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情报人才模式培养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报是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工具,美国有着完备而庞大的情报体系。本文梳理了美国情报战略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美国情报战略对情报人才培养的指导,研究了美国情报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最后得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情报;人才培养;美国情报战略; 模式
  
  情报是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工具。任何军事大国都拥有体系化的国防情报力量。美国将情报作为自己掌控全球、保持军事优势的关键工具,建立了极其完备而庞大的情报体系。所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部门都设有专门国家情报机构,主要包括,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的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局;国防部直属情报机构、各军种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司法部、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务院、财政部的专业情报机构。此外,国防采办系统的信息机构、学术机构、工商企业、咨询组织也从事情报工作。
  情报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情报的收集、传递、分析研判和利用。而选择怎样的培养模式对情报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对情报人员综合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基础和前瞻的作用。鉴于此,立足当前实践需要,着眼未来情报发展,加强对情报人员培养模式的选择与重塑,客观而现实地摆在各国情报机构面前。从宏观的情报战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美国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 美国的情报战略与人才培养
  
  (一)美国的情报战略演变过程
  冷战期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遏制战略”,因此,美国情报界的首要目标就是集中力量,利用技术侦察系统,搜集有关苏联实力与意图的战略情报,因此这时的情报模式是重技术轻人力情报、重战略轻战术情报等。
  冷战结束后,美国面临的威胁不仅包括以家为单位的传统威胁,而且包括恐怖主义、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传染病、网络攻击与非法贸易在内的非传统威胁。美国2002年及2006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在继续关注传统威胁的同时,都把非传统威胁作为重要的现实威胁,并声称要对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就日益模糊了对内与对外情报、战略与战术情报、情报与行动的区别,同时要求重视人力情报的作用。
  美国在2005年1 0月颁布美国第1份《国家情报战略》,美国情报界的转型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以搜集机构为中心的“烟囱”式分工格局,增加了整体上的融合,促进了机构间的信息共亨,并由此挫败了几起重大的恐怖袭击阴谋。
  2009年9月美国颁布了第二份《国家情报战略》,作为美国情报界建设与转型的最高纲领,该战略提出了四大战略目标,支撑战略目标的13个具体目标与实现手段,这一蓝图折射出了未来四年美国情报转型的趋势。新版《国家情报战略》反映出美国将继续提升情报在应对新形势威胁与挑战中的地位与支援能力。
  (二)情报战略对情报人才培养的指导
  1. 培养情报人才的创新能力
  2009年的《国家情报战略》认为,情报是美国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情报为美国全体人民、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宪法服务。情报工作至关重要,因而情报人才必须是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人才,以结果为导向、团队精神、勇敢、放眼长远、善于自我评估、富于创新是情报人才所应必备的6种素质。
  2.培养缔造把握先机的情报能力
  2009年的《国家情报战略》指出要通过综合建设和运用情报力量,追求情报优势,谋求把握先机的情报能力,使得情报界在面对任何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国家和组织时都能保持竞争性优势。
  3.实现五大能力目标
  美国军事情报局公布的《2007-2012战略计划的能力目标》中提出了五大能力目标:一是实现新一代情报收集能力;二是提高外语的熟练程度和专业技能;三是通过军事情报计划把人力情报与信号情报和其它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对美国对手的长期稳定的监视;四是增强感知、获得和利用公开信息情报的能力,实现全信资侦察和分析;五是提高反间谍侦察的管理和分析能力,更好地识别、压制和利用外国间谍。
  4.构建基于知识的文化环境
  通过建立一种情报局人员之间以及情报界伙伴之间,积极主动地分享信息的文化,把军事情报局变成一个基于知识的高效组织。加强与外国同行的合作,采取共用的实用状况的信息管理技术,实施创新战略,使情报的发现、分享和应用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使知识成为贯穿军事情报计划的力量“倍增器”。
  5.吸引、培养和保留一支注重实效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军事情报局最具价值的资源。为应对21世纪的安全威胁,情报局需要一支注重实效、全球视野和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美国军事情报局的《2007-2012战略计划的能力目标》指出军事情报局将通过招募、培养和保留有思想的人才,使人才拥有全球视野和过硬的本领。
  
