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奇正思想与现代营销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d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正是《孙子兵法》中一对高度抽象的基本范畴,是孙子兵法思想体系的一个基本关节点,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现代营销管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善于出奇”——跳出营销中的简单化思维
  
  孙子的奇正思想可从《计篇》中的“五事”思想开始追溯。孙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可归纳为“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即“五事”。他十分重视将的作用,指出“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为将者必须具备五项素质,即“智、信、仁、勇、严”,称为“五德”,而懂得奇正、善于出奇,正是为将者“智”的表现和要求。因此,孙子期待为将者须是“善出奇者”,懂得“战势不过奇正”的用兵规律,能在奇正运用中做到“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奇正如同“形、势”、“虚、实”等一样,是《孙子兵法》中一对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基本范畴,是孙子对其用兵艺术的高度概括,因此他一语中的地说:“战势不过奇正”,认为奇正的运用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则:“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孙子正是从用兵作战基本指导原则的高度,把奇正作为兵法战术推导的起点,一切攻守、进退、动静、分合的法则都源于奇正之理。在上述各个方面运用常法就是正,反“常”变异就是奇。比如进攻时前进为正、退却佯北为奇,而在防御时坚守为正、意外出击为奇。在市场营销中,可把在原有的现实的市场,进行常规的营销活动视为正,新开辟的潜在的市场、从事非常规的出其不意与众不同的营销活动视为奇。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营销手段、服务手段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怎样做出特色,怎样在竞争中以奇制胜?成为了众多商家寻求新出路的突破点。于是实施差异化营销、寻找营销中的“蓝海”,一时成为热门话题;然而一些企业对营销差异化战略的理解,仍驻留在为奇而奇的层面的一种创意、一种短期行销行为。试图跳出自己的红海,却不小心又落入另外的一个红海;只有深刻领会孙子的奇、正辩证关系,才能跳出非“红”(红海)即“蓝”(蓝海)的简单化思维。为奇而奇,盲目追逐奇术、怪招、妙点子决非“善出奇”也。事实上,在营销组合的各个方面,在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的各个环节,都有奇有正,都能导演奇正相变,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效果。进一步来说,所谓的“常规”营销手段不一定总为“正”,关键在于自己如何运用,竞争对手如何解读;自己所谓的“创新”不一定必然导致“奇”的效果,还要看竞争对手的反应和策略。
  
  二、“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树立营销组合的权变思想
  
  “诡道”思想是孙子用兵作战的精髓,“奇正”思想与之一脉相承。台湾学者王建东认为孙子兵法的“全部作战之思维,是以奇袭为经,以诡道为纬编织而成。”可以说,诡道思想统领《孙子兵法》全文,奇正是诡道思想的一种表现,或者说,诡是本、奇是表。
  《孙子兵法》开篇即提出“兵者,诡道也。”关于“诡道”,不能将其片面的理解为“用兵打仗的一种诡诈之术”,其核心内容讲的是一种权变之术,意思是用兵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要以非常规的灵活机动作为原则。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的“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九变篇》中提出的“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既是讲述权变之法,也是奇正艺术运用的完美体现。唐太宗在注解奇正时说:“以奇为正,使敌视以为正,则吾以奇击之;以正为奇,使敌视以为奇,则吾以正击之。混为一法,使敌莫测。”这就明显地把奇正的精髓和实质归于权变。总而言之,正可以生奇,奇可以生正;正亦为奇,奇亦为正,或者说,对正的变通性运用就是奇。
  由于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企业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在营销管理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营销理论,也没有一套绝对正确的方法。营销策略的变化是“4Ps”或“4Cs”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无穷无尽的;只有把握住了“权变”之“神”,才能在营销奇正的运用中达到“循环无端,不可胜穷”的境地,创造“变幻莫测”的效果,最终实现出奇制胜。
  
  三、“合于利而动”——坚守为顾客创造价值,打造企业核心能力的价值观
  
  为什么要用奇、如何用奇?这与孙子“利”的思想紧密相关。“利”是孙子一切战略取舍的核心标准,所以孙子在战争问题上反复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正是从“利”的标准出发,他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善用兵者,……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在对孙子奇胜正合思想的理解上应该看到,奇正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胜、求“利”,为此必须把“奇”和“正”结合起来,“以正合,以奇胜”,奇胜要以正合为基础,不可为“奇”而“奇”,要比较最后的得失和企业长久的利益决定奇正的运用。曾经因独特大胆的营销策划、创意而造就企业辉煌的“明星”企业,最终因没有企业实力之“正合”根基、违背企业长久利益而成为“流星”企业,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反观现代营销中的创新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营销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变化环境中的动态创新,但无论是产品、渠道、策略、手段哪一方面的创新,都要以为顾客创造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和衡量标准。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与加强基础管理结合起来,老老实实做好产品、技术、质量、市场,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使创新的效果大打折扣,与促进企业发展的愿望背道而驰。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工商管理系)
其他文献
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近些年,全球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我国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但是,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物流问题始终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物流成本过高、物流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的物流模式选择误区    传统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十分重视运用原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往往采用
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传统工业化道路只注重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忽视科技进步;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基础,强调科技在工业化增长中的贡献,注重以科技进步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强调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陕西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资源分析    1
近两年,企业重组改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随着重组改制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就会越突出,这些矛盾冲突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也就越明显、越尖锐。在企业重组和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做好重组期间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抑制消极作用,发扬积极作用至关重要。为了适应石油企业重组改制新形势的需要,维护重组改革的成果,必须重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思
期刊
一、跨国公司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R&D行为: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汽车产业不仅收入需求弹高、生产率上升快。而且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所以许多国
市场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全面实施,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由原来单一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质量验收评定,转变为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管理,对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主体行为的检查、以及监督竣工质量验收等为主,工程质量的微观控制转由监理承担。作为工程质量监理人员,必须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方能在工程质量监控中少犯或不犯错误。    一、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程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铁路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国内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企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只有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进而为铁路的长远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源动力。然而,铁路企业从计划经济条件
一、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的必要性    1、打造“企业名片”的要求。企业报刊被喻为“企业名片”,要打造好这张“企业名片”,必须努力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的策划水平。策划“是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的第一步”,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报刊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其影响,不断满足读者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努力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着力打造好企业报刊这张企业交流的名片,让人们更好地透过这张“企业
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笔者有幸随同“全国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高层研讨班”考察了青岛海尔集团,对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特色颇有感触。本文结合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就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作一些探讨。    一、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长期以来,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长于审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应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运用交通规费经济杠杆,调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