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来我家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失去母亲,又失去娘家的我,瞬间魂飞魄散,不知该怎么回到自己家,更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暂住于儿子房间里的老父亲。我失去所有依靠,成了天地间一孤雏,只剩个相貌神似父亲的躯壳,呆滞于身旁。我望着他,失智的、错乱的,岂止是他一人?第二天我病倒了,发起高燒。在高烧中,我仿佛独自在狂风暴雨中奔跑,那又酸又苦的雨水,不断地冲进喉咙里。但在昏沉模糊中,我感觉有个影子在我身边陪伴,有只温暖的大手,不断地轻抚我滚烫的额头。(心理描写细腻,将“我”遭受的失去母亲、父亲失智的打击比喻为狂风暴雨,形象贴切;雨水“冲”进喉咙,更强调了打击之严重。)
  大病初愈的我,逐渐发现,留在身边的父亲绝不只是一具空壳,而是个依然有热度、有灵魂的亲人,只不过他的灵魂有些缩水罢了。我喜出望外,和他一起唱儿歌、说数来宝,一起画图、折纸,过起身份颠倒的日子。(不“空壳”、“缩水”贴切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失智之后给“我”的新感觉。)
  两年多的时光,在不断的挫折与失望中摸索,在泪水与痛苦中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才进入状态,儿子却从英国回来了。我想从长计议,但父亲并不给我缓兵延宕的时间,一大清早又直接打开我房门走了进来:“女儿,你母亲该回来了,我要跟她住。”我当场愣住,心里一阵抽痛,刚结疤的伤口被狠狠撕裂开来。
  昨天不是编了故事告诉他,长兄带母亲坐飞机,飞到“天的另一边”去了?而他自己不是也回答:“喔,天的另一边,是外国吗?美国?那太远了,我不跟她去了。”(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特性,将父亲失智后的语无伦次、思维跳跃突出地表现了出来。同时让人感到他对母亲的情感始终萦绕于心。)
  显然,转眼他又忘了,今天对母亲身在何处我又该编个什么说法呢?我曾经因为累了、词穷了,不想再说谎,不想再演戏,就直截了当地回答:“妈妈不是已经去世了吗?您不是全程参与她的丧礼了吗?”结果他崩溃到无法收拾,好像这是他两年来第一次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哭得不像失去配偶,倒像失去母亲的小孩。但眼泪刚擦干,他马上又转头问我:“你母亲该回来了吧?”
  父亲因为看到身材高大、以前他很疼爱、现在却完全不认识的外孙,局促地蜷缩在沙发上睡觉,内心不安,无论我编什么故事,他都要坚持回家。眼看再不答应,父亲即将翻脸,我顾不得门外正是风横雨斜,打伞带他出门坐出租车。(本来是最疼爱的外孙,却因为失智好像完全不认识,强调了失智给父亲造成的内心不安之大。)
  回到娘家公寓门外,父亲兴奋地指东指西:这是我和你母亲散步的院子,那是我成天张望你的窗口,这是……那是……好像我从来就不认识这块曾流着蜜汁的伤心地。
  父亲终于走进暌违两年的家,这个他朝思暮想,以为还有母亲身影、儿女欢笑、饭菜飘香的家;走进这个他还在里面做父亲,还是一家之主的温暖城堡。
  他双腿一抖一抖,吃力地走着,还回头望我。他的眼神也在发抖,如黑夜微火,闪烁着,然后灭了……他摸索着沙发坐下,像走失的五岁小孩,不拭脸,也不寻求我的协助,“哇”地大哭:“我的床铺、我的被子、我的家呢?家没有了,我怎么回——家——啊——”(这是综合了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老父亲失去家后的痛苦:“兴奋地指东指西”“双腿一抖一抖,吃力地走着”等是动作描写;“他的眼神也在发抖,如黑夜微火,闪烁着,然后灭了”,这是神态描写;“家没有了,我怎么回——家——啊——”,这是语言描写。把老父亲失去家、失去亲人之后一切都仿佛失去了的心境描绘得入木三分。)
  87岁老父的心,被敲出一个空洞,眼泪就从空洞中流出,其悲凉的哭声,和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声穿插交错,一声声、一滴滴地敲打在窗外的芭蕉树上,更一针针地刺在我的心头。(景物描写衬托出“我”内心的煎熬。)
  我勇敢地擦干自己的泪水,决心不再犹豫,也不再撒谎,坚强地回过头,紧紧握住父亲温热的手掌,展开欢颜,像个撒娇的小女孩,说:“女儿的家,就是您永远的家。爸,咱们回家吧!”
