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衡阳的兄弟们啊,当永受世人景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10万精锐日军在衡阳将1.7万名中国军队团团包围。危急时刻,国民党虎将方先觉率部奋起反击,与敌人血战47昼夜。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日军飞机昼夜不停的轰炸及5倍于己的强敌进攻,方先觉竟创造了击毙日军4.8万人、伤敌2.3万人的战争奇迹。
  这是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交战时间最长、日军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次城市攻防战,被外界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此战不仅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而且震动日本朝野,直接导致了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的下台。
  2010年8月,中央台主持人崔永元据此制作的纪录片《我的抗战》在网络上首播后,短短一个多月,点击量就突破3000万!
  
  一、日军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宣称要“三天拿下衡阳”
  
  1944年初,为扭转太平洋战争的不利态势,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日军调集50余万兵力,海、陆、空军配合,实施“一号作战计划”,开始了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由于这次进攻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广西,史称“豫湘桂战役”。
  自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后,短短数月之内,河南大部、湖南各地相继沦陷。1944年5月下旬,日军调集了8个军团、4个独立旅团共20余万兵力,开始向湖南进攻。6月18日下午,长沙失陷。
  意外与狂喜之下,日军立即宣称“三天拿下衡阳”。
  衡阳处于连接东南和西南的战略要地,战略价值更重于长沙。如衡阳也失守,日军必然会速下桂林,桂林等西南重镇岌岌可危。一旦这些重镇失守,那么,美军在西南苦心经营的飞机场也必然化为泡影,飞虎队陈纳德的几百架飞机恐怕连降落的地方也找不到了。
  此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欧洲。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向柏林步步进逼。在国际上,大家正以兴奋的心情迎接欧战胜利,却没有人注意到中国湖南的这一战役。
  
  二、中日双方均未曾预料,衡阳一战,既非日军“三天能拿下”,也远不只是“十天守成”
  
  担任衡阳保卫战的是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的第十军,这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军长方先觉为黄埔军校第三期高材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南昌战役、长沙会战,因战功卓著,曾先后5次受到蒋介石的接见。
  衡阳市西南“胜利山”(原张家山)下,有一幢两层白色砖木结构的欧式老建筑,那就是“衡阳西站”。当年奉命防守衡阳的方先觉第十军,在1944年6月18日长沙失守的当天,利用这条铁路线及粤汉线昼夜不停“铁运”4天,将衡阳城30万百姓中尚未逃离的部分疏散。
  疏散的最后一天,方先觉邀请新闻记者巡城,告别时拿起腰间的白朗宁手枪说:“这是打死我自己的,誓死保卫衡阳。”讲完后,泪如雨下。
  6月23日,是端午节的前两天,衡阳保卫战正式打响。日军由长沙长驱直入衡阳境内。
  23日拂晓,日军第68、116师团扑向衡阳,双方激战至27日,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攻占了衡阳外围阵地,阵地上的中国守军连伙夫在内,无一人逃跑、投降,全部战死。
  28日,日军调上预备队,对衡阳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在飞机、重炮的掩护下,日军如潮水般一波一波发起冲锋,并对中国守军施放了毒气。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拉锯战。
  经过5天激战,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仅仅攻克了张家山阵地,其余各处皆无进展。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只得下达暂停进攻的命令。在这五天中,第十军官兵英勇奋战,多名军官荣获忠勇勋章,方先觉也因指挥有方,于7月3日荣获三等云麾勋章一枚。
  7月6日,军委会来电,蒋介石要求其在衡阳“守十天最多两周”,要该军务必再坚持,以配合外围友军将进攻的日军包围歼灭。
  驻防衡阳的第十军,实力原本就比守长沙的第四军差得多,但中日双方均未曾预料,衡阳一战,既非日军“三天能拿下”,也远不只是“十天守成”。
  经过短暂休整和补修后,7月11日,日军第68、第116两个师团第二次对衡阳发起进攻。第十军官兵坚持至15日,多处阵线被突破,方先觉命令预十师师长葛先才放弃第一线阵地,全部退入第三师构筑的二线阵地,并与三师协同防守。
  由于第十军的防御正面缩小,其防守强度和火力密度反得到增强,致使日军战至18日已呈疲态,且多名大队长阵亡。横山勇被迫在19日第二次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7月30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原第十军预十师二十八团三营营长李若栋后来回忆,“萧家山高地,经过往返十几次厮杀,我们两个营七个连全部牺牲在这里,一个绿的山变成了红的山。”事实上,不独萧家山,当年衡阳的几个主要山头阵地,如张家山、虎形巢、天马山等,血水“都渗不进泥土里了”,山头均被染成黑色。
  三、永远来不了的援军
  
