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准备、重视课程绪论的讲解、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融合、课堂互动交流、课后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及改革考试考核办法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也是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和必经之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互动交流
  
  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很大一部分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这些课程是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的,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学生将来能否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课堂教学是世界教育范围内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其的研究已经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相对而言,高校的课堂教学,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前不少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十分严重,从而导致高校课堂教学状况问题重重。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遵循教学基本环节,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笔者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10年的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几点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准备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因为缺乏责任心,工作中投入精力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以致在授课过程中应付了事,或者随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强的多媒体材料向学生播放,或者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松散,不能有效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等等。此外,在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还存在教育观念陈旧,忽视教学基本规律的问题。教师的课堂“主导”演化为教师的课堂“专制”,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无从反映;教师仅满足于教学信息的“输入”,至于“输出”方面——包括学生的“习得”情况、个人知识建构、知识能力转化情况则漠不关心。
  在教学前,做到认真准备讲稿和教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去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对于每一门课程,教师应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及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修改再到出版和使用,其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周期。在此期间,可能又有很多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理论诞生,所以既要准备教材的基本知识,又要注重新知识的积累。笔者往往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翻阅大量参考书及文献资料,积累信息,充实课堂教学,使学生始终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
  
  二、重视课程绪论的讲解
  
  要十分重视课程绪论的讲解,做到开宗明义。这一点常被一些教师忽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解课程绪论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对开设该课程的主体建立起形象的、概念性的认识,并由此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因此,要向学生讲清本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的性质、学习要求、如何学习和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等。学生只有明确了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才会逐步对课程产生兴趣。在讲授不同的专业课时,从接受教学任务开始,教师应精心组织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每章的目标和要求、所涉及的已学知识和与后续知识的传递关系。这样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进一步理清了所学专业知识组成的传承关系,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融合
  
  教学实践环节,是有助于专业课学习的另一有效的措施,可以收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实践关系极为密切的课程尤为如此。精心和认真地组织学生的实验及企业的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有直观的认识,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补充,又能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课余科技活动等。教学实践环节能否保证质量,关键在于组织管理是否得当。因此要求任课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内容,要求达到的目标,所需仪器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安排,并落实到指导教师。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教学实践环节的比例,扩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渠道,创造学生参与科研的环境,建立校外稳固的实习基地。这样既能够产生实际的社会效益,又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使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题。
  专业课是一种既有理论又有广泛实践的课程。形象教学有助于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多媒体手段在形象化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在观念上认识不到位,只是把原来板书上的文字用多媒体表现出来,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反映教师有时只是对着电脑屏幕念讲稿,倒不如传统的板书来得简明和系统,师生间的交流少了,记笔记的时间也没有了。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的板书言语技术依然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有形言语技术。实际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主要作用应该是适当增加课程信息量、破解抽象的知识难点、提供形象化的图像语言,阐释课程的精髓;同时多媒体手段还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形象的表演舞台。教师应该充分把多媒体设备和传统教学的板书言语技术相结合, 展示课程中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信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把丰富的课程信息展示给学生。
  在合理界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完成教学信息的传递,实现育人的目的,就应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各种信息技术正日益得到广泛地应用,不断地推进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但是,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各有优劣,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选择、搭配、组合各种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传递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视、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但时间久了,学生容易疲劳,自行关闭信息接受通道,导致教与学的脱节。传统教育手段如“黑板 粉笔”在信息传递量上虽有不足,但是,恰当地板书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顺序的推导、演算能够实现与学生思维的同步,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这些又是其值得称道之处。当然,无论是采取传统手段,还是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讲授仍然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媒介,以播放教学课件、教学影像资料来替代教师讲授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严格加以制止。因此无论何时,教师都应着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的艺术,力求深入浅出、诙谐幽默,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和疲劳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互动式教学
  
