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与阴谋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北京召开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台湾的蔡咸源,见到阎明复和王应辅,三个互不相识的人却是一见如故。这是因为,蔡咸源的父亲蔡智堪、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王应辅的父亲王家桢,都与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相连,他们都是“田中奏折”的揭秘人。
  田中奏折是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上奏昭和天皇的国策规划书。一个发生在中日大战爆发之前的事件,为何引起如此关注呢?
  中国东北问题上的较量
  1929年10月,世界各大通讯社的记者云集日本京都,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正在这里召开,与会者都是国际学术大师。可是记者们感兴趣的却不是顶级学术,而是因为这讲坛还是国际情报交流场。据说,记者身份的人们中,有许多是外国间谍。
  太平洋会议是亚太地域非政府组织,英文名“太平洋国际学会”,中文名“太平洋研究会”,而日文名“太平洋调查会”就更具情报色彩。首届太平洋会议在1925年7月1日召开,美国、中国、日本、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8国代表110人,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开会成立组织。中国政府派出的首届代表颜惠庆、蒋梦麟、胡适,都是顶尖学者。会议上介绍的情况和得出的看法,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往往能够影响政府决策。这个讲坛不仅是国际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合,也是各国政府进行政策咨询的宝贵机会,因而成为国际情报斗争的重要阵地。
  1929年是第3次会议,轮到日本组织,日本分会设定的讨论主题却是中国的东北。日本学者苦心准备,计划在这次会议上抛出大量论文,论证满蒙地区不属于支那领土。这种所谓学术报告,实际上就是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制造法理依据。
  中国方面必须应战。太平洋会议的中国分会组织了一个以胡适为首的庞大代表团,成员余日章、张伯苓、徐淑希、陈衡哲、陶孟和、宁恩承、周天放等,都是享誉国际的学术精英。可是,在东北问题上论战,还是需要最了解情况的东北学者。于是,中国分会在沈阳召开预备会议,委任东北著名人士阎宝航为筹备会主任。阎宝航组织东北学者紧张地准备,会前,中国代表团发表宣言《打倒满铁会社》。
  讨论中国东北问题,为何要打倒一个日本会社呢?“满铁会社”全名是“大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铁总部设在大连,不仅管理中国东北地区的铁道,还是个超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的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份额。铁道的41%、铁的79%、石油的93%、黄金的55%、电力的23%、出口贸易的31%,中国经济的命脉部分掌握在这个日本会社手里。一个铁道企业,凭什么有这么大能量?中国各地的铁道,起初大多由外国列强出资兴建,由外国铁道公司管理。东北地域邻近俄国,东北的铁道早先由俄国建设并管辖。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从俄国手中抢夺东北权益,俄国在东北修筑的东清铁道的长春以南段,划归日本管辖。1907年,国家投资一半,皇室和贵族投资另一半,日本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满铁名为铁道公司,实际上业务范围很宽泛。在经营铁道的同时,还据有铁道沿线的附属地。这“附属”不仅有生活设施,还有大型企业,包括抚顺煤矿和鞍山钢厂等。满铁还设有中央研究所开发自己的产品,开办大连医学院和旅顺工科大学培养自己的人才,满铁的图书馆藏书丰富,相当于中国的省级图书馆。
  满铁不仅在长春以南的铁道沿线经营,而且把活动范围伸向东北各地,从而成为盘踞满洲大地的独立王国。满铁不受中国当地政府的管辖,满铁总裁由日本天皇任命,经营方略由日本内阁确定,满铁的运营费世界第一,满铁总裁卸任后出任内阁外务大臣成为惯例。
  满铁这个日本的顶级企业,名义上是民营,实际上却是“国策公司”,负有国家的经济使命。满铁不但控管中国东北经济,而且力图掌握全中国的经济命脉。每当日军出动,满铁都迅速调集列车支援,从东北到华北到华中,满铁总是军队作战的后勤保障。
  满铁这个国中之国,甚至还有自己的军队。满铁总部设在大连,日本将这个城市叫做“关东州”,关东州的驻军“关东军”又负责满铁的护路。依靠满铁的经济实力,关东军迅速扩编,逐步成为满铁的主宰,又成为整个东北的太上皇。
  满铁还是个超大规模的情报机构。日本历来重视情报工作,全国有五大特务系统。陆军、海军、宪兵主要搞军事情报,外务省擅长政治情报,满铁则侧重经济情报。满铁调查部有上千名调查员,触角伸向中国内地,绘制了全中国所有重要工厂和重要矿藏的地图,甚至还有兵要地志军事地图。军方间谍从事跨境秘密活动,有时也采用满铁职员的身份,满铁历来全力协助。
  太平洋会议,这个世界情报界的权威学术会议,每次年会必选满铁会社关于中国的论文。中国代表团预先设防,发表宣言,针锋相对地揭露这个满铁会社。
  如此反击,阎宝航觉得还不够。近年来,太平洋会议越来越活跃,这说明东亚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正在上升。以往,西方中心主义重视的是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现在,美苏两大国不仅向西而且向东看,这将给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带来什么?