  (节选自蔡怡《回娘家》,题目为编者加)
其他文献
风肆虐地吹着,窗台上的水瓢忽然被无情地掀了起来,倒扣在地。树开始群魔乱舞,花儿也在痛苦中呻吟……  (抓住“水瓢”“树”和“花儿”的特征,渲染环境,为下文作铺垫。)  我举着伞站在门口,一手扶着门。那把伞像一头喝醉了的牛,向四周横冲直撞,几乎要挣脱我的手……我艰难地往屋里挪,用力把伞拉回屋去,就在我进屋的一瞬间,门“嘭”的一声关上了……  (伞“像一头喝醉了的牛”,比喻新颖,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环境的
期刊
【学校简介】  日照港中学始建于1984年。学校占地面积39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2200余人,教职员工134人。  学校以“追求卓越共享阳光”为校训,秉承“差异发展,普遍激励”的办学思想,遵循“每个学生都是重点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材”的人才理念和“阳光教育培育阳光少年”的办学理念,构建并完善了以“阳光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  2007年,学校
期刊
窗外的雨点,还在断断续续地滴着,滴在窗上,滴在陽台上。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在告诉我,明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在青春的道路上我又走过了一年,这一年,我明白了很多。  青春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对于我来说,青春是成长的过程,是泪水与汗水相融的过程,是春天里的花季,也是秋日里的那一丝冷风……  青春是向往,是希望,是那一抹永恒的阳光。还记得一年前,刚走进这所学校时的画面。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是
期刊
观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时光如水,岁月如飞,感谢那个身影。  钟声轻快地钻进耳道,敲击着我的鼓膜,声音逐渐变大,然后又逐渐远去。我把意识安放在时间的轨迹上,随秒針前进,循环。我不知道走完了多少圈,也不知道梦海将我淹没多久,直到一声呼唤飘进耳中,覆盖了钟声。  爸爸穿着拖鞋,从客厅踱到书房,“啪嗒、啪嗒”的声音随地面材质而渐变,由清脆变得浑厚。他捧着手机在我身旁停下,我瞥见那好似发现无与伦比
期刊
前几年,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我们家,去做别人的后妈了。家中只剩下了父亲、姐姐和我。后来姐姐也出嫁了。  那是冬天的一个周五,我放假回家,把脏衣服一脱,告诉父亲周一开学还穿呢,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了。父亲伸出他那粗糙的手,吃力地一下一下给我揉搓衣服。洗完晾衣服时,手都冻得伸不直了。看到父亲手上一片一片的矾疙瘩,我也心疼,但我更多的是埋怨父亲,埋怨他怎么会让我生活在这么一个家呢?(“吃力”这个词语用得
期刊
树仍青着,草仍绿着,我又回到了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沒有骑着那辆小小的摇摆车。  幼时,妈妈总培养我各种所谓的爱好,你却总是笑着摇头,“欣然啊,想不想去小公园遛遛?”我们总这样撇下仍在絮絮叨叨的妈妈出门去了。你走在前面,我坐在后面。一根不粗不细的绳子牵引着我。伴着轱辘滚动的声音,我们走过一棵棵树,经过一个个人,来到了我们中途的休息站——一家杂货店。远远地,杂货店老板就高声地打着招呼:“哟!又来了
期刊
春枝悄悄长出了小芽,春花也紧随着释放芬芳。母亲经过十月艰辛,伴着深入骨髓的剧烈疼痛,生下了我。深夜里,我总是“哇哇”大闹,疲倦的母亲总是一次又一次醒来,轻轻拍着我,低哼摇篮曲:“小宝贝快快睡,梦中会有我相随。陪你笑陪你累,有我相依偎……”  那时候,一个安稳觉对于母亲来说,是多么的奢侈。倘若那时的我,少一点哭闹,或许母亲就不用那么辛苦。  老树下,我紧勾着母亲的手,嘴里咿咿呀呀,一步一个小脚印无畏
期刊
出生在海边的孩子,对故乡总有些特殊的情愫。  我向往海,但直到10岁去帆船之都——青岛旅游,我才算是第一次真正见到海。犹记得那日见到碧海蓝天时的好奇、躁动与不可言说的兴奋。我们在海边慢慢地往前走,转过头去,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路排开;躺在帐篷里,闭上眼,耳边也全是海风轻吟的声音。  第二次让我惊讶乃至一见钟情的是异国的海。泰国的金沙岛以沙白、沙细而闻名。乘坐快艇一路颠簸,远远眺望,便是由粉蓝到深蓝,再
期刊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读了之后却给人如春风拂面,如坐轻舟湖中游的轻快之感。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黄河傍晚那静谧、温馨的美景,读来如在眼前,让人不禁也沉浸在优美的黄河晚景中。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如:“那匹骏马坐化而成的关东大汉一样壮硕健美的贺兰山,正静卧在那里,回忆着金戈铁马的岁月,品评着而今甜蜜和谐的时光,仿佛一位睿智的哲人,一言不发而尽在不言之中。”这句运用
期刊
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疏浚,是消灾,他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单纯。他领受了一个连孩子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管理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