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有认知方面的创新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广州 黄菘华(曾任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广州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同舟共进》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刊物,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过去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误解,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杂志的美术设计很不错,每期的文章各有长处,“专题策划”固然很好,其它栏目也对读者增长认识有好处,大家可各取所需。
  关于组织什么样的选题,可以多征求读者的意见,比如对中央召开的几次全会给予解读,还有一些重大的决策转变也值得关注。再如,建立中美间的大国关系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已不同于过去视美帝为“头号敌人”的政策,但现在有不少人还是持斗争逻辑、“冷战思维”,这类陈旧的观点会妨碍读者认知方面的创新,这类的话题也可以谈谈。(2015年12月6日)
  改革前沿的新气息扑面而来
  河北邯郸 张茂平(峰峰矿区义井学区小学校长)走过2015年,阅读贵刊后略表感受如下:1.广东不愧为早年改革的前沿地带,至今保有深化改革的发展潜力,有新气息扑面。2.“专题策划”紧跟时代、深入社会,与社会一起脉动,有耳目一新之感。3.各个栏目范围广,内容厚实,营养丰富,认真阅读,必有不小收获。4.装帧上我有个小小建议:应解决好杂志封面与内芯的牢固,很容易脱落,我常为此感叹。希望新的一年贵刊办得更新颖、更有吸引力。(2015年12月25日)
  点赞杂志社人性化的发行工作
  福建福州 陈国经(福建省林业厅宣传教育处副处长)2015年是《同舟共进》更上一层楼的一年,“微历史”“抗战论坛”“抗战档案”等新栏目独具特色,我十分喜爱。这一年发表有殷实资料、独到观点的文章多多,让人读后还想再读。
  贵社的发行工作做得好,关心读者,我曾有一期《同舟共进》晚了八九天收到,令我忐忑不安,汇款到杂志社发行部求购,发行部即时寄来,后来又退回汇款。此事朋友们得知后,都说贵社的工作很人性化。
  杂志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若能做到每年刊物封面有所不同,便于识别,那就更好了。建议插图照片的墨色更清晰些。文章的题目底下留一定空白,这个设计很好,读者阅后可以把读后感简要地记在这里。内文版式是否可以再多样些,有横题,有竖题,有两栏,有少数三栏的。短小精悍的精彩文章可以加框突出,总之,让版式丰富活跃一些。
  2015年的“专题策划”有好几期选题优、分量重,如第1、4、6、7、12期。2016年的“专题策划”可根据当前问题,确定一些有针对性的选题,比如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反对旧观念的束缚。对一些选题的解读不要流于概念化、庸俗化。
  希望能在刊物上看到更多有关以色列、日本等国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介绍,以补充媒体上的偏颇宣传(比如少讲日本战后的努力和进步)。很多学者和专家都重视音乐修养,希望贵刊增加一些这方面内容的稿件,你们近期介绍了丰子恺先生漫画生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我国最早的一位音乐启蒙教育家。贵刊可考虑增辟一个类似“画说”的图片栏目,以图画或照片说话,使刊物添加趣味性。(2015年12月20日)
  文史工作者重要的精神食粮
  四川乐山 杜厚信(第一、二届乐山市政协委员,乐山师院教授)对文史工作者来说,《同舟共进》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可以从中获得许多重要的参考资料;对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来说,你们的工作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对执政者来说,应该将杂志反映的问题作为一面镜子,认真一读。(2015年12月15日)
  北京 李延周(中国航天质量管理协会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同舟共进》的刊名有创意,将“同舟共济”引向了“前进”,寓意很好,内容亦丰富。我们老干局订了一册,几乎每册我都翻阅过,好文章还做了笔记。概括地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杂志!”(2015年12月21日)
其他文献
春帆楼本是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红石山下海边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后来突然间名噪天下,载入史册。说起这座楼的成名,皆因在1895年的三四月间,晚清大臣李鸿章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与日本代表在这里谈判,签订《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6月,日本先是利用朝鲜的内乱鼓动中国派兵入朝,紧接着日本也派兵入朝,寻衅挑战。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牙山湾外丰岛袭击北洋海军的护航舰只,击沉被雇的英国“
