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要学习的一个关键。对于中学生来说,语篇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语篇分析理论是对英语阅读相对应的类别及题型进行了分析,有利于英语教师很好地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学好英语阅读。因此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的相关知识、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利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英语阅读;教育教学;实际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当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比较低,有的学生甚至还很讨厌做阅读题目,他们觉得阅读理解考查的知识点太多,既要背单词、短语,又要会语法、还要做很多练习题,这让他们非常苦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一个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语篇分析理论。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利用语篇分析理论的知识运用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相关知识
首先,语篇、语篇分析与语篇分析教学的内涵。不同的人对这几个名词的定义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整体。比如说单词、一本书都可以是语篇。有的人认为语篇是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以达到某种整体修辞意图的一系列相关的交际功能。黄国文认为语篇是一系列连续句子构成的整体,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具有逻辑性,语义连贯。胡壮麟认为,语篇分析是指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其探讨如何运用篇章的首段分析语篇章节,应用何种模式及话语标记,去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章中产生的意义,彻底理解通篇文章的意义,进而运用语言。语篇分析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引导学生越过译音等阶段,直接进入篇章理解,最大限度获得和掌握文章的相关信息,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语篇分析主要从四个点出发:连贯、衔接、句子间关系、篇章结构分析。
其次,语篇分析教学模式的理论前提。第一,整体性原则。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优于部分,整体比部分总和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这样才利于学生掌握整体文章,获得整体的认识。第二,从认知角度出发。语篇分析阅读理解过程中包含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无论是推断题、联想题、猜测词义题、文章大意总结题等,这些都需要认知理论做支撑。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间关系认识,是对环境适应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需要把握自身主体地位,学会把握英语阅读课堂,主动学习。第三,图式理论。图式是认识或心理或智力結构,这结构把有几天所察觉的事物按照一般特性组织到“群”中。语篇理解是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作者思想,运用学生大脑里的知识。可见学生大脑图式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有利于语篇的整体理解。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根据研究可知,大部分学生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常常把文章翻译为中文之后来进行阅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阅读速度,不利于其把握阅读的整体性,进而忽视了文章表达的整体意思。还有的学生自身储备的英语知识不够,很难在英语阅读中形成相应的图式。有的学生没有注重文章中一些过渡词的重要性,很难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还有的学生没有养成习惯,不能根据各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文章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来把握文章大意。
其次,学生阅读水平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文章标题或相关句子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缺乏概况能力。有的学生在做阅读前不会根据文章相关线索判断其文章体裁,这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发展脉络。还有的学生对上下文生词推测很难把握。有的学生遇到考查代词这类题时,不能形成连贯的整体,很难从整体去把握文章大意。
再者,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大部分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和老套,忽视了学生的具体需要。如:大部分英语教师以语言讲解为主,就在课堂上讲解一些阅读的方法,讲几道阅读练习题,也不考虑学生是否学到什么知识。因而,学生感到阅读无趣,更不用说提高阅读水平。
三、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英语阅读前做的工作。第一,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师除了讲解书本上的阅读理解题之外,需要通过课外一些有趣而且与考试有关的阅读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找到阅读理解的快乐。第二,英语教师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讲解文章之前学会让学生思考文章大概讲解什么内容,做题之后进行对比。
其次,英语阅读中。第一,要把握文章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教师要通过语篇分析理论,教会学生根据每段的中心句了解每段的意思,进而知道文章的大概框架,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文章。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语文学科相关知识和学生探讨不同样标题下的不同题材的英文文章结构特点,比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这三种体裁怎么样分析。这不仅让学生将语文的体裁相关知识移到英语阅读理解中来,还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阅读。第二,重视相关细节。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在已有文章框架下,分层次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细节。比如:针对一道题进行讲解,结合文章找答案。第三,分析文章微观结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同义词、代词等相关训练,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连接词、逻辑联系词,把其运用在阅读理解中,有利于阅读理解题目的训练。比如说:and、so、but、therefore等词。
再者,文章阅读之后。第一,对文章进行整体回顾。英语教师要教会学生将课文内容改变为完形填空形式,让学生去找出空缺的东西,对文章大意进行巩固,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回忆。第二,通过阅读理解,讨论写作技巧。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进行布局,发现文章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点,让学生学会组织,并思考。
