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课标理念 走出新教学误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asdf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好几年了,笔者认为,要想使教学更上一层楼,坚持新课标理念、走出新的教学误区是必要的.
  
  一、避免两个教学误区
  
  1.过分强调认知因素,过于冷落情意因素
  新课程标准认为,认知与情意是统一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但是,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还是过分强调了认知因素,冷落了情意因素,致使有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能完全端正,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举例化学测试,有的学校排校级、班级名次,这就使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背上严重的心理负担.教师评卷时,大力表扬的是分数高的学生,甚至点名批评成绩差的学生,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这种做法,对后进生的心理打击也是相当大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只有把学生当成了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教师才会在学生失意、困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关爱之手去呵护他,温暖他,让他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和乐趣;才会在学生骄傲自得的时候,帮他扶正方向之舵,走在健康的大路上.
  2.过分强调发现学习,过于冷落接受学习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新课程标准针对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的弊端,大力强调发现式学习.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矫枉过正,甚至出现了过于淡化接受式学习的倾向,以至于在平常的作业和测试中出现了对最基本的知识都发生不该有的错误.笔者认为,初中化学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必须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去学习的,这一点不可偏废.平时的教学强调发现式学习,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应该的,但要明确告诉学生,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坚持两点新的理念
  
  1.自身角色的变换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与传统的教师角色相比应该有明显的质的变化.新课标理念要求化学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操纵者的权威地位上退下来,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指导者;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知识可以从书本外、课堂外去学习、调查、分析、总结,教师又是化学活动的组织者;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获取知识的又一重要途径,而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又是知识的引导者.笔者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教师角色的变换与否可以从教师上课的一举一动中得到充分地体现.比如上课学生讨论时,教师不一定非得在讲台上高高地站着,做一个好像于己无关的旁观者,而应该走下讲台,融合到学生中去,一起质疑、一起讨论、一起欢笑;学生有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不用讲课的口吻,而是以商讨的语气,跟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或者作业有了错误,教师不该以训斥的口气、严肃的神态,而应用鼓励的口吻、温和的态度去真诚地关心和解惑.例如,有一次做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一位后进生在实验中跟身旁的一个同学开玩笑,无意中打坏了两只小玻璃杯.那位学生当时就涨红了脸,不知所措.笔者目睹了事情的经过,笑着说:“你做了件坏事,老师‘罚’你做两件事:一、将玻璃碎片扫干净;二、今天的实验总结由你完成.”两句话,使教室内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那位学生也马上点头答应.其实,这种处理也是教师新理念和角色转换的具体表现.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又是平等关系,呵斥批评就是错误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如何妥善处理才是关键.这位学生学习一般,让他学会对实验进行总结也是一次锻炼,既可避免他的尴尬,又可增强学习信心,一举两得.
  2.重过程、轻结论
  过程表征化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化学的探究结果,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仅是对学生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的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收到了颇好的教学效益.下面以学生作业为例.我们都知道,只要有作业,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每次作业的纠正笔者都会遵循这样的原则:一、纠正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纠正,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二、纠正必须讲清为什么.提出“讲清为什么”的要求,是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解题的过程.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一过程,才是对知识的真正把握.如果有个别学生没能讲清“为什么”,怎么办?这正好是个学生讨论的机会,而讨论由错到对的过程也就是解题的过程.当然,如果学生有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
  小结这几年贯彻执行新课标的体会,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只有观念的彻底更新,才会有教学方式的完全改变.
  (责任编辑:罗 艳)
其他文献
儿时的梦有时会随风而逝,有时却像树上的划痕,越是长大痕迹越是明显。自打记事起,别人问我:“你的家在哪儿?”“巴士车站”我答道。那时的我只知道推开家门,就能看见人坐在像房子且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上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是一代又一代教师们探讨的问题.从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上看,教学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
【摘 要】 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地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要遵守学校纪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二要增强责任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要以慈母之情感化学生;四要爱校如家,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实践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    近年来,国家为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召开高层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启动东西部联合办学项目,推行工学结合
10年来,103路线的广大驾驶员创造性地把“服务市民、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融入到他们服务乘客的每一个工作细节中。
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谓审题就是审察辨析作文题目,其具体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下面就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谈谈审题的一些技巧。  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抓住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如题目《我向往新生活》《我的第一位老师》,抓住了题眼“生活”和“老师”,也就抓住写作的对象和
对货币政策来说,信息不对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不可预测;二是中央银行由于机构的特殊性而占有信息优势.一般来讲,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泛指货币政策的公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