  二、美国情报人才培养的模式
  
  美国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认为,“必须吸引、发展和维持一支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为了达此目标,情报界必须打造一支多样化和平衡的人员队伍;加强专业培训;对人员队伍进行教育和训练等。情报能力培养是国家安全决策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适应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变换,美国情报界必须不断改革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美国的情报人才培养是多样化的,下面分析几个主要的情报机构培养和院校情报人才培养方式。
  (一)间谍学校和情报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美国,间谍情报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各种情报间谍学校负责,培训的内容随着情报工作的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此外,情报机构根据需要对内部所属情报人员的专业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是培训的重点之一。精通一门外语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要求,掌握多国语言已成为语言培训的趋势,特别是小语种人才更受关注。
  (二)谢尔曼•肯特情报分析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情报分析方面,谢尔曼•肯特情报分析学校是专门培养情报分析人才的学校,培训的课程从行为准则到“拒绝和欺骗他人的基本功”,从案例分析到实地参观、模拟演习,内容丰富。肯特学校在强调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专业化和忠诚训练并重。考虑到培养出来的情报人员由于基本功薄弱且缺乏经验,他们中的多数学员将至少在国外临时工作一次,然后到肯特学校进行6个月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美国国防情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国防情报学院是培训国防情报专业人员的学校,是承担美军事情报学历学位教育的唯一机构,主要招收美国和盟国军事部门、政府机构的各类情报专业人员。
  1.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
  国防情报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学员提供多方面的专业训练,培养学员用战略观点综合分析与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增强情报人才的专业素质。
  国防情报学院培养指导思想,一是全球视角。国防情报学院的教学计划从全球化条件下情报和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着手,以全球化作为所有教学课程的背景,让学员综合和动态分析冲突各方的政治、国家、经济、种族、文化和宗教等方面情况。二是聚焦未来。国防情报学院的核心课程通常以外部因素引发的案例为重点,培养情报人才必备的全球化眼光和聚焦未来的搜集与分析能力,学员应学会并运用预测和分析能力。
  2.教学目的
  学院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熟知战略情报要求;理解在确立国家安全计划、国会监督情报政策和预算时,行政机构如何与情报政策协调;军事和外交用户如何在行政和立法过程中推动和阻碍情报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课程设置
  国防情报学院课程设置主要涉及5个方面:情报的基本概念、获取手段和传递方式;情报机构的人员组成与职责;情报与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关系;情报在制定国家安全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基本情况的介绍与研究。
  4.培养方式
  学院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对象制定多种教学大纲,同一类教学大纲又可按不同要求分别施教,并按课程内容与相互关系分阶段授课。为推广某些技术装备或满足某些特殊需要开设各种短训课,如周末短训和流动培训课。流动培训课由该院派出的流动培训组教授,直接到学员所在单位授课。该院实际上是一所情报专业人员的进修学院,学制短而不固定,短则几天,最长也不超过1年。国防情报学院在设置学制时以不同学历与职业特性为出发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设置方法,充分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员对高等情报教育的不同需求。
  学院开设的教学班有:战略情报硕士班、情报研究生班、情报进修班、高级士兵情报训练班、联合战略情报训练班、国家高级情报训练班、武官训练班、武官处工作人员业务训练班等。
  国防情报学院有自己的特色,如一是以学位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突出高学位教育。美国国防情报学院所提供的10种学制设置中有8种均为学位教育。二是在职教育为主,在校教育为辅,鼓励在职提高。目前国防情报学院的学制共分为10类,有6种在职教育。三是独立教育为主,联合教育为辅, 强调横向联合。学院的联合教育模式可分为两类:一是国防情报学院向美国国务院、国家安全局及国家空军情报中心联合建立的战略情报硕士学位授予方案。二是为国防情报学院同马里兰州立大学联合建立的公共政策学博士学位授予方案。同时,积极同地方知名大学在情报人才培养方面展开的合作,也极大提高了国防情报学院的知名度,使其在美国情报界及学术地位逐步提升。
  (四)美国航空情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航空情报学校是一所初级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美国三军培训航空情报人员。美国航空情报学校的培训对象是无情报工作经验的军官和士兵。
  1.教学目的
  基础课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照情报工作概况、情报工作工具的使用、战术情报研究、电子教学、实际操作、综合演练等。专业课是为了让学员掌握特种照片判读、情报辨伪、情报数据处理系统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学员即能从事空军情报工作,又能从事航空照片判读。
  2.课程设置
  美国航空情报学校课程设置分两个阶段: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教学包括:(1)情报工作概况。主要向学员介绍情报工作的一般原则、对象,以激发学员对情报工作的兴趣。(2)情报工作工具的使用。使学员熟悉地图、图表、目标资料、情报文书、航空照片等情报工具,识别地形地物在航空照片上的图象。(3)战术情报研究。使学员学会在特定地域获取战术情报的手段,例如怎样获取炮兵阵地、筑垒地域、野战防御阵地、军队部署和其他战术情报等;了解它们在战术上的重要性。战术情报研究结束后,转入战略情报的研究,使学员学会获取导弹基地、机场、海军设施、工业等情报的手段。(4)电子教学。使学员学会利用电子仪器搜集、整理和报告情报的手段。 (5)实际操作。上述课程结束后,要求学员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同样资料和装备进行操作。(6)综合演练。最后,让学员运用所学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综合演练,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各项要求。
  专业课课程包括特种照片判读、战区研究、防空火力配系、武器性能、雷达预警、情报辨伪、机动飞行、多性能传感侦察器、情报数据处理系统等专业课。
  3.培养方式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对象层次,实施不同层次授课。学校的授课对象层次分为军官和士兵。军官和士兵所学课程基本相同,只是某些课程,如情报分析和评价、组织计划等,军官学得深一些,广一些。空军情报军官的基础课学习时间为28周。这门课主要是为空军情报军官和航空照片判读军官而设。具体内容有:航空照片判读、雷达情报分析、处理情报的程序和验证、计划任务、储存情报数据的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空军情报士兵的基础课学习时间为15周。通过训练,使学员毕业后,即能从事空军情报工作,又能从事航空照片判读。毕业学员如分配到海军或陆战队,主要从事航空照片判读。
  
