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中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ex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自主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如何引导中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如何创新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这为我们提出重要的考验。
  关键词:中年级;自主阅读;批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2-0123-0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对世界的认知、思维的发展、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学生自己会读书、能读懂书的能力。

1.确立和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要是主动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去阅读,去探索未知的阅读世界。课堂上要调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积极性,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勾起学生的阅读期望。“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最为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阅读教学要是能驱动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感悟,那么课堂上的阅读感悟才能真正地自主,课堂上的对话才能层层深入。阅读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测和猜想课文内容。让学生看课题,或者读课题,想想有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预测课文内容。这是最基本的方法。阅读时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阅读世界,想必会有绝佳效果。阅读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解读,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这样学生就会不断产生阅读期待。在阅读活动时学生的阅读愿望很强烈的话,阅读的期待、探索就会始终贯彻整个阅读过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过程将是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通过所教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阅读的视野。这样,就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3.巧用批注法學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有扶有放,引导学生独立理解、感悟,提高学生主体的存在感。批注法就是学生学习语文高效的方法。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学生初步学习在书中圈圈画画的方法。养成在预习的时候能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画出成语的习惯。第一步就是规范预习方法:在预习的时候,易错的读音或者多音字在书上标出,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如圆圈画生字新词,重点号划动词,波浪线画好句。有不懂的地方,写上问号……这样,初步养成写批注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写批注太难。学会方法后,更高的要求再提出来,如字词理解(可查字典),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会质疑。在质疑的后尝试解决问题,边读边想,表达自己思考的结果,引导学生往更高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表达的工具是语言。感悟语言,要对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有所理解,还要体会其中的情感,特别是作者含蓄的、隐藏其中的情感。因此对词句的理解尤为重要。
  句子的理解,可以先从词语入手,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试着写词语的批注,把自己的理解、注释,批注在关键词语旁,可以有多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法、查字典等。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注重对特殊句式的句子的品味,感悟。
  例如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中,第一部分写了翠鸟的颜色鲜艳,第二部分写了动作快。于是我提问:你从哪看出翠鸟的动作快,先画一画再说说你的理解?学生很快能找到翠鸟的“疾飞、贴着、像箭一样”等突出特点。但是有一句话学生比较难以找到,于是老师出示:水波还在荡漾,苇秆还在摇晃。让学生说一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到了什么?生答:还是写翠鸟的动作快。追问:怎么理解?生答:翠鸟都飞走了,它蹬过的苇秆还摇摇晃晃,捉鱼后的水波还有呢,那它的动作得多快呀。师评价:你看他想得多好呀,刚才我们画的词语都是从正面描写翠鸟的动作敏捷,最后的句子是从侧面来写的。提示孩子们画下来,进行补充批画,并对写作方法进行渗透,在描写特点的时候不仅可以进行直接正面地描写,还可以从侧面进行间接的描写,以此来衬托。
  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用比较的方法来感悟品味。看哪个词语用的准确。教学中,文本人物描写的语言,我常常让学生认真品读,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与语言描写,让学生细细感受人物的品质,及时写下自己独特的见解。这都是自主阅读的方法。

4.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相应的阅读背景材料,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这样学生能对课文内容的更加深入地感悟,有助于学生很好地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体悟。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是十分有趣的,教师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故事场景,鼓励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再演一演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当中去。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西门豹》教学中,我创设西门豹与官绅巫婆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西门豹是怎样了解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样处理官绅和巫婆的,从这些做法当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表演,感受当时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达到了自主阅读的目的。
  总之,自主阅读教学,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批注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并鼓励其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岑荣平.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法的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02)

其他文献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标改革后,老师需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样把教材中的课文转化为可教的教学内容,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重
期刊
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懂得相互之间合作的人,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将这样的合作关系作为推动团队发展与良好建设的人才.因此,在现代教育体制之中,只有
蛇是东西方所共有的一个神话和文学原型,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它具有不同的象征意味和情感色彩。在非基督教的文化传统里,蛇并不见得总是邪恶、阴谋、淫欲和死亡的化身,有时候它甚至还相当地正面。比方说,在佛经中,蛇(目支邻陀)保护了进入冥思状态的佛陀,所以佛教艺术里常有佛陀盘坐在长蛇之上的造像;在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传统里,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都崇拜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羽蛇。然而,在基督教文化传统里,作为
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中国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诗歌就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最近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
期刊
期刊
判断一个语文教师是否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看他的习作教学是否成功.习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这种能力是经过多方面的语文素养的积累才能实现,小学阶段是语文素养培养
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打破以往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以来,这种命题方式就一直沿用下来,这使诗歌鉴赏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首先,要熟读。熟读成诵是古文学习的基本功。大家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早期的
期刊
《彝族“支嘎阿鲁”史诗研究》(肖远平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甫一面世,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这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史诗研究的整体格局,长期以来是北方史诗研究成果多,南方史诗研究成果少。形成这种不平衡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不去细究。但就现状而言,南方诸民族的史诗传承,对知识界而言,多少像是看云雾缭绕的山峦,似乎轮廓都清楚,但细看时,那些山的皱褶起伏,林木溪流,又很不清楚。现在,大家面前出现了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