  发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东北人阎宝航痛切地感到,日本是一定要霸占中国东北的。
  阎宝航出生那年,正是《马关条约》签订的1895年。中国的台湾被割让给日本,阎宝航的家乡东北,辽东半岛北纬41度以南也成了日本的关东州,满铁那国中之国又伸向东北各地,这样,东北人已经是半个亡国奴了。阎宝航出身农家,刻苦攻读,积极参加东北学生的抗日活动,得到少帅的赏识,张学良资助这个海城同乡到英国留学。阎宝航学成归来,接任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东北分会的总干事,还创立辽宁省国民外交协会,成为张学良倚重的外交顾问。张学良委托阎宝航筹备太平洋会议,并提供各种协助。少帅的外交办公室主任王家桢,负责给阎宝航提供资料。
  王家桢曾经留学日本,是中国东北的“日本通”。张学良委任王家桢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外交办公室主任,襄助张学良处理对日外交事宜。王家桢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研究日本问题,这就进入情报研究的范围。   王家桢的外交办公室,有杜重远等资深秘书,还有20多个懂日文的留日学生。办公室订阅日本所有主要报纸和期刊,还与满铁研究所建立联系,借阅满铁的资料。办公室专注于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关于中国东北的信息,逐日逐周编写参考文件,呈送张学良参阅。有的内容还编印成册,供军政机关内部参考,或公开印发。
  阎宝航认真查阅王家桢这里的资料,发现一个特殊的手抄本。这个名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文件,用日文抄写。其中两句话令人震撼: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帝国的野心暴露无遗,这就是日本的百年国策啊!揭露这个秘密文件,就能证明日本图谋侵占中国的东北,还能证明日本要侵占全中国,继而称霸世界。揭露这个文件,就能让日本在国际上孤立,从而拖住日本的侵略步伐。阎宝航建议王家桢立即组织人员翻译整理,还为这个文件标了一个题目——“田中奏折”。
  张学良立即批准,将中文版印刷200册,秘密分送东北的军政机关和南京中央政府。擅长英文的阎宝航,又将这个文件翻译成英文。
  太平洋会议上田中奏折曝光
  1929年10月28日,第三次太平洋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主办国日本雄心勃勃,代表团长松冈洋右以流利的英语,向全会说明,日本帝国重视地区的和平与亲善,声称日本对满蒙有重大利益关系,应予特殊考虑。曾任满铁总裁的松冈洋右,强调日本对“接壤”的满蒙有责任感——此时的日本早已霸占朝鲜,而朝鲜与满蒙相邻接壤。
  中国代表阎宝航的英语更加流利。阎宝航揭露,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所谓责任感,其实是野心。日本的目标不止是中国的满洲,还有蒙古;不止满蒙,还有印度支那,以至全世界。中国代表的发言还有实证,阎宝航当即将田中奏折的英文本发给与会人士。
  登时掀起轩然大波,各国人士无不气愤日本的野心。日本代表遭遇突袭,一时不知所措。松冈洋右无言以对,就威胁要退出会议。这反而更加暴露日本的无理,会议舆论倒向中方。日本的阴谋国策,被中国人曝光,这成为1929年的重大国际事件。
  日本官方赶紧出来否认,说这个奏折根本不存在,反说中方伪造。于是,这田中奏折就成了—个谜。如果说是中国人伪造,那么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步伐,为何会按照别人伪造的路线走呢?如果说田中奏折是真的,而是暴露后被日本官方毁掉了,那么这个日本官方的核心机密,怎能到了中国人手中呢?