  高校的青年教师本身是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学队伍,然而他们的课堂却常显得沉闷乏味。他们的语言通常都是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更少有语调的抑扬顿挫与语言的幽默感。因为语言中缺乏激情,课堂也就显得没有生命力。许多青年教师仅仅将课堂教学视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场所,认为只要将教学内容授受给学生就可以了,至于用怎样的语音、语调来表达则完全没有考虑;肢体语言的运用就更加显得无力。
  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互动。大凡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现象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悖的。如果遇上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语言平淡无奇,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甚至噪声四起。课堂讲授决不意味着教师只管自己讲,而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恰恰相反,要做到课堂教授有实效,教师不仅要边讲、边想,而且要边观察、边提问、边倾听、边回答。这是一种多方位交替进行的复杂思维活动,要求教师不断根据学生的反应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和形体语言。课堂双向交流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课堂教与学的有声言语技术,掌握好这一技术就能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式的言语,设计问题,再配上体态、手势和表情等动作,让学生的思维能始终紧跟教学的进程。此外,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聆听,和学生形成无障碍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做出评价,不要轻易地做出是与否的回答。另外,在课堂上培养自由讨论的气氛也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
  
  五、注意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及与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
  
  大学课堂时间有限,要传授系统的知识,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毕竟有限,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受到限制。学生在课后遇到学习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就会逐步丧失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师生课后交流及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及时沟通是延续课堂教学效果的得力手段。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解惑。教师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定时的答疑时间或学生无课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特别要做到走进教室, 融入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教与学相得益彰。除了答疑解惑,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与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并与他们交流思想,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尽可能地配合辅导员和班主任予以解决。
  
  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因素之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当前,基于理想迷失、缺乏自律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等多种原因,高校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风气低下,都反映在课堂教学上,一个显著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低,具体表现为“旷课”——不上课,学生到课率低,或者是 “逃学”——身在课堂心却不听课。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改造学习氛围,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做好职业知识储备、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思索人生意义,培养终生学习的美德。学校要建立起鼓励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增加学习的成功体验、示范效应,不断优化高校的学习氛围、成才环境。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的同时,不仅要准备好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还应着力密切与学生间的交往,加强感情交流;不仅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艺术,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要开拓多种信息沟通渠道,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七、改革考试考核办法
  
  考试既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检验标准的设定和尺度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进而影响到学校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学习风气的养成,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的考试考核办法,在检验标准的设定上,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浅层考查,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知识能力的转化、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有效检验,客观上背离了专业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要求。要真正实现考试考核的目标,必须在严格考风考纪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各门课程的知识习得及技能训练目标,创新考核形式,区分不同维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检验,考察教育目标的完成状况。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是重要的环节,只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和组织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好学生学习态度,合理安排考核办法,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既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合格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丽江,王南南.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武汉职工医院学报,1996,(1):38-40.
  [2] 何忠华.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认识与探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4):45-47.
  [3] 隆卫革.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中国林业教育,2002,(2):50-51.
  [4] 王 禾.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实效.中国林业教育,2003,(5):51-52.
  [5] 张万民,石南平.简析课堂提问.中国林业教育,2004,(5):62-63.
其他文献
今天上午我跟王扬俊副秘书长、晓军、松华等几住同志到海南出版社调研,收获很大。海南出版社曾经辉煌过,又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后来通过改革,有了新的、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现在,与
邓潭洲同志撰写的《王船山传论》 (以下简称《传论》),是解放后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王船山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思想的专
以基于多Agent的二级电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二级电压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根据Agent理论模型和电力系统二级电压控制的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中电压
国有林区既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也是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由于国有林区特殊的生态价值和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林区经济的特殊发展定位。即保护好森林资源成为
《招魂》的作者、对象、写作年代,自汉朝以来竞相争论,未得统一。笔者想从以上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招魂与招生人魂,招生人魂源变等五个方面,试成辩正,以求教于专家。一、《招魂
根据城市绿地的特点,结合长春市绿地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述绿地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对今后的城市绿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08年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计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培养专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文简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者们于20世纪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平时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使学生顺利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
谭嗣同著作中,诗是一个重要部分,但过去对它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少。今人杨廷福曾撰文考定谭氏书启的写作时间(《谭嗣同著作书启写作年月考》,《复旦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