期刊
夕阳下的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1928年于南京成立,抗战期间曾西迁内地,至1946年“复员”后部分单位迁回南京,一些机构迁至上海。其时中研院风头不减,据说其中的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则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更是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光复”后当局拟将全部研究机构集中于南京,首先就在南京九华山开始兴建数理化研究基地,同时
期刊
20世纪人类历史上哪场战争最惨?不是一战,也不是二战,而是美越战争。  这场发生在热带丛林里的战争,前后竟持续16年,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到70年代,比一战和二战的时间总和还要长。更可怕的是,战争中死亡的无辜百姓多达数百万,美军士兵阵亡近6万人,越军士兵阵亡100多万,这样庞大的牺牲,实在是人间惨剧。  只是这场战争不是世界大战,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知之者、纪念者甚少,但在越南的西贡,在美国的各大博
期刊
有这么一个说法在网上流布甚广,许多人写文章都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但又有人考证过,这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汤因比并没说过此话。不管汤氏是否这么说过,此话的广为传播,倒也说明“生活在宋朝”确实能引发众多共鸣。换成“我愿生活在朱元璋时代”试试?看多少人会响应。  事实上,不少名人都表示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的意思,比如知名财经作家
期刊
陈忠信这个名字,现在较少出现在媒体上,其实他是民进党内少有的“大陆通”,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负责与大陆各界打交道,大陆有许多人认识他。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后,据说他已逐渐“淡出”政坛。早在1986年我就与他相识,还曾多次深谈,我一贯认为他是民进党内的务实派。最近,他来重庆参加学术会议,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如果明年民进党上台,只有尽早转向、走务实的两岸政策路线,才能使得两岸今天已经开启
期刊
2005年,北京召开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台湾的蔡咸源,见到阎明复和王应辅,三个互不相识的人却是一见如故。这是因为,蔡咸源的父亲蔡智堪、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王应辅的父亲王家桢,都与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相连,他们都是“田中奏折”的揭秘人。  田中奏折是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上奏昭和天皇的国策规划书。一个发生在中日大战爆发之前的事件,为何引起如此关注呢?  中国东北问题上的较量  1
期刊
1919年夏天,一位体貌清瘦、近乎秃顶、浓眉大眼的中年“洋人”,或步行,或骑毛驴,或骑自行车,频繁出现在北京城郊。每到一地,他时而用仪器观测,时而徘徊思索。最终,他在通往颐和园的公路干线上画了一个圈。几年后,一所环境优美的现代大学在这里拔地而起……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北京大学“这个校园,过去是美国传教士创建的燕京大学的所在地……”这个“洋人”传教士叫司徒雷登,他是燕
期刊
【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驱使】  1949年初,钱家在上海辣斐德路租住的房子已不够用,刚好傅雷夫人的朋友在蒲石路蒲园有空房,于是,钱锺书一家三口搬至那里。钱锺书称蒲园的房子为“且住楼”,仿佛预料所住时间不会太长。  1月23日,北平传来消息,傅作义和共产党签订了和平协议,北平和平解放。钱锺书并不知道,在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全校师生正为此“欣喜若狂”,“学生们高兴得和许多教授在当晚组织了
期刊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中国大妈欲用陪睡换女儿通关,被美国安局拘捕”,如此刺激的标题自然引来很多跟帖,但对于“中国大妈丢脸丢到全世界”之类的评论,我看得很不舒服。她的行为显然是不适宜的,终究也为错误承担了代价,但作为一个想保护女儿的母亲,她不该被贴上“中国大妈”的标签来嘲笑,因为这是天下的父母心,我为此感到辛酸。  电影《阿甘正传》我看过很多遍,里面讲到一位“美国大妈”——阿甘母亲的故事。阿甘要上
期刊
“世俗儒家”与“精英儒家”  《同舟共进》:当今中国面临着转型期的社会失序,有些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失落所致。您也曾说,传统就像空气,只有在被污染之后,我们才会觉得它重要。现在我们遭到“文化毁弃”的报复了,才意识到传统是不容小觑的。您所谓的“报复”,指的是什么?  刘东:最简单的,老太太倒地上了,你总得抢上去扶吧?这就得有个传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过去的文化传统。看见老人跌倒了而不扶,对于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