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又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工具性、开放性和层次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的获取、加工、输出等,并且能够将这些操作运用到其他学科中。虽说信息技术是重视操作和实践,但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进行实践操作。然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是很枯燥乏味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那么,我们如何在枯燥、乏味的理论课教学中,指导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抓住重点呢?这正是我们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下面是我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得到的几点启示。
一、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学生情况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照着书本将知识念给学生听,让学生背,实际上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是很难记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备熟、备透,首先教师应先理解所教的内容,再详细地讲解给学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的程度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讲解本节课的内容。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够学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趣味性教学的作用日渐显现出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挖掘信息技术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尽情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为课堂带来“全新空气”,去除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恐惧感”和“厌倦感”。只有当学生不再害怕上理论课,而是喜欢听老师讲解了,学生才会很容易地记住这些理论知识。
三、讲解与操作示范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进行演示,学生就很难领悟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更不能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技能。而且,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不是用“嘴”就可以说得清楚的,而是要靠教师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骤或是显示器一层一层的界面,逐一为学生进行讲解或是介绍,把理论知识分小块渗透到每一个实践中,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为用而学,学有所用,在用中学”。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在机房里讲授理论课,遇到计算机的构成部分理论时,我们可以结合计算机实体为学生介绍。对于一些操作步骤的理论知识时,我们可以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
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1.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课前可先把本节内容分成几个课题,课上由组长上台抽选课题,并组织本组成员通过网络或教材查找答案、讨论课题,最后由各组选代表汇报本组课题成果。因此在理论课的讲解中,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的成员在限定时间内来理解并识记理论知识,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由小组选出代表来参加比赛,看看谁学得多学得好,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好书上的内容,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精神。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以学生完成任务获取知识为目标。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包括我们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即所有知识及技能都要在完成各个典型“任务”的过程中渗透,因此,学生为完成这个目标就要掌握多个知识点。在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时,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记住这些知识了。
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是课堂教学是非常灵活的,我们可以创造很多有趣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
一是有奖问答。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识记,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即教师提问学生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或物质奖励或口头的表扬或发奖状等。学生对于小小的奖励是很在乎的,因为这会增加他们在学生中的威望。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和区分学生回答的等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设置不同的奖项,但是区别不要太大,奖品也不要太贵重。
二是互相提问。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提问。提问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对被自己提问的同学进行评价。学生在相互提问的过程很容易混乱,教师应当组织好纪律,并监督学生真正做到相互提问。教师可以选一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来管理小组的成员。小组的成员不应太多,同时学生的水平应当有所差距,这样水平稍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内成员的提问,逐步提高成绩。
三是知识竞赛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不是很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因为他们总是认为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反正考试又不考,于是他们就不认真学习。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每节课理论知识的学习都作为考试来处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要少讲,多让学生去识记,然后把要检查的任务写在纸上,让学生来做,再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分出一二三等奖,这同样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运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以此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因此破除传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从而为实践操作服务,以达到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学生情况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照着书本将知识念给学生听,让学生背,实际上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是很难记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备熟、备透,首先教师应先理解所教的内容,再详细地讲解给学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的程度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讲解本节课的内容。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够学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趣味性教学的作用日渐显现出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挖掘信息技术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尽情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为课堂带来“全新空气”,去除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恐惧感”和“厌倦感”。只有当学生不再害怕上理论课,而是喜欢听老师讲解了,学生才会很容易地记住这些理论知识。
三、讲解与操作示范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进行演示,学生就很难领悟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更不能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技能。而且,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不是用“嘴”就可以说得清楚的,而是要靠教师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骤或是显示器一层一层的界面,逐一为学生进行讲解或是介绍,把理论知识分小块渗透到每一个实践中,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为用而学,学有所用,在用中学”。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在机房里讲授理论课,遇到计算机的构成部分理论时,我们可以结合计算机实体为学生介绍。对于一些操作步骤的理论知识时,我们可以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
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1.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课前可先把本节内容分成几个课题,课上由组长上台抽选课题,并组织本组成员通过网络或教材查找答案、讨论课题,最后由各组选代表汇报本组课题成果。因此在理论课的讲解中,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的成员在限定时间内来理解并识记理论知识,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由小组选出代表来参加比赛,看看谁学得多学得好,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好书上的内容,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精神。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以学生完成任务获取知识为目标。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包括我们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即所有知识及技能都要在完成各个典型“任务”的过程中渗透,因此,学生为完成这个目标就要掌握多个知识点。在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时,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记住这些知识了。
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是课堂教学是非常灵活的,我们可以创造很多有趣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
一是有奖问答。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识记,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即教师提问学生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或物质奖励或口头的表扬或发奖状等。学生对于小小的奖励是很在乎的,因为这会增加他们在学生中的威望。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和区分学生回答的等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设置不同的奖项,但是区别不要太大,奖品也不要太贵重。
二是互相提问。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提问。提问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对被自己提问的同学进行评价。学生在相互提问的过程很容易混乱,教师应当组织好纪律,并监督学生真正做到相互提问。教师可以选一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来管理小组的成员。小组的成员不应太多,同时学生的水平应当有所差距,这样水平稍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内成员的提问,逐步提高成绩。
三是知识竞赛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不是很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因为他们总是认为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反正考试又不考,于是他们就不认真学习。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每节课理论知识的学习都作为考试来处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要少讲,多让学生去识记,然后把要检查的任务写在纸上,让学生来做,再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分出一二三等奖,这同样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运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以此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因此破除传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从而为实践操作服务,以达到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