  田中义一阴谋实施国策
  田中奏折的制订人田中义一,是日本陆军的顶级“中国通”。
  中国东北土地富饶,战略地位重要。日本想得到这个比日本的本土大一倍的地盘,俄国想通过东北抢占太平洋岸边的不冻港。两大强国都想独霸中国东北,1904年在中国领土开战。日军俘虏了一股中国马贼,怀疑其首领张作霖是俄国间谍,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下令将其枪决。少佐参谋田中义一却认为这是一个可用之人,建议将张作霖收为日本间谍,反过来刺探俄国军情。从此,田中义一和张作霖建立关系。熟知中国内情的田中义一,1913年提出《经营大陆与满洲大计划》,1915年晋升中将参谋次长,进入日本决策核心,又制定《帝国作战方针》。张作霖也在日本的扶植下,从胡匪变成大帅,俨然关外王。
  1927年,陆军大将田中义一组织内阁,任首相兼外相。
  日本上层一直在争论对华国策,一派主张贸易主义,用贸易的手段逐步控制中国;一派主张权利主义,用强硬手段强行占领中国。强硬派领袖田中义一如今职掌了军政大权,立即召集东方会议,确定日本对华国策。这个东方会议制定的日本国策——《帝国对满蒙积极根本政策》,上奏天皇。由此,也可称为“田中奏折”。
  这个国策报告全面论述日本帝国“对支那及满、蒙之行动”。对中国东北情况的描述,掩盖不住馋涎欲滴:“所谓满、蒙者,乃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外蒙古是也。广袤七万四千方里,人口二千八百万人,较我日本帝国国土(朝鲜及台湾在外)大逾三倍,其人口只有我国三分之一。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当世无其匹及。”
  分析之后,就提出了日本的国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之东亚为我国之东亚……”
  为了实现这个野心,田中义一提出重要策略。首先是颠覆日本和国际都承认满蒙是中国领土的事实,论证“满蒙非支那领土”。而后签订十四条,全面保持并享有日本对满蒙的“特殊权利”。
  对于实现这个国策,田中义一保有充分的信心。
  此时的中国,分为三大政治板块。东北地域虽然名义上是中国领土,但实际上形同独立。东北大帅张作霖的政府和军队,都由日本顾问操控。中国的北方是北洋军阀统治,早先就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殊权利。最令日本担心的是南方的国民党,正要北伐统一中国。1928年5月,北伐军打到山东一线。日本关东军鼓动张作霖率领东北大军入关,阻击北伐军。南北作战的关键时刻,日本陆军两千多人5月30日在中国青岛登陆,挑起济南事件,残杀中国外交官蔡公时,直接阻挡北伐军北上。
  中国各界齐声谴责日本侵略,就连日本扶植的张作霖也不干了。“南北军胜败事小,引狼入室关系太大”。张作霖下令东北军后撤,退兵关外。田中义一派人威胁,不准张作霖回东北。羽翼丰满的张作霖哪肯再当儿皇帝,不顾阻挠,乘坐专列出发。
  张作霖回东北还有一项大计划——修建中国人的铁道。这时的东北,北有俄国的中东路,南有日本的南满路,交通命脉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张作霖打算再建五条铁道,逐步打破外国铁道的垄断地位。田中义一听说张作霖的计划,派人谈判,要求把五路修建权都交给日本。张作霖认为,中国东北的权益之争,事关国家主权。田中义一认为,满蒙权益之争,事关日本的国策。
  1928年6月4日凌晨,张作霖的专列已经接近沈阳城了,5时30分,铁道桥突然爆炸。阴谋与国策,日本不但以阴谋隐蔽国策,而且用阴谋实施国策。   东北易帜,田中义一含恨而终
  老帅横死,少帅即位,张学良忍辱负重,策划反击。
  是谁操纵皇姑屯事件?那地方的铁道立交桥,属于满铁管辖,由关东军巡逻。尽管关东军布置的现场显示苏俄嫌疑,但稍作调查,作案人还是指向关东军。天无二日,地无二军。可是,就在中国的东北领土,却有日本的武装关东军。张少帅的帅府,就在关东军的枪口之下,岂能安眠。
  在张作霖葬礼上,日本派来一个吊唁专使林汉助。此人曾任驻华公使,是日本老资格的“中国通”。林汉助像教训后辈般告诫张学良:满蒙是日本付出重大牺牲得来的特殊权益,是大和民族的生命线。听说少帅打算将东北的五色旗帜换成南京的青天白日旗帜,田中首相特地来提醒。
  张学良反驳:这是我们的内政,我想,我们友好的邻邦,对我们家里的事情不会太感兴趣吧?林汉助竟然蛮横地说:我们就是不准你挂旗!田中义一制定的国策首先是征服满蒙,这就与张学良发生冲突。
  如何制胜强敌?年轻的张学良寻求贤才,辅助自己治理东北。对付日本,张学良聘请了王家桢。王家桢1897年生于黑龙江双城,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政治经济系,在日本维护华人利益,创办中华旅日华工共济会。中国政府代表团访日时,王家桢担任外交部长王正廷的翻译,深受欣赏。王家桢受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外交办公室主任后,不仅聘请了一批外交人才,还对日本展开秘密情报工作。日本人搞东北的情报,东北当局也搞日本情报,早就在日本建立了一个12人的情报网,对外称为顾问办事处。
  东京的办事处人员里面,有个工作十分积极的蔡智堪。蔡智堪1888年生于中国台湾,7岁时却成了日本人,《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蔡智堪从小就是亡国奴,心中却怀着“复土主义”的信念,18岁就参加同盟会,“要救台湾,先救祖国”。