  但衡阳城还是失守了。后来的研究者多归于“解围不力”,其本质原因是“国民党系斗争激烈,均求实力自保”。
  据《衡阳文史》专辑记载,当时外围作战的六十二军军长竟声称自己“是来流血流汗,出命出力,为第十军夺功”的;另有一军长称“衡阳解了围,方先觉岂不成了抗日英雄”。
  虽然蒋介石三番五次“严督解围”,大部援军却游离于衡阳西南郊战区外,每每以“激战一番,日军兵力强大”为辞而撤走。有资料称,赴援的第六十二军、第七十九军一度分别距衡阳西南西北仅七八公里。
  方先觉不断急电求援,称“衡阳危在旦夕,请无论如何派一团兵力冲进,我们自有办法”。他甚至私下对幕僚及属下称,不管是哪个部队,只要能派一队人马冲进衡阳解围,“我一定给他磕头,请求蒋委员长给他颁青天白日勋章”。
  战后,原第九战区派往第十军的督战官兼炮兵指挥官蔡汝霖回忆此种“把眼睛都望穿了”的困境,犹有锥心之痛,“最后两旬,我们每夜均在中央银行防空洞上面听援军的枪声”,“听得近了,大家都兴奋欲狂,枪声远了,内心也不知是怨是恨,抑是希望,乃是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滋味”。
  7月23日,衡阳守军终于接到来电,称六十二军一部已“到西南郊五里亭”,方先觉振奋不已,不惜派出他最后的“本钱”——军部特务营,“精选官兵150人,组成五个突击排”,严嘱营长曹华亭率领冲出重围,进行接应。
  然而,特务营冒死抵达约定地点,援军却踪影全无(注:后有回忆录记载,援军自称所携粮食太少,已紧急撤离)。曹华亭含泪对部下说,虽然援军没有接到,但大家已成功突围,有愿意离开战场的可以离开,他自己决心打回衡阳城,与第十军共存亡。结果,150人接应部队,无一人离开,重新冲回“死地”衡阳城时,最终仅剩30余人。
  
  四、第十军官兵一直坚持了四十余日,而援军仍旧不见一点影子,衡阳终于失守了
  
  此时,衡阳城内伤亡惨重,粮弹匮乏。城内士兵只能吃烧焦的米煮成的糊饭,佐以盐水。阵地附近池塘的鱼虾、浮萍均被采食一空。受伤士兵无药品疗治,只能用盐水洗伤口,用废纸破布包扎,伤口多化脓,溃烂生蛆,重伤者无法救治待死。
  日军开始第三次总攻时,坚守衡阳城一个半月的第十军已疲敝异常,难以再战。
  8月5日,师长周庆祥主张突围,但城内伤患6000多人,已无法随军行动,军长方先觉决心继续死守。
  8月6日,衡阳防守兵力最薄弱的北门阵地被新增援的日军突破。当时,衡阳城已被炸得瓦砾片地,城中残垣、巷角遍布无药救治的伤兵,为瓦解守军意志,日军对已成废墟的衡阳城仍以重炮轰击,日夜不停,伤兵被炸得骨肉横飞。
  随着战况的发展,衡阳市郊已无一处完土,双方战死者尸体到处皆是。如此日日夜夜,第十军官兵一直坚持了四十余日,而援军仍旧不见一点影子,官兵们从盼望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继而发展到对军事委员会的怨恨。
  8月7日凌晨,日军发起总攻,中午时分突入城内。
  第十军官兵仍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作战。
  预十师二十八团团长曾京带着一些士兵跑到军部,想保护方先觉突围,但被其拒绝。
  方先觉在命令曾京重返阵地继续作战后,深感战局已无法逆转,萌生了“杀身成仁”的想法。他在下令解散军部后,拔出腰后的左轮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见此情形,方先觉的副官王泽洪飞身向前打其手臂,子弹向斜上方穿过屋顶而出。紧接着,同在军部的周庆祥又走到方先觉身旁,请其为所部三四千伤患着想,终使方先觉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五、日方称,衡阳保卫战是“中国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是日本战史记载唯一的一次日军伤亡超过守军的战例
  