  三、美国情报界情报人才培养的启示
  
  美国的情报战略和情报培养指导性强,借鉴性强,对于我军情报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情报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情报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第一道防线。情报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到位就能成功预测和洞察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诸多因素,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情报。情报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再是简单的外语教学研究,而是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新发展、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家安全利益新拓展的重要保证。
  (二)创新理念,突出特色,构建优势学科组合
  信息战争形态下的军事情报活动与传统战争形态中的军事情报活动本质区别在于军事情报的实效性。信息化战争使得情报信息的实效性达到了极限,要求军事情报人才情报传递报送的高效化和实时化。这种“快节奏、高效率”要求新一代军事情报人才具备情报收集能力和“外语+专业”技能。
  (三)情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情报学的培养目标也应该为学员提供多方面的专业训练,既要培养学员用战略观点综合分析与概括问题的能力,又要增强学员的专业素质。既让学员熟知战略情报要求,又能掌握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既能掌握情报的搜集和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热点国家的政治、国家、经济、种族、文化和宗教等方面情况,又能以全球化为视角,聚焦未来,学会预测世界范围内各种冲突的发展趋势。
  (四) 确定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情报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需要有专门的院校和高水平情报技能的教员队伍。其次,应该为未来的情报人才提供多方面的专业训练,增强其作为情报人才的专业素质,对情报人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以培养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他们用战略眼光综合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情报一体化是军事情报的发展趋势
  我国军事情报应该努力实现横向联合,这需要制定相关的联合政策、步骤和系统,以鼓励和方便情报的使用、共享和协同。为了“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挥情报的作用,我们的军事情报需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各方的能力和资源,实现横向联合,实现情报的综合和同步,确保信息优势。
  
  [参考文献]
  [1]Piaget,J.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2.
  [2]Vygotsky, L 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布鲁纳.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Strategy 2009,《美国国家情报战略2009》,美国国防部网站2009.8
  [5]美国军事情报局《2007-2012战略计划的能力目标》美国国防部网站2007.7
  [6]穆志勇,《一体化:新的战场“情报观”》 解放军报2009.9.1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1)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比较和竞争成为现实的需要。这种竞争与比较使得各地方政府看到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上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与企业采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经济结构、改进生产技术、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积极努力,灵活应对。本文主要总结产业集群与升级理论,研究政府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与集群升级的宏观作用、管理模式以及具体针对不同产业集群升级的行为选择。  关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形势严峻。这其中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就业是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大学生毕业后谋生的手段,更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国家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激励机制;需要学校不断完善教师指导和服务机制、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科学的就业观;需
期刊
摘 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尤为重要。,从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入手,全面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知识;手指口述;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讲话进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事故
期刊
摘 要: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而这种矛盾冲突又必然导致其自我意识的偏差,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偏差,如不加以引导和调节,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心理健康问题,很有必要作一番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心理健康;调节  
期刊
摘 要: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有许多种不同且相互联系的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隐喻、转喻理论对日语多义词“手”进行分析,从而使日语学习者对日语一词多义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多义;手    1. 引言    日语多义词“手”意思繁多,给日语学习者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理论对日语单词“手”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为日语学习者理解“
期刊
摘 要:汉语时代新语层出不穷。随着我国对外宣传工作不断加大,时代新语的翻译问题正成为一个研究热门。本文探讨了新闻报道中汉语时代新语的分类,语言特点,提出了两个主要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汉语时代新语;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每天都有许多新名词、新术语涌现。尤其是在近十几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就,各种世界性的赛事或者活动,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支架是帮助学生解读作品的工具。它包括知识性支架、方法性支架、情感性支架。采用语文阅读支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研究语文阅读支架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阅读支架;类型;价值    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的概念框架。[1]支架式阅读教学就是指阅读者无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新的知识处理,而是需要教师的加入,帮助
期刊
摘 要:本文以18名美国大学生为被试,将他们的上课录音作为语料,按照会话分析中的记录、转写、分析三个步骤,分析、总结美国大学生的课堂会话特点,并对这些特点加以解释。同时,针对美国大学生的教学以及未来研究角度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意见。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汉语课堂;会话分析    记录、转写并分析日常会话语料是话语分析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使看似毫无头绪的话语分析成为有章可循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以1
期刊
摘 要:瘿袋是新写实作家刘恒《狗日的粮食》中的女主人公,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的替罪羊原型来分析瘿袋的形象,来说明她的人生正是生存意义的替罪羊的悲剧。  关键词:瘿袋;替罪羊;生存    按荣格所说:“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中的,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的的时代通
期刊
摘 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班风、系风、校风的建设,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成为摆在高校班主任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主管理;激励;目标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发展阶段,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膨胀且学生素质越发的参差不齐,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