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如何使教学目标具有鲜明性与目的性,既要让学生学得有兴趣,还要尽可能的把文本主題挖掘得又广又深,更要将一堂课的有限使用时间开发得最有效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关键。成功的问题设计既是一个教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需要我们从教者不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
  纵观一堂课的脉络结构,我认为好的问题设计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问题设计必须要具有开放性原则。问题设计得较宽松,封闭程度低,任何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这种设计利于学习者大胆地想象,能有效地自我解除掉思想的束缚,从而促使自己积极地去思索和探讨。但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绝不是无的放矢和信马由缰。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文本的精神内核,形式可以不拘,犹如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力求具有较大弹性的诱发学习者的思考尺度和范围。
  其次,问题设计还要具有创新性原则。创新,大而言之,是一个民族永葆繁隆昌盛的精神支柱;小而言之,是一个生命个体进步发展的灵魂。同样,问题设计上的创新也绝对是一堂教学课取得突破的保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人云亦云,人趋亦趋,则永无突破的可能;循规蹈矩的问题设计,教师教起来毫无激情可言,学生学起来亦味同嚼蜡。因此,作为一名具有责任心的人民教师,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发掘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点。俗语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课堂中学生的举手投足之间,师生的亲密互动之时,一闪而来的灵光再现,都可以成为教学问题设计创新的不竭之源。
  教学时的问题设计还要遵循非终极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按照既定的问题设计进行教学时,未必就如事先定好的路子走下去,也未必会产生所期待的理想效果。这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主客观因素在制约着教学者的美好设想,如学习者的精神状态、兴奋度、认知程度,教师的语气、脸部表情及心理亢奋度等,都在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教师不应终止于、沉醉于当初的问题设计,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对问题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上。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处突的能力,随时做好对问题设计推倒重来或不断改进的思想准备。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这样的问题设计只能是不错,而不是更好,我们要努力做出更好的问题设计来。
  问题设计还应具有共鸣性原则。设计的问题,既要使大多数学生所能理解,也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虽然不能保证全班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却使他们绝大部分都经历了一场思考和探究的洗礼,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不但使学习者的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对文本的精神内核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有一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对于小珊迪写的这首诗,他的父母的评价完全相反。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认真地思考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学生们低头沉思,有几组在讨论,约5分钟后)
  生1: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小珊迪的父母对这首诗的评价从表面上看虽然不同,但是却都充满了对小珊迪的关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生2:原来我很害怕爸爸,因为我一犯小错误,他都会毫不留情地训斥我。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爸爸内心里是爱我的,关心我的,生怕我养成了坏毛病,才对我这样严格,我要感谢爸爸。
  生3、生4:老师,我们想唱一首《感恩的心》,表达我们对爸爸妈妈的感谢。(她俩唱了起来,全班也随着唱了起来)
  这位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从文本中走出,又走入文本之中,文本内容和学习者的生活经历互为依托,引起了学生的心理共鸣,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效果。
  总之,一个成功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思考变得更有理性,也把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向了一个正面的发展方向。既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使其知善恶、辨美丑,也培养了学生的主观鉴赏能力,使他们获得了身心的愉悦。尤其是那些激励性、共鸣性较强的问题设计,能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想象的广阔空间,开拓自身的潜在悟性。
  
  李玉兰,教师,现居山东章丘。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音乐形式的全面发展,各种音乐表达形式相继而出,其中,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化舞台艺术,与传统声乐演唱有着不同的综合演绎功能,因此,从两者艺术表达的不同层面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期刊
4月8日至11日,福建省教育厅2011年名师“送培下乡”活动暨福建省首届“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學观摩与研讨活动在三明市大田县举行。此次活动包括观摩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内容。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全县推广以“先学后教,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余文森、王永、陈国平等专家多次到我县指导教学改革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以下是我在一线课改教学中,对
大提琴作为一门外来的艺术,传入中国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大提琴艺术从无到有,从贫瘠到丰富,至今天已然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但是相比于声乐和钢琴艺术来说,其在普及和发
英语学科作为所有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所在.目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英语的
期刊
摘 要:子腊村是一个纯苗族古村落,其积淀了深厚的苗族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子腊居民日常生活与劳作的地方,更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人们对祖先的信仰、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都充分体现出来。子腊村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始的基本形态,为人文和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条件。  关键词:子腊;古村落;房屋建筑  1 子腊村的地理环境和形态特征  子腊村位于湖南省的西部,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现有的语文课堂,大多由师生活动组成。老师的点拨讲解不乏精辟之语,学生的思考探究也不乏独到之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是明显的,就像每日必吃的饭菜,它的营养是充足的。可是,节节如此,餐餐若斯,再好的口味也会腻烦,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换一换口味,让电影走进课堂。电影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只教课文的格局。  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影视作品。语文课堂要放电影,放什么电影呢?笔者认为,所放影片要依托课文,脱离课
一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逐渐在发展变化的。小提琴在印度可谓是被“高度民族化”了。这不仅从小提琴音乐的旋律上,小提琴的技巧和方法上、音色上印度化了,而且在小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图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合理引导学生读图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效率。本文以外研社新标准小学英语低段教材内容为例,从活读、倒读、补读、
英语课后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实现课内外联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中学教学中,一方面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更加注重英语教学效率及理论实际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作业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