  入夜,方先觉派遣参谋长孙鸣玉、副官处长张广宽为代表,前往天马山方向寻找日军指挥官联系停战事宜。
  8月8日凌晨,日军第11军司令部派遣情报参谋竹内实孝少佐前往第十军军部接洽停战。
  方先觉回复说,第十军绝无投降之意,同时还提出“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收容伤兵,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的要求。竹内参谋则表示日军对第十军官兵的敬意,并同意方先觉提出的要求。此后,方先觉等高级将领被日军拘押于城外天主教堂内。
  颇具传奇色彩的是,11月19日,被囚禁达三个月之久的方先觉终于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原衡阳县县长)等人的帮助下,逃出了日军的势力范围,随后又经第十九师派队护送,顺利到达重庆。
  方先觉抵达重庆后,被任命为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并受到了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方先觉的第十军虽然最终在衡阳战败,但其坚决抵抗日军达47天之久的英雄气概得到了全国军民的钦佩。军事委为了嘉奖方先觉的贡献,于1945年2月19日授予其青天白日勋章,使其成为该勋章的第129位获得者。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经过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日本战史承认,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
  1944年9月14日,重庆的《大公报》社论称,如果中国多有几个第十军,多有几个衡阳这样的四十七天,“处处同他打四十七天”,试问“日寇的命运还有几个四十七天”?
  衡阳保卫战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战役,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时称“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日方也称,衡阳保卫战是“中国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是日本战史记载唯一的一次日军伤亡超过守军的战例。
  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起草社论,高度评价“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国民党政府也因此授予古城衡阳“中国抗战纪念城”的称号,并建塔纪念。■
其他文献
1910年10月至1911年3月,就在这个冬天,6万条生命被一场数百年不遇的大鼠疫吞噬了。  这个清王朝的最后一个冬季,异常寒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厦将倾的清政府,既无主张,也无能力应对。  是当时中国最早一批接触现代科学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果敢,挽救了亿万同胞的生命,也使世界为之一震。  100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时,以伍连德博士为首的医务人员,面对大疫表现出的人道主
期刊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的外籍将军洪水    洪水来自越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的外籍将军,也是越南人民军中惟一的中国将军。他历经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并参与了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洪水原名武元博、阮山,1906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河内。  洪水赴法国学习和考察期间,结识了胡志明和在法国留学的部分中国共产党人。1925年初,应时任共产国际苏联专家鲍罗廷秘书的胡志明的邀请,洪水来到广州,成
期刊
一、立宪是一种规避革命的最佳路线,这一点,朝廷的当家人非常清楚    “保中国还是保大清”,在清朝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这个问题的阴影一直没有消失,成了折磨最高统治者的一道魔咒。  客观地说,就立宪派中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而言,保中国是主要目标,保住中国,顺便也保了大清。而对于在朝的当政者而言,尤其是晚清权贵,保大清是第一位的,顺便保中国。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第三者,那就是革命党人。1905年,革命
期刊
新军招来读书郎,接受革命新思想;  清廷狐疑全歧视,新军被逼反了吧!    一、招兵要招读书郎    清朝新政下的军事改革,有个编练36镇新军的规划。新政的新军编练,担心新军沾染旧军习气,所以,必须重打鼓,另开张。南方各省编练新军,招收士兵,读书人优先。  新军的军饷高,待遇优厚,一个正兵一月四两二钱银子,折合洋钱八元左右,自己的吃穿还不算在内。这些钱,养五六口之家都够了。  新军跟现代化联系密切
期刊
一、为债务烦忧的杰斐逊    第一个死于贫困的美国总统是托马斯·杰斐逊。  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出身贵族家庭,他在8年的总统生涯里,欠下了数万美元的债务,离开白宫时不得不举债偿还。  离开白宫后,杰斐逊抵达蒙蒂塞洛。  杰斐逊有几间小作坊和一个小农场,但入不敷出,远远谈不上还债。1812年,英国人入侵,焚烧了国会图书馆,杰斐逊将自己价值5万美元的藏书,以23500美元的低价卖给国会,偿还了自己
期刊
中国核电安全吗?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强震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故障并爆炸,核能安全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焦点。    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的是西方国家早已抛弃了的,不够安全的石墨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
期刊
1927年12月27日下午,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被桂系军阀、军长胡宗铎逮捕。身怀六甲的续弦之妻陈静珠见李汉俊脚上还穿着拖鞋,声泪俱下,叫他换上鞋子再走。李汉俊自知在劫难逃,尽力安慰着妻子,说:“不用换,我过会儿就回来的。”  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是同盟会的元老。军警押着李汉俊离开家门,陈静珠赶紧叫了一辆黄包车,火急火燎地前往汉口汉中胡同益寿里,向嫂子薛文淑求助。  薛文淑冒着寒风,跳上一辆黄包车,
期刊
一、“车子化”运动中,全县制造的车子堆积如山    “大跃进”时期,提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发扬首创精神,大胆革新”,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区、乡、社干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  湖北省孝感市袁集乡党委陈书记首先制造了木制独轮车,向县委报喜。  他推着车子在全乡转了一圈。  县委号召向他学习,大搞车子化,要求干部群众一人一车。于是,全县轰轰烈烈地搞起“人人当木匠,家家是工厂”的车子化运动
期刊
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环保质量部主任从慧玲说:“在中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事故绝不会发生。”    核电专家凭什么给出如此肯定的回答?凭的是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和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二者一体,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将核泄漏概率降至最低。  中国核电站有4道安全屏障。第1道,核电站的燃料是二氧化铀的陶瓷体芯块,能把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自留在芯块内;第2道,性能相当好的锆合金包壳管把芯块密封在管
期刊
一、崛起的匈奴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得以再次崛起,发展得空前强大,因为部落中恰好出了个雄才大略的铁腕领袖。这人是匈奴的第二任单于挛革是冒(读“墨”音)顿。  冒顿也不容易,他走上匈奴首领岗位的过程极其曲折、丑陋,充满了血腥、阴谋。  话说冒顿的老爹,匈奴的第一任单于名叫 挛 革是头曼。老家伙是个可悲人物,好不容易部落发展得有了看头,遭遇秦帝国蒙恬将军一顿暴打,只有向北逃窜,生存
期刊