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把以往的“听说教学”改为“口语交际教学”。“交际”一词把“听话”、“说话”联系在了一起,使“听话”、“说话”从语文能力范畴上升到社会能力范畴,从而突出了语文教学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作准备的性质。交际本身便是一门艺术,因此,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贯穿美的因素。
  
  一、口语交际中的态度美
  
  每个人都希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往时所体现的态度美。态度体现人的修养。总体而言,与人交往要态度大方,有礼有节,有不同意见要主动与人商讨,不明白处要虚心请教,最终养成虚心学习、文明交往、以诚相待、求知求实的交往品质。
  因此,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在口语听说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听,应该认真听,仔细看,即要耐心听清对方的话,领会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抓住对方表达的要点,注意对方的语调、情感。同时仔细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手势,借助表象的分析揣测对方的意图。说,应该抓主旨,吐真情,即清晰表达自己说话的主要内容,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与对方进行良好沟通。
  
  二、口语交际中的语言美
  
  口语交际主要通过“语言”这一媒介的“输入”与“输出”(或“输出”与“输入”)来实现交际目的、满足交际双方的交际需求的。口语交际中的语言特指口语。口语具有如下美的特点:
  
  1.简洁美相对于书面语,口语表达要简洁通俗得多。因为在交往中,口语稍纵即逝,很少重复。如果过于晦涩,便会给交际双方带来沟通的困难。所以口语讲究好说易懂。
  据此,在语文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应该追求口语表达的简洁美。一方面,在词汇运用上,引导学生用朴素明白的词语形式表达充实向上的思想内容。要多用现代词汇、通行词汇、形象词汇、普通词汇等,少用古代词汇、方言词汇、抽象词汇、学术词汇等。当然,少用并非不用。在恰当场合的运用也会起到美化语言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句式运用上,引导学生避繁就简,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因为短句简洁明快、富有生气。
  
  2.节奏美口语交际过程是运用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的过程。它必然有自己的节奏。口语节奏一方面表现于声音形式的变化上,如语素的快慢、语调的抑扬、语音的轻重高低、音节的长短停顿等;另一方面表现于说话内容、风格及表现手法的变化上,如信息的强弱、主旨的贴离、文采的浓淡、风格的雅俗、情与理的穿插交错、论述与例证的逻辑格式变换等。
  优美的语言加恰切的节奏才能体现口语的真正魅力,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节奏训练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语文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教授美文时,配以美的节奏才能教出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在丰富的课文资源基础上结合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3.具象美具象美是指语言的生动形象。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在口语交际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更容易吸引听众,而听众也更乐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准确接收和理解说话者的信息。
  要使语言具有具象美,主要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格(如比喻、夸张等)或运用典故或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等方式对语言进行“修饰”。在语文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在使学生做到能够准确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之后,就应该培养学生对语言(口语)的“修饰”意识了。当然,只具有这种意识是不够的。学生语言的美丑还与学生的词汇积累、表达方式的掌握、想象力的发挥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口语交际教学既要有自己的一套科学教学体系,又要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或其他学科的教学相联系。
  
  三、口语交际中的思辨美
  
  口语交际过程也是语言运用的过程。语言运用离不开思维。思维的美通过语言的精彩运用来展现。在口语交际中,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一种思辨性。因为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场景中面对真实的人进行的。对于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大脑要迅速作出辨别,以选择恰切的语言来发言或回应。所以口语交际中精到的语言又可体现一个人的思辨美。
  那么,如何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呢?
  
  第一,向学生传授口语交际中基本的语体知识和各种交际语言的结构知识。语体是指人们表达思想时所选择的合适的语言形式。其类型主要有严肃的、一般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熟悉的五种。交际语言结构知识指各种交际语言如会谈、讨论、演讲、会议发言、论辩等的一般结构知识和一般特点。这类知识是形成学生思辨力的基础。
  
  第二,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班级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熟练运用上述知识。创设情境主要是创设会话情境,即形成一个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参与的虚拟的交际场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听和说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所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使学生有话可说。组织班级活动是指定期为学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口才的舞台。
  
  第三,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口语训练是无处不在的。阅读课上的答题、讨论……写作课上的口头作文、口头点评……都是学生运用思维组织语言的过程。所以思维的训练也是无时不在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每一个机会。
  
  第四,与学生一起分享、记录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思维迸发出的“火花”。这些“火花”也许是一个词语的经典运用,也许是一次精彩绝妙的回答……虽然小,却是学生的创造。它标志着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创新的层次。
  当然,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形成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这是形成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主要体现在态度、语言(口语)和思维(主要指思辨力)上。但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态度美、语言美和思维美是统一在一起的。思维决定交际态度和交际语言的选择,而关于态度和语言的知识又是影响思维作出判断的因素。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三者也是统而一之的。
  
  (高 茹,江苏扬州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文章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要贯彻体验式教学,必须通过预设路径来夯实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己有一定的认知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领,让学生自己通过旧知识的重组发现
一    语感是对语言对象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语文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语感并不局限于对言语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因而它通常包括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  形象语感是指在阅读文章时,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内在含蕴、情境气势作用于人的大脑,在脑海里形成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如见其人
研究了拮抗酵母茵罗伦隐球酵母与植物诱导剂苯并噻二唑(BTH)结合使用控制桃果青霉病的效果。结果显示,罗伦隐球酵母与100~g/mL的BTH结合使用时,不仅其生防效力显著提高,还可以显著
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1924年他就发表过一篇题为《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的文章,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并进一步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都考查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卷一: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谏。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卷二: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
期刊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Cy-29对数期菌悬液处理红阳猕猴桃后,在2℃、湿度75%~85%风冷条件下贮藏,每隔7d取样分别测定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以及VC含量的变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写作思路的单一和写作内容的空洞都困扰着师生。而叶圣陶先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思想给了语文教师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思路,要让生活中的每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是语言运用的楷模,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直接的示范作用。一个好的老师,如果语言运用得当,就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思维,可以使他们稚嫩的心灵得到抚慰,甚至可以使他们偏离的航线得以纠正,让学生在课堂上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尴尬、失落和疲倦。    一、发现“怀疑”中的生机,循循善诱    学生处在求知的年龄,喜欢问问题,喜欢“怀疑”,甚至在课堂上发出
桉木生物质精炼自催化水解糖液富含大量木糖及低聚木糖成分。为实现糖液精炼及高附加值利用,新型高效脱色实验表明,粉末活性炭与聚丙烯酸钠形成沉降性能很好的絮体,脱色效率高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