最后,重视学生需求,完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在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时,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计划,完善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英语阅读;教育教学;实际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当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比较低,有的学生甚至还很讨厌做阅读题目,他们觉得阅读理解考查的知识点太多,既要背单词、短语,又要会语法、还要做很多练习题,这让他们非常苦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一个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语篇分析理论。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利用语篇分析理论的知识运用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相关知识
首先,语篇、语篇分析与语篇分析教学的内涵。不同的人对这几个名词的定义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整体。比如说单词、一本书都可以是语篇。有的人认为语篇是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以达到某种整体修辞意图的一系列相关的交际功能。黄国文认为语篇是一系列连续句子构成的整体,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具有逻辑性,语义连贯。胡壮麟认为,语篇分析是指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其探讨如何运用篇章的首段分析语篇章节,应用何种模式及话语标记,去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章中产生的意义,彻底理解通篇文章的意义,进而运用语言。语篇分析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引导学生越过译音等阶段,直接进入篇章理解,最大限度获得和掌握文章的相关信息,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语篇分析主要从四个点出发:连贯、衔接、句子间关系、篇章结构分析。
其次,语篇分析教学模式的理论前提。第一,整体性原则。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优于部分,整体比部分总和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这样才利于学生掌握整体文章,获得整体的认识。第二,从认知角度出发。语篇分析阅读理解过程中包含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无论是推断题、联想题、猜测词义题、文章大意总结题等,这些都需要认知理论做支撑。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间关系认识,是对环境适应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需要把握自身主体地位,学会把握英语阅读课堂,主动学习。第三,图式理论。图式是认识或心理或智力結构,这结构把有几天所察觉的事物按照一般特性组织到“群”中。语篇理解是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作者思想,运用学生大脑里的知识。可见学生大脑图式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有利于语篇的整体理解。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根据研究可知,大部分学生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常常把文章翻译为中文之后来进行阅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阅读速度,不利于其把握阅读的整体性,进而忽视了文章表达的整体意思。还有的学生自身储备的英语知识不够,很难在英语阅读中形成相应的图式。有的学生没有注重文章中一些过渡词的重要性,很难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还有的学生没有养成习惯,不能根据各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文章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来把握文章大意。
其次,学生阅读水平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文章标题或相关句子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缺乏概况能力。有的学生在做阅读前不会根据文章相关线索判断其文章体裁,这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发展脉络。还有的学生对上下文生词推测很难把握。有的学生遇到考查代词这类题时,不能形成连贯的整体,很难从整体去把握文章大意。
再者,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大部分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和老套,忽视了学生的具体需要。如:大部分英语教师以语言讲解为主,就在课堂上讲解一些阅读的方法,讲几道阅读练习题,也不考虑学生是否学到什么知识。因而,学生感到阅读无趣,更不用说提高阅读水平。
三、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英语阅读前做的工作。第一,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师除了讲解书本上的阅读理解题之外,需要通过课外一些有趣而且与考试有关的阅读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找到阅读理解的快乐。第二,英语教师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讲解文章之前学会让学生思考文章大概讲解什么内容,做题之后进行对比。
其次,英语阅读中。第一,要把握文章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教师要通过语篇分析理论,教会学生根据每段的中心句了解每段的意思,进而知道文章的大概框架,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文章。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语文学科相关知识和学生探讨不同样标题下的不同题材的英文文章结构特点,比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这三种体裁怎么样分析。这不仅让学生将语文的体裁相关知识移到英语阅读理解中来,还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阅读。第二,重视相关细节。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在已有文章框架下,分层次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细节。比如:针对一道题进行讲解,结合文章找答案。第三,分析文章微观结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同义词、代词等相关训练,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连接词、逻辑联系词,把其运用在阅读理解中,有利于阅读理解题目的训练。比如说:and、so、but、therefore等词。
再者,文章阅读之后。第一,对文章进行整体回顾。英语教师要教会学生将课文内容改变为完形填空形式,让学生去找出空缺的东西,对文章大意进行巩固,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回忆。第二,通过阅读理解,讨论写作技巧。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进行布局,发现文章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点,让学生学会组织,并思考。
最后,重视学生需求,完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在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时,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计划,完善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