  蔡家是台湾后龙的首富,蔡智堪的生意拓展到日本各地,结交许多日本政界人士。1928年的一天,蔡智堪在东京宴请议员中野正刚,痛饮天津名酒五茄皮。酒酣耳热之际,下女送来一个中国寄来的小包裹,里面是中国特产的大饼。中野嘴馋,就要打开吃,却被蔡智堪推托了。不是大饼舍不得,而是大饼里面夹着王家桢的密信:“英美方面传说:田中首相奏章,对我颇有利害,宜速谋人手,用费多少,不计。”
  不久,王家桢作为东北专使,到日本参加昭和天皇的即位大典。东北专使受到满铁的隆重接待,而中国政府的专使却受到日本政府的冷遇。田中义一首相亲自会见东北专使莫德惠和王家桢,建议张学良不要归顺国民政府,不如以独立自主精神,自己创造一番事业。这让王家桢看穿,田中义一就是要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1928年12月的中国沈阳,五色旗缓缓降落,中华民国的国旗昂然升起。张学良高举爱国旗帜,东北人心为之一变,全国民众纷纷叫好。
  田中义一制定的对华强硬政策遭遇大失败,日本反对党乘机攻击首相田中暗杀张作霖是冒进误国。田中首相觐见天皇,谎称暗杀张作霖与关东军无关,气得天皇拂袖而去。1929年7月,田中义一内阁总辞职,8月,田中义一含恨病死。
  对日斗争取得小胜,张学良信心大增,决心继续夺回东北权益。张学良发起中东路事件,试图收回苏俄控制的北满铁道。苏联军队强力反击,东北军大败,10月签订协定,又将中东路权交还。中国的东北,成了国际较量的舞台。
  这时,蔡智堪送来的日本情报正是揭露日本阴谋的秘密武器。阎宝航在太平洋会议上公开了田中奏折。
  东北权益,就是中国的权益。较量又从东北转向全国,从国际转回国内。1929年12月,南京《时事月报》全文刊载田中奏折。这是国内首次公开这份秘密文件,立即引起轰动,全国舆论纷纷谴责日本的侵华野心。
  田中奏折的真相
  关于田中奏折的真伪,学术界有所争论。二战结束后,远东军事法庭曾经追究田中奏折。日本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供词中说:“日本非败于兵力、财力之不足,实败于一纸田中奏折耳!”但是,日本皇宫的书库里找不到这份文件。有人据此说从来就没有田中奏折,更多的人认为日本方面早已毁灭证据。还有人不懈地追究田中奏折的来历。1935年,记者赵尺子当面询问田中奏折的来历,张学良简略地回答:“是王家桢买来的。”1949年,赵尺子又在《中央日报》刊登寻人启事,终于在台湾找到蔡智堪。
  1953年7月12日,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家伦,在中央党部宴请蔡智堪。直接当事人蔡智堪首次作出自述,智取田中奏折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那是1928年,蔡智堪按照王家桢的指令,决意窃取田中奏折。蔡智堪通过日本政友会党魁床次二郎,认识了与皇室有关系的牧野伯爵。从牧野这里得知,田中奏折由皇室书库保管。
  一个炎热的夏夜,由牧野的妾弟山下勇带路,蔡智堪化装成书籍裱糊匠人进入皇宫,早已疏通的书库管理员把田中奏折交给蔡智堪。光线太暗不能照相,蔡智堪就用复写纸抄写。原文有四万多字,蔡智堪抄了两夜,有六七十张。蔡智堪当时是全文抄写的,后来公布的翻译文字不及原文的一半。
  中国方面揭露田中奏折之后,日本警方追查泄密事件。皇室书库相关人员都被调离,蔡智堪也不得不隐身台湾。为了保护在日本的家人安全,蔡智堪在战后也没有说明自己就是窃密人。
  阎宝航后任中国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1960年代,阎宝航亲笔写下情报工作的回忆。王家桢后任民革中央委员,连任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高殿芳访问王家桢,完整地记录了相关回忆。
  田中奏折中蕴含的历史教训太多。它十分高明,为资源饥渴的国家找到一个最大最甜的蛋糕。它又十分愚蠢,忘掉蛇吞象会撑破肚皮。
  国策,将引导国家的发展方向。引向和平还是引向战争?引向成功还是引向灭亡?这个世界再也不需要愚蠢的国策了。
其他文献
于运深,1937年生于山东蓬莱,1950年参军,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1965年1月任林彪办公室秘书。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被“办学习班”4年,1975年结束审查。  庐山会议后林彪的变化  到1971年,我在林彪办公室已经7年,是老秘书了。  1970年庐山会议后,本来就深居简出的林彪,更加孤家寡人,情绪低落到谷底。林彪西客厅门外的墙边,摆了一台八音盒,有小型旅行箱那么大。林彪的房间从来
期刊
2017年春节,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春节。特别之处在于,在很多家庭,一家老少都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全民读诗的热潮。在蒙曼看来,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如此火爆乃是情理中事,因为中国人的诗心未死,诗性未泯,只是未被激活而已,更因为古诗词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智慧、情感、信念等财富。  【父母并未刻意引导我读诗】  《同舟共进》:很多人看了诗词大会后,一家人都成了您的“粉
