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其核心特点就是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要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未作结论的地理问题,特别是人地关系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从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造思维;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5
  创造性思维,其核心特点就是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规律并使之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无疑是适应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是增强地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增强创造信心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师应该多介绍一些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的成功事例,让学生知道创造并不神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教师要善于设问,诱导学生去争论、探讨、发现。
  1.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猜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勇于思考,善于从背景材料中找出线索,大胆提出猜想或假说,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法去验证。学生说出的各种想法、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对与错,都要保护其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人类许多重大发明、发现、创造都是先有想象,然后经过不懈努力,反复实践,付出艰苦的劳动,甚至生命代价而获得成功的。比如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探索地球的形状,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三年时间率领船队成功地绕地球航行了一周,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而他自己却在航行途中献出了生命。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就是创造发明的愿望和动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当遇到日常生活或学习、劳动中的问题时,常常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希望有个创造发明去解决问题;而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则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为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呢?
  1.学习地理要走出校门,走向生活
  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寻找需要,利用“需要”或“缺点”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动创新意识。我们知道,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也就达不到理性认识,更无创新意识可言。
  2.举办一些科学发明讲座或地理科普知识讲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带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同时收集同学们的地理科技制作、小创造的成果进行展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训练学生的比较思维
  比较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比如,南美洲与非洲气候特征比较,南美洲气候以湿热为主要特征,热带雨林面积广大;而非洲是热带高原大陆,气候特征为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呈明显的对称分布。两个洲的气温都比较高,但是一个“干热”,一个“湿热”,通过这样一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
  2.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
  地理教师要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①由一种地理事物联想到时间上、空间上与其接近的另一地理事物。比如由夜晚联想到星星和月亮,由星星和月亮联想到天体系统…②由一种地理事物联想到在性质上、形态上与其相似的另一种地理事物。比如,由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联想到河流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大气的运动等。③由一种地理事物联想到与其特征相反的另一种地理事物。比如,由夏至日的昼长夜短联想到冬至日的昼短夜长,由极昼联想到极夜等。
  地理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相应的联想方法拓宽其思维空间。比如,在复习等温线有关知识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判断等温线的方法,此外,还要教给学生由等温线联想到等高线、等压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等的思维方法,从而进行知识迁移。
  3.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假如地球不自转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开始讨论:有的同学说,地球不自转,就会出现地球的一半永远是白天,另一半永远是黑夜;有的同学说,永远是黑夜的那一半,因为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动物和人类都不能生存,将会是死寂一片,毫无生机可言;还有的同学说,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就没有“今天”、“明天”的区别,也就没有日、月、年的时间概念了……
  四、创新技能的培养
  1.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创新技能
  我们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介绍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故事:看过世界地图的人数以亿万计,但可以看出其中“奥妙”的却是极个别的。魏格纳观察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形状恰好吻合,后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的理论。又如,学生观察某公路旁边的断层,发现断层里面有泥沙、有许多圆形的石头,并构成明显的层状,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怎样形成的?……
  2.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创新技能。
  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地理学科兴趣小组(含天文兴趣小组),基本上每周开展一次科技制作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动手制作了一些地理模型,比如等高线地形模型、中国地形模型、地球内部圈层构造模型、环极星座仪、月球运行仪、折叠地球仪、太阳系仪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的地理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一步证明了“科学不神秘,实践出真知”的伟大真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把外语教学的情境教学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起来,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怎样结合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英语学习的适当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给学生创造丰富的练习与运用英语的机会;怎样使他们将所学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有效地迁移到真实的情境中并加以灵活运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引言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
2003年7月21日,浙江《湖州日报》刊登的仅755字的消息《老教师冒酷暑来回奔波小事不小市领导系民情要求整改实事要实》和小评论《群众的事无小事》组成的一组报道,在当地和省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一直都在倡导为学生“减负增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可是要想彻底做到“减负增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上更是步履维艰,数学和其他的科目不一样,数学是理科性的学科,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学会的,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充分掌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了,使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本文就对这一
要使地方晚报的新闻版生动和丰满起来,择稿应当体现大众化、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大众化是指选择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发生的新闻;综合性是指尽可能多地传达
本文分析了《社会心理学》考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成绩评定方式和反馈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考试改革的设想。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probl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生如下几点的变化:  一、由教师的灌输向引导转变  以前的实验教师
内容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由于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错题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错题资源,让学生从自我、小组、教师等多方面的评价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引导学生在“错”中不断的前进。  关键词:错题教学;评价;进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自我评价错题,争取独立纠正  把批改过的作业本、练习题或试卷下发后,首先让学生将出现的典型性错误抄下来,再布置学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广大同仁今后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4  引言  在地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门
随着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入世”影响以及我国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加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据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 about the missile overload requirement in a homing terminal guidance under various engagement scenarios.An augmented propor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