀,一步一个小脚印无畏
期刊
出生在海边的孩子,对故乡总有些特殊的情愫。  我向往海,但直到10岁去帆船之都——青岛旅游,我才算是第一次真正见到海。犹记得那日见到碧海蓝天时的好奇、躁动与不可言说的兴奋。我们在海边慢慢地往前走,转过头去,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路排开;躺在帐篷里,闭上眼,耳边也全是海风轻吟的声音。  第二次让我惊讶乃至一见钟情的是异国的海。泰国的金沙岛以沙白、沙细而闻名。乘坐快艇一路颠簸,远远眺望,便是由粉蓝到深蓝,再
期刊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读了之后却给人如春风拂面,如坐轻舟湖中游的轻快之感。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黄河傍晚那静谧、温馨的美景,读来如在眼前,让人不禁也沉浸在优美的黄河晚景中。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如:“那匹骏马坐化而成的关东大汉一样壮硕健美的贺兰山,正静卧在那里,回忆着金戈铁马的岁月,品评着而今甜蜜和谐的时光,仿佛一位睿智的哲人,一言不发而尽在不言之中。”这句运用
期刊
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疏浚,是消灾,他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单纯。他领受了一个连孩子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管理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
期刊
刚失去母亲,又失去娘家的我,瞬间魂飞魄散,不知该怎么回到自己家,更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暂住于儿子房间里的老父亲。我失去所有依靠,成了天地间一孤雏,只剩个相貌神似父亲的躯壳,呆滞于身旁。我望着他,失智的、错乱的,岂止是他一人?第二天我病倒了,发起高燒。在高烧中,我仿佛独自在狂风暴雨中奔跑,那又酸又苦的雨水,不断地冲进喉咙里。但在昏沉模糊中,我感觉有个影子在我身边陪伴,有只温暖的大手,不断地轻抚我滚烫的
期刊
天空被漫天的墨色笼罩着,街边那两排昏黄的路灯,在这寂静的夜里散发着温暖的气息,照亮人们回家的路。  我放下手中的笔,抬头凝望窗外的夜色。  一切都沉寂在无边的夜色里,院落中的树早已落尽了叶子,唯剩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晃动。地上是冻得干裂的泥土,不曾有一丝生机。低矮的灌木蜷缩着身子,躲在院子的角落中发抖。清冷的灯光从树后的楼中打出,拖拽着行人的身影,扩散到乌云的影子里。  我讨厌这样枯寂的景色。如此
期刊
第一次离开家门,每天放学对着层层叠叠的远山,我的心里萌生了很多感慨,也渐渐体会到生存的不易。想想那个一贫如洗的家,想着父亲努力地劳作,我心里的愧疚像荒草丛生。  一天傍晚,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第二天早上,地上已经堆起厚厚的一层雪。上午,坐在教室里,阵阵寒意袭来,我冷得直打战。忽然,老师叫我的名字,说外面有人找我。我扭头转向窗户一看,是父亲。他憔悴了许多,头发长且乱,许久未理的模样。许是因为天气冷,他
期刊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对于这句话,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我的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在书的世界里,我早已行了万里路。一个个方块字通过整齐巧妙的排列,就足以让我领略到大千世界的奇妙景象。有中国万里长城如巨龙般的雄伟气势,它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有巴黎埃菲尔铁塔梦幻的画面和神奇的结构;有极地绚丽的极光,让我仿佛置身于神秘广阔的宇宙中,接受它的洗礼;有海边的落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