期刊
1871年6月12日的黄昏,阴沉的天空没有一丝风,闷得几乎使人喘不过气来。传教士陆诚安在自家产房外焦急地踱步,不时从汗水湿透的衣衫里兜掏出手帕抹擦着脸上的汗流,偶尔悄悄将耳朵贴向门缝听里面的动静。妻子难产已经折腾得死去活来,这样下去不但是孩子就是大人也性命难保……想到这里他感到一阵眩晕,嘴里念念有词:“上帝保佑,上帝保佑!”突然里屋一阵骚动,随着一声嘶哑的婴儿啼哭声,产房里传出:“生了,生了!是个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为辨清经济形势,我刊采访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小鲁。他认为,推动改革和调整结构是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关键;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持短期经济增长,而要着眼长远。他认为创新驱动政策的实施应重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此外,他乐观看待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但同时强调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并谨慎防止互联网经济泡沫。  促改革是当务之急
期刊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愤青”现象】  “愤青”最早特指196
期刊
春帆楼本是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红石山下海边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后来突然间名噪天下,载入史册。说起这座楼的成名,皆因在1895年的三四月间,晚清大臣李鸿章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与日本代表在这里谈判,签订《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6月,日本先是利用朝鲜的内乱鼓动中国派兵入朝,紧接着日本也派兵入朝,寻衅挑战。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牙山湾外丰岛袭击北洋海军的护航舰只,击沉被雇的英国“
期刊
夕阳下的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1928年于南京成立,抗战期间曾西迁内地,至1946年“复员”后部分单位迁回南京,一些机构迁至上海。其时中研院风头不减,据说其中的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则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更是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光复”后当局拟将全部研究机构集中于南京,首先就在南京九华山开始兴建数理化研究基地,同时
期刊
20世纪人类历史上哪场战争最惨?不是一战,也不是二战,而是美越战争。  这场发生在热带丛林里的战争,前后竟持续16年,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到70年代,比一战和二战的时间总和还要长。更可怕的是,战争中死亡的无辜百姓多达数百万,美军士兵阵亡近6万人,越军士兵阵亡100多万,这样庞大的牺牲,实在是人间惨剧。  只是这场战争不是世界大战,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知之者、纪念者甚少,但在越南的西贡,在美国的各大博
期刊
有这么一个说法在网上流布甚广,许多人写文章都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但又有人考证过,这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汤因比并没说过此话。不管汤氏是否这么说过,此话的广为传播,倒也说明“生活在宋朝”确实能引发众多共鸣。换成“我愿生活在朱元璋时代”试试?看多少人会响应。  事实上,不少名人都表示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的意思,比如知名财经作家
期刊
陈忠信这个名字,现在较少出现在媒体上,其实他是民进党内少有的“大陆通”,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负责与大陆各界打交道,大陆有许多人认识他。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后,据说他已逐渐“淡出”政坛。早在1986年我就与他相识,还曾多次深谈,我一贯认为他是民进党内的务实派。最近,他来重庆参加学术会议,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如果明年民进党上台,只有尽早转向、走务实的两岸政策路线,才能使得两岸今天已经开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